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必须转变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本文简单分析了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方式
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通常只是根据教学大纲设置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在小学美术学习方面的天赋也各不一样,设置教学目标时,如果不加以区分,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目标,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过于笼统,使用“必须达到”“一定实现”等概括性的词语,没有将目标进行具体量化,这就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目标指引,不利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死板单一
小学阶段许多学校将美术看作副科,家长和学生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就导致许多小学美术教师丧失教学热情,在美术教学中过于敷衍,没有投入精力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通常只是采用口头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具体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封闭式的问题,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很少有自我表达的机会。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被动的听课,这就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无法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说教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各种方式及美术流派,很少组织实践活动,这也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三)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功能,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学生能够发现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在生活中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关注课本知识讲解,很少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就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美术知识有限,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小学美术教材是经由专家审批正式出版发行而来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但是有限的课本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前翻阅课本,等到教师讲解时,学生已经丧失新鲜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过于功利
教学评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带有较强的功利心,实施教学评价时只关注学生创作作品的好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不够重视。因为学生美术天赋不同,在小学美术学习中的表现也各不一样,教师如果只是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很容易导致部分学习用心但是艺术创作有限的学生受到打击。此外,由于美术本身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实施评价时很难用好坏来形容作品,教师也无法用标准的评分制度来衡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高低,在过分强调分数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教学评价的育人价值。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
(一)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必须做出转变,教师应当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关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知识和技能維度来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熟悉美术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过程和方法维度来看,设置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小学美术课程的教育实施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来看,设置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到美术学科的美育价值和德育价值,帮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美术学科的人文情感,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常用方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美术知识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应当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情境创设的相关素材,视频、图片都可以成为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辅助材料。在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美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还原到课堂,将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和主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真实的情境影响下,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美术作品,带着强烈的兴趣投入美术课堂。相较于口头讲授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并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
2.实施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难以解决的美术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凭借自身力量解决美术学习问题。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3~5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在尊重学生个人分组意愿的同时,确保每个小组有1~2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确定美术学习小组的各个成员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合作探究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解决美术学习问题。在紧张激烈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并尝试从多个角度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每位学生在表达观点过后都可以得到细致的点评,这在无形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学科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美术作品是记录生活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讲解,同时也要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一个课时的讲解过后,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旅游资源组织实践采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审美能力,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创作的灵感,从而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选择实践活动主题时,教师可以采纳学生的意见,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想法组织实践活动。
(三)拓展小学美术教学素材
小学阶段美术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带给学生更为全面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从创作背景、创作主题以及作者生平等多个角度出发,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提前做好课件,将相关教学素材带到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同一个主题,不同艺术家采用的表现方式也不同,教师可以将类似主题的作品放在一起,鼓励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思考不同表达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感受不同艺术风格的目的。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也会存在较大反差,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收集艺术大师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通过纵向比较的方式分析前后风格的变化,并结合美术史知识讲解产生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美术知识。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作品的水平,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一举一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学评价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教师应当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此外,教师还应尽量采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必须做出转变,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调整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發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白丽.让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A].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
[2]王诗雅.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
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
[3]赵红宇.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A].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2019
[4]杜挺挺.关于橡皮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2019
[5]常倩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2019
[6]卞锦芳.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A].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202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方式
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通常只是根据教学大纲设置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在小学美术学习方面的天赋也各不一样,设置教学目标时,如果不加以区分,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目标,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过于笼统,使用“必须达到”“一定实现”等概括性的词语,没有将目标进行具体量化,这就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目标指引,不利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死板单一
小学阶段许多学校将美术看作副科,家长和学生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就导致许多小学美术教师丧失教学热情,在美术教学中过于敷衍,没有投入精力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通常只是采用口头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具体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封闭式的问题,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很少有自我表达的机会。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被动的听课,这就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无法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说教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各种方式及美术流派,很少组织实践活动,这也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三)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功能,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学生能够发现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在生活中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关注课本知识讲解,很少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就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美术知识有限,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小学美术教材是经由专家审批正式出版发行而来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但是有限的课本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前翻阅课本,等到教师讲解时,学生已经丧失新鲜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过于功利
教学评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带有较强的功利心,实施教学评价时只关注学生创作作品的好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不够重视。因为学生美术天赋不同,在小学美术学习中的表现也各不一样,教师如果只是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很容易导致部分学习用心但是艺术创作有限的学生受到打击。此外,由于美术本身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实施评价时很难用好坏来形容作品,教师也无法用标准的评分制度来衡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高低,在过分强调分数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教学评价的育人价值。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
(一)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必须做出转变,教师应当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关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知识和技能維度来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熟悉美术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过程和方法维度来看,设置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小学美术课程的教育实施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来看,设置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到美术学科的美育价值和德育价值,帮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美术学科的人文情感,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常用方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美术知识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应当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情境创设的相关素材,视频、图片都可以成为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辅助材料。在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美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还原到课堂,将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和主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真实的情境影响下,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美术作品,带着强烈的兴趣投入美术课堂。相较于口头讲授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并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
2.实施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难以解决的美术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凭借自身力量解决美术学习问题。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3~5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在尊重学生个人分组意愿的同时,确保每个小组有1~2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确定美术学习小组的各个成员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合作探究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解决美术学习问题。在紧张激烈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并尝试从多个角度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每位学生在表达观点过后都可以得到细致的点评,这在无形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学科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美术作品是记录生活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讲解,同时也要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一个课时的讲解过后,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旅游资源组织实践采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审美能力,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创作的灵感,从而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选择实践活动主题时,教师可以采纳学生的意见,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想法组织实践活动。
(三)拓展小学美术教学素材
小学阶段美术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带给学生更为全面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从创作背景、创作主题以及作者生平等多个角度出发,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提前做好课件,将相关教学素材带到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同一个主题,不同艺术家采用的表现方式也不同,教师可以将类似主题的作品放在一起,鼓励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思考不同表达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感受不同艺术风格的目的。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也会存在较大反差,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收集艺术大师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通过纵向比较的方式分析前后风格的变化,并结合美术史知识讲解产生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美术知识。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作品的水平,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一举一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学评价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教师应当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此外,教师还应尽量采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必须做出转变,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调整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發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白丽.让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A].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
[2]王诗雅.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
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
[3]赵红宇.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A].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2019
[4]杜挺挺.关于橡皮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2019
[5]常倩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2019
[6]卞锦芳.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A].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