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这些年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tc_yz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医疗医药广告与诊疗问题,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随着互联网的触角深入千家万户,互联网看病治病到底靠谱吗?
  从1991年商业互联网进入公众视野开始,互联网医疗已经从早期的单纯的互联网会诊,发展到今天包括互联网医疗机构推广、在线看病、网络售药等多个内容的复杂聚合体。
  从互联网会诊到互联网看病
  严格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会诊是互联网医疗中最靠谱的一个类型。它的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是各个地区分散的优质医疗资源汇集,特别适用于疑难杂症的病情研判和治疗。1994年,清华大学女学生朱令出现中毒症状,无法确诊,她的朋友把朱令的中毒症状写成英文,通过北京大学互联网向当时世界各大相关新闻组发出求救电子邮件。之后收到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回信1000多封,通过对回信的分类和整理,人们最终确定朱令是铊中毒。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通过互联网远程会商,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
  不过20年前的互联网并非如今这样令人眼花缭乱丰富多彩,当时它的大部分用途是学术和科研,使用者人数不多,又因为学术和科研职业而容易确定,因此在20年前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互联网会诊在当时是相对科学、有效和便捷的。而在20年后的今天,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大爆炸,互联网会诊不可避免地也遇到了诊疗医生的身份认证问题,因此互联网会诊始终局限于对一些疑难杂症的处理,而且往往不是患者自己在互联网上发起,而是通过专业医疗机构的专业医师来进行。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不是一种普及的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对一般性疾病治疗的迅捷化要求,最终让互联网会诊的简易版本——互联网诊疗出现了。人们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与相应的医生进行可视对话或者留言问诊,进而实现一般疾病的诊疗。这种方式在美国曾一度很流行,它的优点非常简单:便宜。患者去一个诊所看病,一名普通医护人员每小时的时薪高达600美元以上,而去一次互联网问诊可能只要几十美元,这就是互联网诊疗迅速流传开来的动力。
  但是,互联网诊疗不仅有与互联网会诊一样的缺陷,需要花很多时间和渠道来确定诊疗医生的合法身份以及行医资格,同时它还有一个目前几乎不可弥补的缺陷,那就是它只能依靠一般性医疗原则去治疗一般性疾病,由于互联网诊疗缺乏医生与患者的互动,不仅无法进行触诊一类的诊疗,即使是治疗那些一般性疾病,一旦患者发病症状出现特例,互联网诊疗常常束手无策甚至出现误诊。另外,互联网诊疗大部分没有明确主体责任,患者也很难取证,一旦出现诊疗事故,追责是个大问题。目前国内的互联网诊疗,绝大部分都属于建议或者咨询,为患者的实际治疗提供参考。
  医疗推广?医疗广告?
  除了利用互联网直接进行疾病治疗之外,利用互联网进行医疗机构、医药用品的推广,也是这些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实质就是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向更多人介绍相关医疗结构的情况,通过互联网吸引患者,而最终实现的是互联网下的现实治疗。前一段时间媒体聚焦的魏则西就是身患绝症后,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家自称可以治疗他这种疾病的医疗机构,最终人财两失。魏则西的遭遇并不是“害命”,而是抱着最后的希望被互联网上的虚假医疗广告欺骗,遭遇了“谋财”。
  魏则西的遭遇实际上也暴露出互联网医疗机构、医药用品推广时出现的一个大问题:用户如何在进行正常的医疗推广时,有效屏蔽那些虚假医疗机构?因为互联网信息量巨大,这些医疗机构的虚假广告藏身其中,并使用各种手段出现在搜索引擎的前排,推介他们所谓的游离于现行体制之外的“名医”、“偏方”,由于旨在“谋财”,这些机构往往是专攻“慢性病治疗”、“绝症治疗”、“美容美体”、“健康保健”这几个在正规医院医疗体系中无法彻底完成的领域,利用消费者久病不愈的绝望或者侥幸心理进行诈骗。
  在这种情况下,寄希望于互联网搜索引擎企业或者医疗机构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谷歌公司,在2010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前,跟百度公司一样都接了国内一些机构的医疗推广单子,谷歌搜索引擎中依然会出现“男科专业服务”、“泌尿外科”之类的东西。
  真正让谷歌在互联网医疗推广方面遵纪守法,是在2011年谷歌因为虚假医药广告被美国重罚以后。
  美国人惠特克是一个假药贩子,他长期通过网络向美国消费者出售假药,惠特克在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后供述说,谷歌公司的广告销售人员在明知不合法的情况下曾主动帮助他在互联网上投放假药广告。随后,惠特克与美国司法机构配合,完成了美国网络虚假药物广告历史上最著名的一起钓鱼式司法调查。最终证明,通过给谷歌公司每月投放2万美元的广告,惠特克即使卖假药,依旧可以得到谷歌公司指定的广告客服代表的服务。这次钓鱼式执法,让美国司法部在2011年对谷歌公司开出了5亿美元罚款。这个判决成了美国加大打击网络非法医疗广告的标志性事件,这次罚款,提供了一个司法案例,那就是:医疗广告一旦违法,投放广告的互联网公司也要承担责任。
其他文献
美国老太斯特拉克已经90岁了,但她仍然骑着自己心爱的哈雷摩托。她的摩托车驾龄已经有74年,在1950年首次开始长途驾驶。“那时和现在很不同”,斯特拉克说,“别人看女性摩托车手的眼光不那么友善,人们拒绝给我加油,也不愿给我地方住。” 她回忆自己在长途旅行中遇到的故事,“我有很多的故事,我想写本书,但是我太忙了,我上哪儿找时间啊?” 斯特拉克在74岁时实现了驾驶摩托车穿越欧洲的愿望,她说:“我总是告诉
期刊
一辈子没上过班,没拿过工资,可101岁的上海老太张秀清的名头越来越多,“最年长的志愿者”、“百岁柏万青”、“感动徐汇”十佳好人好事……她的生活倒没多大变化,一家三代住在上海市嘉善居民区一幢三层楼老房子里,上午看看老姐妹,下午与隔壁小孩逗着玩,顺便管管社区里的“闲事”。  饮食,不挑不拣  初冬的阳光甚好,张秀清端坐在轮椅车上,由75岁的儿子推出家门散步,和邻居家相互招呼。跟她讲话,不需要大声她都能
期刊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对已发表的632个实验数据进行了统合,发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勾勒出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一个严峻的未来:海洋酸化和变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大量关键物种数量的减少,甚至海洋食物链物种崩溃。
期刊
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
期刊
不久前,8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没有买到座票,老人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有人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因为高铁上让不让座,老年人又被推到了舆论中心,老人占座背后的真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道德之问,而是公共资源短缺给人伦亲情与秩序公平出了一道现实难题。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总免不了成为争夺公众资源的排头
期刊
殷国良(70岁)  人届古稀多好静,我今古稀恒思动。异想造田塑料盒,纵横参差庭院中。  小盒易得土难求,单车郊外挖土丘。轻载废土整十次,造就良田四平米。  造田既毕种何物?三思择定西红柿。盖以此物兼盆景,怡眼快舌两相宜。  四月四日天气新,集市购得柿苗归。一盒一株栽妥帖,一步一骤循圭臬。  初时诸苗思故土,恹恹欲病正愁苦。清水滋润日三次,苒苒生机终复苏。  时复豆汁溉其根,苗柯猛蹿若登梯。此时青涩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我的外公冯乃超从广州回到北京居住。他在家里挂着一幅不大的风景油画。外公告诉我,那是他的日本友人鹿地亘画的。后来我才知道,鹿地亘在抗日战争中曾任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负责人。  鹿地亘1903年出生于日本大分县,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外公冯乃超生于日本横滨进步侨领家庭,曾就读东京帝国大学,与鹿地亘为文学系的同期学生。他在校知道鹿地亘,但彼此没有交往。  九·一八事变后,鹿地亘发表了许多反战言
期刊
在上海宜家曾出现许多老年人不购物长期逗留的情况。图为保安劝阻多次为咖啡免费续杯的老人。(资料图片)  关于公交车上不让座的新闻已经有过很多了,通常都是不让座的年轻人挨说挨骂甚至挨揍;这次虽然事情是发生在动车上,但是除了路程更远、时间更长、让座代价更大之外,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诚然,座位主人的委屈无可厚非,花了钱买的票坐自己的座位没有错。但没有错的行为却被老人女儿冷语相讥,她哪里来的底气,又凭何故
期刊
5月18日,北京市正式发布《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提出全市每4~10平方公里,将建一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一批融合居家养老社会化边界的典型样板初具雏形。  如今,各省份掀起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的热潮,许多城市成立了以社区为依托的日间照料中心。今年起,北京市、南京市等城市开始试点在城区建设集日间照料、医疗护理、无障碍出行、情感慰藉及老年营养餐上门配送等服务为一体的养老驿站。虽然大部分老人都比较欢
期刊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家庭”永远是最基本、最稳固的社会单元,“婚姻”则是缔造一个家庭的神圣契约,而老人,就是一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坐标与情感核心。  我国素有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在传统节日重阳节举办金婚庆典更有特殊意义。敬重老人,就是敬重一个生生不息、瓜瓞绵延的大家庭;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源与精神之根;礼赞老人,就是礼赞一种敬老孝亲、追求和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