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儿童时期的主要活动,是数学教育的有力手段。儿童通过游戏,获得粗浅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各种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培养儿童感知、思维想象、记忆和操作水平。可以说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儿童以快乐并让其从中受到教育。
数学区域的游戏活动是一种通过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数学材料,让全体幼儿以个别或自成小组的游戏活动方式进行自主参与选择数学材料、主动参与探索数学操作,幼儿通过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累积和总结获得经验,获取相关数学知识并用以促进自身智力发展的重要综合学习游戏活动形式。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有明确目的、有合理计划地创设对适龄幼儿施加数学教育的重要区域。教师要从广大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经验特点出发,提升建构数学应用区域和材料的生活操作性和生活趣味性,如此可以充分满足幼儿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的良好愿望,同时还利于帮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树立建构数学的概念,体验传统数学在游戏生活中的巧妙运用。
学前教育幼儿加减运算能力一般为:4岁以前,基本上都不会进行加减的运算,但有时候可能用较小数的运算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小部分关于数量的加减运算问题;4岁以后,能借助肢体动作、实物活动进行一定的数字加减运算;5岁以后,能运用数学表象方法进行加减的运算;5岁半以后,通过运用数的数理分解与运用合成数的经验一并进行加减的运算,基本可以达到按数群进行运算的成熟程度。我们班的孩子现在正处于大班阶段,他们对于数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够灵活。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灵活掌握数运算呢?现就我们班开展的“文具超市”游戏活动来具体说一说。
10以内的加减法在生活中比较常用,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所以我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设计了“文具超市”这一操作性强、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完善和改进区域材料和游戏玩法。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自由购物的机会不多,但经常陪同家长一同购物,有一定购物经验。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将以往的所见所闻运用于实践购物,在模拟式游戏中学习并获得经验上的提升。孩子们的金钱概念不等同于成人,所以在價格的确定上我不制定文具的价格,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价格,体现游戏的自由化。布置文具超市时,我也请孩子们帮忙,根据自己在超市的所见模拟布置环境,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十分乐意参与布置。
接下来就是购物环节,这是一个快乐的环节,是让孩子购物、学习、记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次活动要突破的难点。购物中,我发给每位孩子10元的代币券,可以根据文具的价格自由购物,但是总价刚好是10元或10元以内。我们在进超市之前,设立了商品宣传海报,并向幼儿提供预购清单,幼儿可以根据海报内容,计划自己想买的文具。幼儿在计划时就可以运用已有经验,按照商品价格计算购买数量和种类。这样进入超市后就可以在导购员的引导下挑选清单上的物品了。之后在收银结账处,收银员会根据他的预购清单和所选购的商品进行核算,检查正确后在清单上盖章留存。幼儿在结账时将再一次运用到数运算,收银员需要核验,顾客也需要清楚自己购买的物品数量及总价。
为了提升游戏效果,两周后,我们的文具超市更新了海报,部分商品特价出售,在商品价格后标注“直降1元”“直降2元”“直降3元”等字样。这样孩子们在填写预购清单时就要先计算商品降价后的价格,再计算需要购买的数量。收银员也要了解变更后的商品价格,在收银时核算检验。
又过了两周,我们进行了“购物小达人”的比赛。比赛规则是,看谁用10元钱在文具超市里购买的品种最多。这就要求幼儿进行连加的运算了,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进行连加,最终得数为10或小于10。孩子们的购物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最厉害的张熙若小朋友,居然买了10种价值1元的商品,赢得了“购物小达人”的称号。
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在游戏中理解了数的运算,掌握了数的运算,游戏活动让数学学习更有乐趣。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集体游戏活动还是区角游戏活动或日常游戏活动,更多的要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为主,遵循幼儿数运算概念的发展轨迹,以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为立足点展开教学设计,符合《指南》基本理念。总之,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动作探究、表象积累以及逻辑思维的过程,幼儿的数学区学习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的充分感知和操作体验之上的。幼儿园数学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应该立足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投放适宜、科学、有趣、生活化、游戏化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操作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构建初步的数概念,从而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作者单位: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
数学区域的游戏活动是一种通过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数学材料,让全体幼儿以个别或自成小组的游戏活动方式进行自主参与选择数学材料、主动参与探索数学操作,幼儿通过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累积和总结获得经验,获取相关数学知识并用以促进自身智力发展的重要综合学习游戏活动形式。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有明确目的、有合理计划地创设对适龄幼儿施加数学教育的重要区域。教师要从广大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经验特点出发,提升建构数学应用区域和材料的生活操作性和生活趣味性,如此可以充分满足幼儿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的良好愿望,同时还利于帮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树立建构数学的概念,体验传统数学在游戏生活中的巧妙运用。
学前教育幼儿加减运算能力一般为:4岁以前,基本上都不会进行加减的运算,但有时候可能用较小数的运算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小部分关于数量的加减运算问题;4岁以后,能借助肢体动作、实物活动进行一定的数字加减运算;5岁以后,能运用数学表象方法进行加减的运算;5岁半以后,通过运用数的数理分解与运用合成数的经验一并进行加减的运算,基本可以达到按数群进行运算的成熟程度。我们班的孩子现在正处于大班阶段,他们对于数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够灵活。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灵活掌握数运算呢?现就我们班开展的“文具超市”游戏活动来具体说一说。
10以内的加减法在生活中比较常用,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所以我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设计了“文具超市”这一操作性强、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完善和改进区域材料和游戏玩法。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自由购物的机会不多,但经常陪同家长一同购物,有一定购物经验。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将以往的所见所闻运用于实践购物,在模拟式游戏中学习并获得经验上的提升。孩子们的金钱概念不等同于成人,所以在價格的确定上我不制定文具的价格,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价格,体现游戏的自由化。布置文具超市时,我也请孩子们帮忙,根据自己在超市的所见模拟布置环境,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十分乐意参与布置。
接下来就是购物环节,这是一个快乐的环节,是让孩子购物、学习、记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次活动要突破的难点。购物中,我发给每位孩子10元的代币券,可以根据文具的价格自由购物,但是总价刚好是10元或10元以内。我们在进超市之前,设立了商品宣传海报,并向幼儿提供预购清单,幼儿可以根据海报内容,计划自己想买的文具。幼儿在计划时就可以运用已有经验,按照商品价格计算购买数量和种类。这样进入超市后就可以在导购员的引导下挑选清单上的物品了。之后在收银结账处,收银员会根据他的预购清单和所选购的商品进行核算,检查正确后在清单上盖章留存。幼儿在结账时将再一次运用到数运算,收银员需要核验,顾客也需要清楚自己购买的物品数量及总价。
为了提升游戏效果,两周后,我们的文具超市更新了海报,部分商品特价出售,在商品价格后标注“直降1元”“直降2元”“直降3元”等字样。这样孩子们在填写预购清单时就要先计算商品降价后的价格,再计算需要购买的数量。收银员也要了解变更后的商品价格,在收银时核算检验。
又过了两周,我们进行了“购物小达人”的比赛。比赛规则是,看谁用10元钱在文具超市里购买的品种最多。这就要求幼儿进行连加的运算了,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进行连加,最终得数为10或小于10。孩子们的购物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最厉害的张熙若小朋友,居然买了10种价值1元的商品,赢得了“购物小达人”的称号。
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在游戏中理解了数的运算,掌握了数的运算,游戏活动让数学学习更有乐趣。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集体游戏活动还是区角游戏活动或日常游戏活动,更多的要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为主,遵循幼儿数运算概念的发展轨迹,以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为立足点展开教学设计,符合《指南》基本理念。总之,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动作探究、表象积累以及逻辑思维的过程,幼儿的数学区学习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的充分感知和操作体验之上的。幼儿园数学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应该立足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投放适宜、科学、有趣、生活化、游戏化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操作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构建初步的数概念,从而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作者单位: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