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及提升路径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city_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认为创新创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忽视思政元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钩、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业心理教育等问题是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基于此,高职院校应着力于:思政引领,夯实创业根基;专创结合,增强创业动力;理实融通,提升创业能力;心理助力,保障创业实践。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养;职业院校学生;提升路径
  [作者简介]王雄伟(1963- ),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彭桂良(1981-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 株洲 4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湖南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17AZY00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2-0108-05
  当前,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高计划”项目的实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国家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断向大学生释放创新创业政策红利,积极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利环境,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使得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愿显著提升,但其创业参与度和创业存活率却不高,究其根源,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欠缺是其重要原因之一。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
  一、职业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创新创业素养
  (一)个人品德是创新创业的根基
  第一,诚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之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切实做到职业生涯中的“诚信”,是培育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题中之意。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立人之本,也是创业者融入商业社会的一张金质名片。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之一。诚信者的行为有明确的预见性,个体对其更易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诚信者更容易为商业社会所接纳。
  第二,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四个方面。创业者的自觉性能使其为实现创业目标倾注全部热情,遇到障碍也能百折不挠;创业者的果断性使其在决策时不犹豫,当商机发生变化时又能适时做出新决策并坚决执行;创业者的自制性使其善于执行既定的商业决策;创业者的坚持性使其遇到困难时不半途而废,努力实现创业目标。
  第三,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使人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当前,大学生创业者中普遍存在创业就是创办企业、追求个人利益至上、追求财富最大化等认识误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者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机遇。
  (二)知识能力是创新创业的动力
  第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石,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创新创造,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创业项目。学生只有学好专业基础知识,钻研专业前沿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才更容易创业成功。
  第二,创新能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飞速变革的今天,创业需要创新。创业者应当具有前瞻性眼光,积极发现市场机会,准确把握市场动向,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三,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是创业者信息搜索能力、风险感知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诸多能力综合运用的外在体现,能够引领创业活动的方向。创业机会的识别受到创业者的专业知识、社交网络和创业经验的影响。创业者只有扎实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校内外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多渠道构建社交网络,才能较好地把握创业机会。
  第四,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决策者所具有的参与决策活动、进行方案选择的能力。创业市场瞬息万变,创业机会稍纵即逝。创业者只有快速收集有效的市场信息,对市场变化进行精准预测,才能在众多的决策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
  第五,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个体所展现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魅力和人际冲突处理能力的统称。表达理解能力表现在创业者能够深入理解交往对象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也能将个人想法清楚地传达给交往对象;人际魅力是指为了维系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创业者所需的个性和能力;人际冲突处理能力是人与人之间出现互不兼容的状态时,创业者寻找冲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努力达成一致,平息冲突的能力。
  第六,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团队成员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使创业团队形成较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使团队高效运转,达成创业目标。
  (三)心理素质是创新创业的保障
  第一,创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决定创业者在面临创业困难的时候付出努力的和坚持的程度。创业者唯有对自身能力高度认可,对创业成功坚定自信,才能在创业大军中脱颖而出。
  第二,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是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应对压力,摆脱困境,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弱的创业者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可能引起适应不良、情绪紊乱,甚至发生心理疾病或行为的偏离。在面对失败时,创业者要看到挫折的普遍性和两重性,客观分析失败原因,适度调整创业目标,继续走上创业的道路。   第三,冒险精神。冒险精神是指个体具有的冒险意识和冒险行为倾向,反映个体对目前风险的感知和接受程度,它随着个体的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而发生改变。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存在,创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创业者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了解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衡量和分析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为达目标,勇于承担风险。
  二、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产业孵化基地、校企共建创业实训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创业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素养欠缺,导致其创业参与度和成功率都偏低。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忽视思政元素导致学生创业根基缺失,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导致创业驱动力有限,创业理论和实践脱钩导致创业能力缺乏,忽视创业心理建设导致创业实效偏低。
  (一)忽视思政元素导致学生创新创业根基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忽视课程思政,偏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这一教育本质,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创新创业课程很少涉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培养等知识;创新创业教师中,多数知识结构和能力欠缺,导致其胜任力不足;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考核和评价标准尚不健全,使得教师对挖掘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元素内在动力不足;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高职院校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设计大赛,鼓励学生科技园孵化创业项目,但往往以成绩为导向,以创业知识和技能为培训重点,忽视对学生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没有将创新创业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效衔接。
  (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导致创业驱动力受限
  学生投身创业实践需要创新,创新是创业的内因要素和动力源泉。创新是要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只有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创新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领域仍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专业型创业和毕业三年后创业存活率都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创新创业教师以学工和就业部门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参与度不高;课程以传播创业就业知识为主,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结合度偏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专业实训平台互相分离。
  (三)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脱钩导致创业能力缺乏
  知识是能力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提高的。创新创业能力离不开创新创业实践,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宣传栏等途径接触了大量创新创业知识。但创新创业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往往指导创业实践能力不足,具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又缺乏创新创业内容的融入。另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仍处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摸索阶段,学校实践平台数量不足,运行保障机制不畅,难以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难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忽视创业心理建设导致创业实效不足
  创业心理建设是包括创业兴趣、创业决心和创业主动性在内的创业素质建设。当前,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营造了比较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高职学生创业兴趣明显提升,但创业决心和主动性仍显不足。据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9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较2016届的3.9%,连续四年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对“毕业即创业”群体的持续跟踪发现,自主创业存活率也有所下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创业自我效能感、挫折承受力和冒险精神等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害怕失败,不敢创业,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创业的决心和主动性。
  三、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路径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素养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理顺创新创业工作机制,拓展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体来说,要用思政教育来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诚信的品格、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拥有更强的创业动力;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创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挫折承受力,适度倡导创业冒险精神,使学生不惧创业。
  (一)思政引领,夯實创业根基
  第一,创新创业课程要融入思政元素。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目前课程的多元化程度还偏低,有较大的开发空间。高职院校除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公共必修课之外,各专业可依据专业特点开发创新创业选修课程,结合行业要求加入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工匠精神等内容,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二,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和主力军。教师首先应当加强个人修养,率先垂范,以德育德,担当起学生引路人的责任。另外,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积极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诚信、社会责任感、意志品质与创新创业知识相结合。学校对聘请的校外创新创业专家的讲座内容,可以做适当要求,更多地宣讲创业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创业精神在创业中的作用。
  第三,将创业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深度结合。高职院校要借助举办和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创业模拟竞赛的契机,通过开展创新创业主题班会、党团组织生活会等活动,重点宣传创新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进行大讨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实践,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和创业机构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等平台宣传国家最新的创业方针和创新创业精神。还可以通过创办创新创业文化走廊,大力宣扬成功创业校友的创业故事和创业精神,感染和鼓舞学生创业。   (二)专创结合,增强创业动力
  第一,高校要对接产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当前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创业技术人才以满足创新驱动需求,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企业调研,打破传统的单一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建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根据产业需求加入创新创业拓展课程,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深入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需求。教师可结合行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另外,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介绍知识和技能的创新过程,也可以适当加入相关的创业故事,让学生体会创新创造的魅力。课后应以实践性强的作业为主,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积极进行创新创业。
  第三,开发专创融合课程,编写专创融合特色教材。高职院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聚合创新创业教师、专业教师和优秀行业人才,理清课程结构体系,分专业建设专创融合课程并编写专创融合特色教材。既要充分体现专业特点,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又要将创新创业融入其中。
  第四,高职院校可将专业实习实训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内容、功能和人员进行深度整合。实习实训的内容融合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同时也应具备指导创新创业的能力。对部分在实习实训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应加强创新创业引导,可以使其直接进入创新创业平台进行项目孵化。
  (三)理实融通,提升创业能力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要督促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教学观念,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梳理创新创业政策、开展社会调研、分析行业问题和前景、寻找创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创业机会识别、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能力。
  第二,以项目为驱动升级创新创业平台。目前,高职院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但从创业实效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高职院校应以项目为引领,以导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等为载体,开展“重点式”培训,鼓励引导学生加“站”入“室”,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申报、专利申请、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打造利益共同体。
  第三,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加强过程指导。高职院校可分层分类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如市场分析调研大赛、商业创意大赛、商业策划大赛等。要广泛动员,加强过程指导,努力提升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跨专业组队,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四)心理助力,保障创业实践
  第一,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个体成功经历、榜样成功经历和言语劝导能有效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必要的创业支持,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分阶段设立创业目标。同时,应大力宣传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成功的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榜样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创业信心。也可以通过座谈或讲座的方式让创业者分享创业经验,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实现路径,提高学生创业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提高创业的挫折承受力。首先,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挫折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在创业过程中遭受挫折具有普遍性。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挫折的积极作用。最后,创业挫折的影响因素极其复杂,要教会学生正确归因,客观分析创业失败原因。另外,在创业过程中如果目标定得太高,是极容易造成挫折感的,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调整创业目标。
  第三,适度培养冒险精神。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政策和市场环境,提高其预判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并主动投身到创新创業中去。
  [参考文献]
  [1]林刚,王成春.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2):76-84.
  [2]王飞,姚冠新.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提升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58-60.
  [3]戴仁卿,张晓蕾.高校创新创业者人格素养提升困境及培养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15):115-117.
  [4]宣翠仙,陈海荣,王成福,等.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80-83.
  [5]王伯庆.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45.
  [6]朱海燕,席燕平.面向模块组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3):48-52.
  [7]段焱.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9 (12):116-120.
  (栏目编辑:袁慧)
其他文献
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仍存在一些基础性、结构性的问题有待解决。在文化生产领域,文化投入和文化管理、文化设施和文化品牌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在文化生活领域,文化多样
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国际化大都市郊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探索,为非示范村乃至其他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资源环境约束大、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推
[摘要]反思是“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品质,建构有利于教学实践的经验是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宗旨。文章以广东省高职院校入职0~5年的企业工作背景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发现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反思过程中存在经验局限、认知不足、情怀不够、平台匮乏和机制滞后等制约因素,并提出完善机制、精准培训、建设团队、营造氛围、实践提升五措并举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工作背景;建
[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审视并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本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分析,梳理政策理路,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新发展格局对本科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新理念和新模式。面向国家技能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层面研究本科职业教育适应性,审视本科职业教育“探索起步—实践调整—资源整合—体系健全”的发展
TDK株式会社推出可以直接准确地检测家居、汽车、物联网、医疗保健和其他应用中CO2浓度的TCE-11101小型化超低功耗MEMS平台。TCE-11101引入了新技术,将TDK的传感器领先地位扩
[摘要]文章在分析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助力解决相对贫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助力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构建路径:建立专业群对接产业链长效机制,发挥产业帮扶的倍增效应;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乡村治理,夯实贫困治理基础;提供组合式服务,提升帮扶服务水平。  [关键词]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教育帮扶;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杨德兴(1969- ),男,山东沂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于1993年,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共同创办。是知网、万方和维普的统计源期刊,读者群为电子工程师和高校师生。每月有
[摘要]乡土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文章在分析我国乡土人才培育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培育乡土人才长效机制:建立多元化、差异化的专业设置机制;建立实用化、模块化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移动化、碎片化的培育管理机制;建立接地气、立体式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职扩招;乡土人才培育;1 X证书制度;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葛鑫伟(1979- ),男,江苏丹阳人,
[摘要]建设综合资历框架现已成为世界各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和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我国重点战略任务之一,构建粤澳资历框架对湾区实现“教育与人才高地”的目标极具价值。波兰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和实施资历框架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改革运行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共性和本土特色的综合资历框架体系,其经验能够为粤澳资历框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路径参考。借鉴波兰综合资历框架的发展经验,粤澳资历框架的
[摘要]“互联网 教育”使教育从思想观念到实际教学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使传统的实体教学逐步与线上教学相融合。把握“互联网 ”时代的发展机遇,认真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特点及其挑战,积极探索思政课线上教学实践路径,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的时代课题,也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线上教学;思政课;挑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