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高低频电力线通信的中压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方法

来源 :高电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的拓扑数据是开展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故障处理、线损计算等应用的重要基础,为提升配电网拓扑识别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提出一种联合低频短时电流脉冲信号传输路径追溯和高频电力线载波测距的中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偶次谐波正弦波模板匹配的低频短时电流脉冲信号检测算法,具有明显的信号和噪声可分性优势,有效提高了信号检测可靠性.最后开展了试点应用,短时脉冲电流接收可靠性>95%,高频载波测距误差<5%,验证了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分层接入800 kV特高压换流变网侧电压等级从750 kV上升到1000 kV,特高压换流站对网侧设备的绝缘要求也随之升高,网侧1000 kV空气间隙的优化,对控制阀厅长度、确保换流站安全可靠运行、降低换流站占地和减少工程成本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换流站低端阀厅网侧1000 kV换流变区域内各种带电导体之间的空气间隙在长波前操作冲击电压进行了放电试验研究,得到了相应空气间隙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试验曲线.根据换流站不同类型下的交流侧1000 kV操作过电压计算结果,分析了相应情况下交流侧1000 kV换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overhead ground wires,OPGWs)雷电损伤的测试评估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包含机械拉紧机构的雷击测试系统,研究OPGW在引发雷电流B分量与连续电流C分量组成的两重连续时序雷电流作用下的雷电损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OPGW雷击损伤形态观察及损伤产生机制分析,对OPGW雷击损伤模式开展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极材料、转移电荷量及负荷拉力对OPGW雷电损伤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发现,OPGW雷电损伤模式包括电弧扫掠损伤、熔融
不均匀淋雨是直流穿墙套管在雨天由于阀厅墙壁遮挡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运行工况,不均匀淋雨会显著降低直流穿墙套管的外绝缘强度,不均匀淋雨导致的外绝缘闪络是影响直流穿墙套管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利用±100kV、±400 kVSF6绝缘直流穿墙套管产品开展了不均匀淋雨直流电压闪络试验,记录了试品的不均匀淋雨闪络电压值,监测了试品从施加电压到闪络过程中的电弧发展、电晕和泄漏电流变化情况,获得了典型SF6绝缘直流穿墙套管在不同外绝缘干湿区比例和雨水电导率条件下的直流电压闪络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雨水电导率为1
扫频法获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的传递特性时,存在电源功率大、频带受限的难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回归模型的CVT传递特性获取方法,并进行了传递特性曲线的可信度评估.当CVT工作在线性状态时,其传递函数可表示为s域多项式构成的分式形式,进而可建立其时域回归模型.基于单次冲击试验获取CVT一次、二次侧数据,考虑了时域回归模型在实际建模中的多波峰以及鲁棒性问题,提出了基于调幅矩阵和鲁棒矩阵的参数辨识方法.对比扫频法测量所得的传递特性曲线和时域回
复合绝缘子脆断是恶性事故,为此研究复合绝缘子脆断监测技术,在10 kV复合绝缘子非耐酸芯棒表面粘贴4根光纤,其中1根级联2个温度光栅,另外3根各级联5个应力光栅,进行温度标定试验、拉力标定试验和应力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非耐酸芯棒应力腐蚀试验中出现了 3个裂纹,其中1个裂纹为脆断断口,其余2个裂纹未脆断.表面多个光栅实现了非耐酸芯棒完整脆断过程的温度与应力监测,发现芯棒应力腐蚀分为4个阶段,阶段1初期无变化,阶段2腐蚀放热,阶段3裂纹起裂,阶段4裂纹快速发展至断裂.从阶段2开始腐蚀区放热,最高高于环境温度2
光纤电场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电气绝缘性能良好等特点,在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针对传统基于双光束干涉的电场传感器所存在的灵敏度低、温度稳定性差等技术瓶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光束干涉(TBI)的电场传感器.为此介绍了传感器的工作机理,讨论了 TBI器件的结构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具有良好温度稳定性及灵敏度的传感器最优结构设计方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TBI电场传感器的平均灵敏度约为1.32V/(kV·cm-1),温度稳定性为2.6pm/℃,传感器对工频及脉冲电场的响应结果表明:传感器
针对220 kV断路器状态评估参量获取困难,以及计划检修和突发性维修手段造成的断路器前期维修过剩、后期维修不足的问题,分析了断路器的温度与状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自身性能衰退的过程,并考虑人为修缮因素,构建了一种以温度为状态评估参量、以服役时间和状态检修为模型修正参量、基于Moffat休息型隐马尔科夫(hidden Markov model,HMM)退化过程的220 kV断路器可靠性预测模型.该模型阐述了设备健康状态在其全寿命周期的“Moffat休息”式退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红外检测图像与可见光检测
为适应数字经济对能源电力领域产生的革命性影响,进一步深化配电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价值挖掘,在继承原有配电网量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配电网全景信息感知系统构建方式.首先针对配电感知系统建设现状,梳理了存在问题,并基于配电未来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各专业业务需求,提出一种分层分域的配电感知系统信息架构设计,然后从主站建设、终端研制、通信选择、模型完善等角度设计了实现目标架构的演进路线;为描述新架构下配电数据服务主业发展和深化应用对策,从应用场景出发,提出了数据驱动型配电业务创新方向;最后对新架构下配用电感知数据
为了明确不同金属屏蔽形式对高压直流电缆载流量的影响,并对比热分析法和有限元仿真两种理论计算方法结果的准确性,选取导体截面3 000 mm2的铜芯±525 kV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直流电缆,分别通过热分析法和有限元仿真计算皱纹铝套和铜丝屏蔽结构下直流电缆的载流量,并设计直流载流试验对两种电缆样品进行载流量测试.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铜丝屏蔽结构电缆载流量大于皱纹铝套结构,但是两种载流量的理论计算结果均小于试验结果,且存在明显偏差.基于热分析法计算得到的铜丝屏蔽结构电缆在空气中28℃条件下的载流量为2 8
配变台区低压跳闸预测对供电部门掌握配电网运行态势至关重要.针对传统处理样本不平衡抽样方法容易造成信息丢失、引入噪声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领域清理(neighbourhood clean rule,NCL)欠采样和生成对抗网络组合的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采用NCL欠采样合理清除正常运行样本;然后采用稀疏自编码器学习大规模配变影响因素的内在特征,使用生成对抗网络去拟合、生成新的特征表示,并对其解码得到新跳闸样本;最后为了处理高维特征输入下的分类问题,使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对目标配变进行低压跳闸预测,并依据跳闸概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