近二十年国内外幼儿共情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1997—2017年近二十年国内外幼儿共情的期刊文献的内容进行仔细梳理,从幼儿共情发展的研究现状中发现幼儿的共情能力是逐渐提高的。但是,存在明显的关键期,幼儿共情能力会受家庭、学校、个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对幼儿共情的测量手段还未成熟,成人必须要高度重视幼儿共情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对幼儿共情能力培养的意识,积极开展提高幼儿共情能力培养策略的培训。
  关键词:幼儿;共情现状;综述;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2
  共情在人际沟通中十分重要,而在人际交往中所强调的换位思考,如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其实也就是共情,需要当事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人际交往中大部分的误解、冲突都是因为所处情境缺乏共情造成的,共情能力越高的幼儿更少表现出攻击性,更乐于助人。厘清幼儿共情发生的机制成为越来越多学者探究的方向,共情对幼儿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发展起着核心作用。
  通过数据库对近二十年(1997~2017)国内外幼儿共情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通过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以“幼儿共情”“幼儿同理心”“幼儿移情”“幼儿利他行为”为关键词,共检索到82篇可用的期刊文献。在这里也要澄清“共情”与“移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这两个概念都是在心理咨询中的核心概念。“移情”主要指心理咨询中的来访者将自己与重要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是一种情感投射,而共情是站在他人角度去看待问题,有情感但更多是认知成分。鉴于很多研究者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因此在对幼儿共情文献进行检索时,同时检索了移情。本文拟就幼儿共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培养幼儿共情的有效策略。
  一、幼儿共情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幼儿共情教育的研究价值
  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看,培养会共情的幼儿益处是十分明显的。从检索的文献来看,研究几乎都涉及对幼儿进行共情教育的必要性,对于共情的作用研究较为充分。具体来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共情培养可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从已有研究来看,幼儿共情包括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关于情绪共情,海法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中有简单和复杂两套共情系统,分别负责处理不同的共情场所。简单系统的是情绪模仿系统,即与他人产生相似的情感体验,在观察到别人的动作、面部表情时,镜像神经元会活跃起来,在大脑中模仿对方的表情,并给自己创造相同的情感体验,俗称“被对方情绪所感染”。镜像神经元活跃程度高的人情绪共情能力也越强。
  共情需要的不仅仅是情绪上的感知,也需要相对复杂的认知推断,这就用到了大脑中的另一套更高级的“换位思考”系统。所谓换位思考指的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推测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因此幼儿认知水平越高,越能共情。反过来共情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二,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言语,非言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读懂非言语的手势、语调、面部表情或身体姿势等对幼儿来说也是必要的。更会共情的幼儿也意味着他能从他人那里接收到更多关于情感的讯息。在罗森塔的研究中发现那些能读懂他人非言语行为的人对他人的情感以及立场感受会更加敏锐[1]
  第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共情的重要性,国外学者Terje Manger[2]等这样认为,如果一个小孩不被鼓励培养共情意识,那么他可能不懂得识别一些特殊情境,如需要有道德冲突的情境,这样在一些需要道德行动的情境中,他们不会有任何反应。其他研究者也指出,共情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着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共情程度越高的儿童越有可能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和较少的攻击行为。在一项研究中将儿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共情技巧培训,结果发现学生通过培训可以获得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对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共情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幼儿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这一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综合文献研究表明: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进行有趣、有感情的互动,孩子在学校里会更受欢迎,因为在亲子互动中可以教会孩子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孩子的共情能力也更高[3]
  2.幼兒园(学校)因素
  幼儿入园后共情能力迅速发展起来,社会交往成分增加,是对幼儿进行共情教育的良好时机。在这些情境中,幼儿的共情能力最容易得到发展:让幼儿知道教师是关心他们的;教会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及体会他人的感受;教会幼儿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鼓励幼儿追随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逐步发展友谊并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冲突;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其同理心的发展并学会考虑其他同伴或老师的观点等,这些都可以在幼儿园情境中完成。吉林Y县幼儿园就利用了角色游戏的开展来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3.幼儿个人特质
  共情可以作为反映人格特质的外在因素,当一个人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时,理解和回应似乎是合理的,那些适应性强的孩子可以灵活应对人际事件和压力。实证研究表明最有安全感的孩子,往往自我适应能力强,也越能对他人苦恼作出反应。
  二、幼儿共情的研究方法
  对于幼儿共情的研究方法,从获取的文献资料来分析,主要有量表法、实验法以及访谈法三种。
  从所搜集的文献资料来看,多数使用问卷调查法或者访谈调查法来测查3~6岁幼儿的共情能力。使用量表法的占大多数,综合分析发现,研究者使用了多个量表对共情进行测量,但共情测量工具并不统一。
  首先,有Farrington(2006)编制的BES、赵会青[4](2010)编制的ES、Davis(1983)编制的IRI量表测量是被试者在日常生活中稳定的共情能力,这种稳定的共情可以被看作是个体的人格特质或一般能力,但并不是专门用于测量幼儿的共情工具。其次,麦璟瑶[5]在《3~6岁儿童共情能力与母亲共情能力关系的探讨》中采用个别访谈法,以情境故事图片为材料,测查3~6岁儿童的共情能力。   对共情的测量手段除了上述两种研究方法外,实验法也是用得最多的研究方法,如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脑成像技术的成熟发展,为共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但严格说来,实验法并不适用于研究幼儿共情,而适用于普遍共情,但在今后对幼儿共情的研究中实验法势必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三、幼儿共情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共情教育将会全面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共情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当是幼儿共情的研究趋势之一。3~6岁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在幼儿园阶段最有效最直接的共情教育可通过角色游戏来进行,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更善于猜测别人的心思、感受和行为,也可以在幼儿交往中来进行。幼儿的每次冲突都是发展幼儿共情的好机会。因此,教师有意地在一日生活中进行共情教育对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二)对幼儿共情以实证性研究
  在未来的研究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对幼儿共情做现场测查,了解一下当前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的总体现状,如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年龄段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是否存在差异、是否与家长学历、职业、教养方式的有关联、农村与城市幼儿是否存在差异等,利用实证性研究对幼儿共情的培养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在家庭教育中应强调幼儿共情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环境,家庭成员也是幼儿的重要他人,在与家庭成员的日常交往中,幼儿会习得家庭成员如何对待他人的行为。当幼儿在家庭中体会到爱和关怀的时候,他们才能明白正向的情感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借此幼儿会提升自我意识,更好地学习共情。当孩子出现情绪时,父母要去共情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父母是否能够共情孩子会直接影响孩子同理他人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共情是人类重要的情绪能力,它能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而对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重要他人的行为,也就是幼儿所接触的榜样(家长和幼兒园教师)。3~6岁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从幼儿园和家庭着手可以对幼儿进行最好的共情教育。
  参考文献:
  [1]Christina Cliffordson. Parents’judgments and Students’Self-judgments of Empathy[J].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01(17):36-47.
  [2]Terje Manger, Ole-Johan Eikeland,Effects of social-cognitive training on students’empathy[J].Swiss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1,60(2):82-88.
  [3]崔芳,罗跃嘉.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加工情绪面孔的ERP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4):390-393.
  [4]赵会青.大学生移情问卷的编制及其与感戴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道客巴巴.3~6岁儿童共情能力与母亲共情能力关系的探讨[EB/OL].[2012-02-25].http://www.doc88.com/p-006207111328.html.
  (责任编辑:董维)
  ① 《孩子将来立足社会最需要的八种能力,培养要趁早》,据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225327743_404494。
  收稿日期:2021-06-01 修改日期:2021-07-15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职业院校专项)“幼儿共情发展的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JZ180925)
  作者简介:洪培琼(1987—),女,福建泉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师与幼儿学习心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行的公司法制度下,股东出资采取认缴制,有些股东出资后不参与公司的管理,不太了解公司的经营现状,难以保障股东的知情权,可能会侵害其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但是对于查阅主体和查阅方式不明晰,原始会计凭证是否允许被查阅,现行法律的规定不足,查阅原始会计凭证存在的问题使公司抗拒股东查阅。基于原始会计凭证的特性,为了获得更真实的公司经营信息,可以允许
摘 要:2020年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线上教学从应急方式逐渐形成了新范式,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本校”)英语教学为例,将线上教学与日常教学融合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关键词:线上教学;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1;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02  20
摘 要: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互相彻底取消了商品贸易在关税、数量方面的限制,目的在于使大量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能够实现自由流动[1]。本文简要梳理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分析了自贸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自由贸易的优势,优化配置国内外市场的资源,创造新经济功能;高效运用自贸区产业政策优势,注重突破高新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基于自贸区服务业开放相关制度和措
摘 要:核心素养以及思政教育都是如今研究热点,目的都是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是,传统模式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没有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与价值观念,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与社会必备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就业与发展十分不利。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文就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展开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
摘 要: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沟通的桥梁,会使语言、文化等深层次领域也产生碰撞;而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也会促进语言文化多元化翻译局面的形成,这对于翻译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使用者也更加具有鉴赏性和实用性。本文主要从中西文化差异、归化和异化的历史研究和跨文化交际情景下英语翻译方针,这三方面探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汉翻译归化与异化策略选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归化;异化  中图分
摘 要:女性常常被视为镜子,沉默的缪斯和家庭的附庸,而这三个方面即女性—镜像范式、男性创造者—女性缪斯传统和女性—家庭范式,分别剥夺了女性的主体性、发言权和自由。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里克在其诗歌中展现了与传统女性完全不同的形象,破除了陈旧的女性刻板印象。  关键词:“此像非我所愿”;格里克;诗歌;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 要:高职数学教育教学要体现出职业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将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关注数学教学的实用性。本文就数学应用意识和高职数学教育教学进行有效探析,分析了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基于高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旨在为高职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高职;数学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O1-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