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华广场巨书:如椽巨笔拥抱时代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古人的抒怀连接着当今的时代气象。今年国庆前夕,一场“书写上海新高度——徐庆华巨幅狂草现场创作”活动在上海浦东滨江大道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徐庆华双手合抱巨型毛笔,在滚滚黄浦江畔写下了300平方米巨制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此同时,钢琴家解静娴现场弹奏,书法与音乐伴着江水人潮倾泻而出,引来众人的围观与赞叹。
   徐庆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担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2002年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1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除了2008年作品被文化部选送载入神舟七号“和平颂——太空飞行艺术之旅”这件事听起来比较“前卫”,他身上的一系列头衔和荣誉都让人觉得这该是位传统稳健的学院派。可事实上,在巨大的白纸黑字上健步游走的徐庆华并不“传统稳健”,而是像明星一样光环夺目,身上也依然穿着那件堪称华丽的荧光绿、电光紫交杂着橘粉色块的鲜亮衬衣——这几乎是他这两年来每逢进行巨书创作就必穿的“战袍”了。问其原因,刚刚完成书写的徐庆华擦着额角的汗水笑眯眯地说:“书法是黑与白的艺术,所以我想给它添加点色彩。”
   说者也许无意,但细究徐庆华这几年在“广场巨书”创作上的热衷与投入,就很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了。让书法走出书斋、走向广场和公众,是这些年来徐庆华艺术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书写面积也有逐渐增大的趋势——2015年,他在无锡半山一号露天创作了30平方米的狂草《半山赋》,算是个人巨书创作上的首次尝试。2016,他在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广场为交大120周年校庆书写了《交通大学赋》,面积近120平方米。2017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国际狮子会百年庆典现场创作巨幅草书,引起各国人士瞩目;2018年,他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现场创作巨幅草书,庆祝该校媒体与设计学院成立15周年……
   与前两次现场创作单手持短杆笔不同的是,此次徐庆华两手合抱大型长杆毛笔,诗句写在12张丈二宣纸拼成的大幅宣纸上,面积近70平方米,正文单字面积平均超过2平方米,较以往更壮阔。尽管巨型毛笔运移不易,然而字间、字内皆多连缀,并有墨晕、飞白效果,体现出草书的流畅性和飞扬气韵。全部创作历时12分钟。今年4月,他在浦东高东樱花节上现场书写了巨幅草书《和乐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赏樱桃花》,面积略超过120平方米;5月,他在莫高窟创作巨幅书法“守望敦煌”,面积近200平方米。这次滨江大道创作面积达300平方米,再次突破个人的大字书写面积记录。
   为何选择这条越来越“大”的創作之路,徐庆华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中国书法历经上千年发展,形式内涵不断发生变化,由文字交流符号变为一种艺术种类,从文房书写走向厅堂展示,比起“墨守成规”,随时代的精神需要而“善变”更使它长久地保持了艺术生命力。“巨幅作品的创作,以鲜明的主题、厚重的纪念功能和强烈的互动性而拓展了书法在当代的表现样式,不仅带来尺幅巨大的作品,而且书写本身和在场观众反应形成互动的气场,成为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创作过程对艺术家的书法功底、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体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非常喜欢现场创作,特别是巨幅狂草,可以更加酣畅地抒发内在豪情,随着笔和墨的舞蹈而亲近艺术,拥抱时代。”
   在这么多次的巨书创作中,徐庆华自己印象最深的要数在敦煌的那次书写。那天,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前游人如织,西部的蓝天高远辽阔,近在眼前的莫高窟九层塔经历千年风云却依旧尽显风华。徐庆华两手握住如椽巨笔,蘸足墨汁,写下“守望敦煌”四个隶书大字。草书跋语写道:“敦煌莫高窟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最长的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和‘世界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守望敦煌,传承文明。”整场写作历时21分钟,作为“纸”的专用布长20.8米宽9.4米,总面积近200平方米;定制的毛笔采用鄂尔多斯马尾,笔头直径18厘米,笔毫长60厘米;墨汁也是特别调制,需要专门有人拎着桶装的墨水跟随他的书写而移动。尽管“笔墨纸砚”都完全不是传统的书法标配,但作品依然呈现近于笔墨宣纸的书写效果,流淌着传统的因子。这一次书写因为其得天独厚的环境而令徐庆华难忘,“一代代人扎根西北荒漠,保护敦煌、研究敦煌、推广敦煌,汇聚成一股宏大的守望敦煌的力量,不仅守护了千年传承的遗产,而且揭示文字与绘画中蕴藏的奥秘,让这些无声的图像符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元素。守望敦煌,是一种亲力亲为的实践,也是一种融入血脉的信仰。今天我在九层楼前书写‘守望敦煌’四个字,希望用书法来呈现众人的信念与誓言。”
   书法从书斋走向广场,与观众发生现场互动,传统艺术样式带来全新的文化辐射效应。不可避免的,也会有质疑的声音。在广场上写巨书,被众人围观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形成的“表演”氛围,让有些人觉得徐庆华这个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的交大教授在“误入歧途”,把书法搞成了作秀。
   对于这样的声音,徐庆华不急不躁,徐徐“举了个栗子”:喜爱书法的人都知道“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春光明媚之时,一群文人在兰亭雅聚,王羲之乘兴写下此篇,在当时受到关注的是文章价值,随后书法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从古至今,更多时候书法是一项书斋里的私人创作活动,可以从容地查资料、打草稿、丢弃重写,最后把成品拿出去交流展示。哪怕在笔会雅聚中,书写者与旁观者关注的焦点也往往在于书写得到的成果。而广场巨书这一创作形式,为书写的“过程”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创作者在宣纸上挥毫疾书,展现个人才华与激情,幕天席地,完全开放,区别于书斋里的自娱自乐;观众的情绪与书写者的情绪互相调动,形成一个特殊的‘场’,不可言说,不可复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些巨书作品都是徐庆华与观众共同完成的。”
   虽然自己师出名门且一路科班地读到博士,但徐庆华的作品和思想上却几乎看不到“传统包袱”:“现在很多年轻人提到书法就认为是很迂腐的东西——为什么要那么辛苦把毛笔字写好看?我们这个时代甚至都不用笔了。但其实把字写得好、写得端正并不是书法,我认为书法艺术的这一面应该在现代生活中更为凸显。”他举例说,去年同时有一个现代书法和传统书法的展览,不少观众对于传统的东西已经没有兴奋点,而现代书法则非常有活力、观念开放、融合创新、其表现手法和材质充满想象力和艺术的感召力、震撼力。徐庆华认为,传统的东西在当今应该有一个形态的转换,若一味墨守陈规,会慢慢失去很多发展空间,“毕竟你是生活在当下,与当下总得有一种呼吸交流,书法不仅要继承,更要拓展。我一直在想书法怎样和当代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巨书无疑就是这样一座桥,从书斋到广场,书法可以也应该成为当代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徐庆华在国庆假期里po在朋友圈的一张照片,滨江的巨书完成之后在原地继续放置着,撤走了长臂摄像机,没了围观群众,这巨大的白底黑字与滨江的绿树游人更显融洽,假日里的孩子们脱了鞋在徐庆华的作品上蹦跳奔跑,一个个彩色的身影点缀在古朴的狂草笔画间,那真是一道雅而美的风景线。
   书法的底线在哪里,书法的内涵、书法的精神又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至今都没有结论,也无需一个结论。正是没有一个定论,才使得千年的书法至今还是那么生机勃发。对于艺术而言,才有可能更好地拓展它的表现疆域。“对我而言,书法非常简单,无非技、情两字,还有那永不改变的初心。”徐庆华如是说。
其他文献
早老性痴呆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大杀手,当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AChE抑制剂。Dimebon是已经进入临床Ⅲ期的AD治疗药物,具有独特的多靶点作用(抑制AChE和BChE、稳定线粒体及
1962年的第三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演了一部由作曲家朱践耳创作、曹鹏指挥的交响大合唱《英雄的诗篇》,演出后不仅轰动了整个上音,乃至引起全国音乐界的注意。当时我还是上音指挥系大二的学生,好几次在每周五下午全系学生的政治学习会上(当时学校规定每周五整整一个下午是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时间)都不约而同地高度评价刚从苏联学成回国的两位音乐家,即作曲家朱践耳和指挥家曹鹏,音乐圈内评论是“上海音乐界升起了
期刊
探訪《今天》   我在认识《今天》杂志的这拨人之前,最先认识了顾城。我们认识的时候在1978年中,社会已经有所松动,有了一种苏醒过来的气氛。   我记得和顾城一块去看西单墙上的大字报,同时也看到了在墙上贴着的一大堆民间刊物,《启蒙》《今天》《沃土》《四五论坛》等,都是社会性、文学性的油印本,《今天》在其中,因为其诗歌特别惹眼,因此我们也就当然对它特别感兴趣。   《今天》被拆开成一页一页的,
期刊
经历与生活rn薛锡祥(以下简称薛):从10岁到26岁,这十多年对您来说,是不平凡的,既有战争的考验,也有生活的体验.rn吕其明(以下简称吕):我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
期刊
As the widespread employment of firewalls on the Internet, 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 based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 IP) system will be unable to transm
本文以浙江临安产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蒲壳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中药用价值较高的生物碱成分进行提取与纯化工艺及细胞毒性的研究,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采用传统浸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从山核桃蒲壳中提取生物碱成分,以总生物碱得率为指标,分别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最佳工艺,并将三种提取方法的最佳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率高于传统
20世纪六十年代,有两位散文家很受欢迎,一位是写抒情散文的杨朔,一位是写知识散文的秦牧.时至如今,人们更喜欢朱自清那平淡中蕴含深情的文体,而知识散文,则似乎后继乏人了.19
期刊
张昌英,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第二期学员。她是我回访中遇到的第一位“并未将非遗当职业或事业”的传承人。张昌英嗓门奇大,属于一张口便能成为主角的人。她的普通话发音很难听懂,但她始终大声努力地说着,她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还特别爱放声大笑。她的笑也很特别,是那种银铃般的一长串笑声。当晚送我们走回住处,她在路上告诉了我一个爆炸性消息:“老师,东华大学学习回来后我写了一本书!哈哈哈……”“啊,真的吗?”“真的,
期刊
作曲家金复载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昆曲、京剧、越剧、音乐剧等都写过音乐,没想到,77岁高龄了还会有一部歌剧问世。然而比起踌躇满志,他忐忑更多:“歌剧太难了,它是音乐皇冠上的明珠,是音乐戏剧里最难的一门艺术,这又是我第一次写歌剧,做起来真不是那么潇洒。”     好歌剧要让观众既看得懂又听得懂   几乎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它是一个民族远古的梦、文化的根,更是历史的折射和影子。上海歌剧院正在排
期刊
2019年整个9月,我的心都被陈钧德揪住了.9月13日我在上海本年度的艺博会上看到他赴俄罗斯油画展中的两幅作品,同时,上海鸿美术馆于9月12日举办为期两个月的“海上·秋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