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的角度出发,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出发点,分析了健康的内涵,并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体育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对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健康意识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健康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也因此而受到体育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家提出的“健康第一”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众体育实施策略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学习体育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地发展。
一、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健康有不同的理解并赋予健康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学科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界定。众说纷纭的健康概念体现了人类对健康历史性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健康本身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永恒性。
1.三维健康观的确立。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对健康认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远古时代,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唯心观的影响,认为健康非自己所能及,由鬼神决定,这种健康观念忽视了人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近代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但在人体生理和医学上的发展还很缓慢,因而就认为健康是肉体的正常工作状态,换言之无病就是健康。这种健康观念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理机能的复杂性。20世纪,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对人体生理结构认识的加深,使健康的概念逐步将社会生理机能等联系起来。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强调:“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痕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一对于健康三维的定义,把健康的内涵大大地扩展和深化了,对健康的认识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2.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第一”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体育教师要把正确的健康观念落实到学校体育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直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对学生健康水平的维护产生积极的影响的目的。
由于全社会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学生和学生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与肥胖比例迅速上升。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
而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得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
1.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娱乐。
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不是刻意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学校体育应当淡化竞技体育,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度、远度、时间等,用统一指标去实施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结果。有些学生由于身体原因,可能永远都不会合格,因而,学校体育的目的应当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结合相应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总目标。
淡化竞技并不等于不要技术,实际上技术是健身的基础,而健身是学习技术的最终目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一个技术动作上,二者大体相同,譬如跳远技术,不论是哪一种都要经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但二者又有区别,主要体现为一些细节和各个环节的连贯程度,身体各部位的连贯程度等,学校体育可只要求学生懂得如何跳远,怎样跳远就行了,至于跳的远度,不应过于强求,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
2.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呈现多样性、选择性和指导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将运动技术传授给学生,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体会如何去学习,怎样学习,从思想上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重新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爱好等,逐渐由统一性向多样性、固定性向选择性、指令性向指导性方向发展。
3.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国外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强调在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中融入体育理论知识,在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如美国中学体育保健教科书编选了解剖学、生理学、力学、心理学、保健卫生学的理论知识,并介绍了发展体能的理论与方法。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可否借鉴外国的先进方法呢?
三、建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
1.对于教学评价,我们应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个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体系。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一刀切,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厌倦心理,达不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2.明确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责任并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把体育工作真正提上议事日程,认真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班主任负责监督班级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防止体育课程、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挪用。体育教师切实履行职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及时向学校、班级和家长报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其他任课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决做到不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坐姿和用眼方法,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自身也存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方面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茵.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健康意识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健康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也因此而受到体育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家提出的“健康第一”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众体育实施策略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学习体育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地发展。
一、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健康有不同的理解并赋予健康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学科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界定。众说纷纭的健康概念体现了人类对健康历史性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健康本身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永恒性。
1.三维健康观的确立。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对健康认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远古时代,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唯心观的影响,认为健康非自己所能及,由鬼神决定,这种健康观念忽视了人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近代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但在人体生理和医学上的发展还很缓慢,因而就认为健康是肉体的正常工作状态,换言之无病就是健康。这种健康观念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理机能的复杂性。20世纪,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对人体生理结构认识的加深,使健康的概念逐步将社会生理机能等联系起来。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强调:“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痕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一对于健康三维的定义,把健康的内涵大大地扩展和深化了,对健康的认识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2.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第一”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体育教师要把正确的健康观念落实到学校体育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直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对学生健康水平的维护产生积极的影响的目的。
由于全社会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学生和学生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与肥胖比例迅速上升。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
而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得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
1.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娱乐。
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不是刻意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学校体育应当淡化竞技体育,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度、远度、时间等,用统一指标去实施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结果。有些学生由于身体原因,可能永远都不会合格,因而,学校体育的目的应当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结合相应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总目标。
淡化竞技并不等于不要技术,实际上技术是健身的基础,而健身是学习技术的最终目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一个技术动作上,二者大体相同,譬如跳远技术,不论是哪一种都要经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但二者又有区别,主要体现为一些细节和各个环节的连贯程度,身体各部位的连贯程度等,学校体育可只要求学生懂得如何跳远,怎样跳远就行了,至于跳的远度,不应过于强求,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
2.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呈现多样性、选择性和指导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将运动技术传授给学生,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体会如何去学习,怎样学习,从思想上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重新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爱好等,逐渐由统一性向多样性、固定性向选择性、指令性向指导性方向发展。
3.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国外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强调在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中融入体育理论知识,在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如美国中学体育保健教科书编选了解剖学、生理学、力学、心理学、保健卫生学的理论知识,并介绍了发展体能的理论与方法。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可否借鉴外国的先进方法呢?
三、建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
1.对于教学评价,我们应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个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体系。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一刀切,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厌倦心理,达不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2.明确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责任并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把体育工作真正提上议事日程,认真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班主任负责监督班级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防止体育课程、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挪用。体育教师切实履行职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及时向学校、班级和家长报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其他任课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决做到不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坐姿和用眼方法,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自身也存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方面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茵.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