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艺术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讲课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巧妙的课堂提问,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生动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会使学生不知所措,课堂如一潭死水。因此,掌握课堂提问学生的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答题兴趣
  
  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仅仅巧妙的设计问题还不够,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采取出示挂图,或幻灯片,或画简图,听录音等手段,创设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也可以通过语言提示或生动,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答题的欲望。
  
  2.掌握学生心理,讲究提问方式
  
  提出问题时,应根椐学生的心理状态确定提问的方式。例如: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时,如果教师这样的提问:“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看谁能回答下面的问题?”这时,学生虽然举手发言,教师也不要急于点名,而应接着说:”叫到名字的请站起来回答,没叫到名字的,要注意听他讲回答的对不对,等会儿请大家指出来”。在这样的一种提问方式下,学生的心态是专心的听,等那个学生一答完,便都会争先恐后的要求发表意见。所以,必须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和艺术。
  
  3.把握时机,适时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问题,一般可分为初读,熟读,精读三个阶段,学生对一篇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也就在这三个阶段中不断地加深。所以,关于指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问题,如“课文写谁,什么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等,一般可安排在初读课文阶段。关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如词句的含义,篇章的内在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等一类的问题,一般应在熟读,精读课文阶段提出。
  
  4.根椐所问对象,提出不同问题
  
  提问要根椐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也就是说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问题,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既让优等生多发言,发挥引路作用,又使差生不答发言的机会,得到煅炼的和学习。对程度较低的学生,要提问较易的问题,能答得好,就予以表扬,这样就能调动其积极性,鼓起他以后答问的勇气。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要提问较难的问题,鼓励他在答题时要有创新,他能答得好,不但促使本人深入钻研,对全班学生也有启发。同时,还要考虑,谁该问得详,谁该问得略,今天问谁,明天问谁等等。
  
  5.注重学生思考,不急于点名回答
  
  提高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所以,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不要急于点名回答。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使是点了名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将重述这个问题目或在叫起另一个学生之前,也必须等待适量的时间,让被提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都再进一步思考。另外,提出问题后,程度好的学生可能很快举起手来,但这时也不要急着让他们发表意见,应该再等一下,等中等生也举起了手再开始答问,否则,就会使中等以下的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同时,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6.先提问题后点名,不搞突然袭击
  
  在提问时,不要先点名后提问,搞突然袭击,这样做会使被点名的学生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被突如其来的提问搞得莫名其妙,甚至张口结舌,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条理的思维;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注意力立刻松弛,不再思维,并放心地欣赏同学的窘态或者顾左右而言它。因此,必须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待多数学生都初步思考成熟,跃跃欲试时,才指名让学生回答。
  
  7.讲求提高实效,切忌追求热闹
  
  有的教师在提问时,为了追求热闹,烘托课堂气氛,喜欢采用“一问齐答”破坏学生思维的环境。学生回答问题应当一个一个的发言。让大家都听得清楚,以便独立分析,决定取舍。如果全班学生高声齐答,七嘴八舌震耳欲聋,就不知道谁答得对。而且少数思维比较敏捷的学生,夺口而出,抢占优势,排挤了相当一部分反应较慢的学生的思考机会,不得不使这部分学生无可奈何地缩在一旁,观看热闹。个别调皮的学生却有机可乘,混水摸鱼,乱喊乱叫。因此,这种轰轰烈烈的“一问齐答”式的提问方式尽可能不要采取。
  
  8.提问对象普遍,促使人人思维
  
  有的教师喜欢提问好学生,因为好学生可以对答如流,而差生回答问题可能不得要领,或答非所问。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从表面上看教学任务似乎完成得很好,但实际上是把多数学生置于问题之外。这会增加差等生心理上的压抑感,使他们感到老师根本无视他们的存在,而对好学生的伶牙利齿又自愧不如,从而更加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提问的面应大一些,尽量多问一些学生,促使人人思维。
  
  9.重视学生回答,准确表明态度
  
  有些教师常常不重视学生的回答,往往不表示自己的态度,不谈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对学生的回答难以把握而不置可否;有的是一时疏忽,而漏掉对一些学生或个别学生的缺陷,吃不透怎样表态;有的是由于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自己的框框而不予理睬。不管什么原因,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要使他们不知答得对不对,对,对在什么地方;错,错在何处。否则学生就得不到提高,学不会今后如何去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一定要肯定正确,纠正错误,使学生有个明确的认识,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记忆。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产生功利化的成因,建议从选拔及培训方式、考评监管制度、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削弱高校学生干部功利化意识.
[摘要] 小学作文指导的方法犹如物理学上杠杆的支点原理,掌握了作文指导的支点,就能够撑起学生一片灿烂的星空。作文指导的支点就在于激起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感中咏言,情中演绎,情动文生。  因此,将支点架在生活、活动、阅读中,学生作文就会兴趣盎然,教师就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作文指导 支点 活动 生活 阅读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撑起整个地球。”
回答中国人为什么画油画这个问题,必须 从大的文化进程来看,中国人画油画只有一百多年,这一百年间,两方的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从开始不了解到慢慢地逐渐了解,包括两
[摘要]我国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有些专业盲目扩招,有些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不上,使得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一现象也波及到中等职业师范学校,使其招生面临困难。有些家长认为中等职业师范学校念了也白念。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详细研究了中等职业师范学校的招生、学习、就业等问题,以期带领大家走出误区。  [关键词]招生 美术教学 课堂设计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隔夜醉驾”是醉酒驾车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就醉酒驾车而言,其发生时的事实情况具有复杂性,简单地对其“等量齐观”,既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有违罪责刑相一致的基本原则。本文在大量的资料和基础上,建议对隔夜醉驾放弃其统一量化情节的标准,对于隔夜醉驾的入罪标准、和认定标准等实践困惑,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隔夜醉驾;入罪标准;危险驾驶罪;认定标准  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
[摘要]高校是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地方,在高校中对学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大学生成才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时代的前进,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 学生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9-0165-01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件艺术珍品,一件形神兼备的佳作.在中国画论中,形与神是一个长期争论的焦点,在品评人物画作品的时候,形与神也是必不可少的评价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在我国高校的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只有真正了解思想政治理论如何渗透到高校的教育工作中的各个领域,才能真正使其在这些领域中发挥作用.本文分
摘要:在当今的法制经济形态下,任何个体,企业或者政府公共机构都应严格遵循法律的规章制度。银行业的稳定发展也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影子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体系,其发展的稳定性受到监管制度构建的影响。而监管制度又是基于金融法的视角下去构建和完善的。目前,影子银行的发展不成熟,其监管制度仍不完善,监管层相互间的排斥,监管内容重叠以及监管范围不清等问题层出不穷。本文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内涵进行简单分析,
本文围绕Lagrange多项式插值进行论述,介绍了Lagrange插值方法的原理,给出了Lagrange插值在高中数学知识解题中的一些有趣应用,并结合MATLAB算法对某动态系统的实例进行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