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中的“三角形”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loonMan_Ag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科学“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其实是一个普遍性原理,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适用。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样需要选择“三角形”的货币政策模型和经济发展模式。
  
  货币政策“三角形”:货币政策模型的理想选择
  
  货币政策的第一边是总量。纵观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基本都是“单边形”,即注重总量。总量当然是货币政策的
  首选。制订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一般考虑四个要素:稳定币值、促进增长、充分就业、平衡收支。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彼此互动。一般情况下,稳定币值是主要矛盾,其他要素左右、影响着主要矛盾;特殊情况下(如金融危机时期)其他要素也会上升为主要矛盾,甚至出现多重主要矛盾。这不但是货币政策的新课题,而且是哲学领域的新课题。但不管怎么讲,“总量”只是货币政策的一条“边”,尽管是最主要的一条边。
  货币政策的第二条边应当是“结构”。解决“结构”问题,需要将货币政策目标通过信贷政策的形式使货币资金得到合理分布。信贷政策,就是信贷管理当局依据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及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内在要求,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的总和。信贷政策包括信贷政策依据、信贷政策目标和信贷政策工具三部分。产业政策是信贷政策的“目标依据”,货币政策是信贷政策的“数量依据”;“信贷政策目标”是,通过合理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改善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们国家在解决了“保八”问题之后,保什么“八”的问题势必更加突出。在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上,总量合理,结构不一定合理;总量不合理,结构肯定不合理;结构不合理,总量也难以合理,即使暂时合理也不会持久稳定;只有在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总量才能真正合理。结构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反过来倒逼总量。“信贷政策工具”包括窗口指导、比例限制、贴息政策、再贷款政策、差别利率政策等,通过这些工具的传导,以期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金融机构的货币差别供给。
  货币政策的第三条边是“质量”。重点是“五个防止”,即防止通胀、防止通缩、防止不良资产、防止股市非理性波动、防止商品市场非理性波动(当前主要是房市)。这里用“非理性”一词,因为市场不可能不波动。这“五个防止”在管理当局既各有侧重,又要协调联动。具体如何“防止”已经出台了很多措施,不在这里赘述,尚需不断完善,但最关键的是“协调联动”。
  只有实行三角形的货币政策,才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科学性、适用性、稳定性。人们需要认识到,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结构相对简单,可以通过行政方式如会议、文件、指令性计划等解决结构问题。进入市场经济后特别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主体多元化,信息渠道复杂化,加上大量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互联网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异常迅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实施强有力的信贷政策,通过系统性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来解决结构问题,进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目标;同时,经济结构合理了,货币政策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
  
  经济模式“三角形”:中国经济模式的理想选择
  
  这个“三角形”的第一个角是速度。我国应把8%~9%作为经济增长的中长期目标。从历史经验看,我国经济增长既不能太慢,也不能过快,更要防止大起大落。大起之后必有大落,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理想状态应当是“缓起缓落”。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8%,但也不宜高于9%,否则将带来结构问题、后劲问题、就业问题、未来危机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实现8%~9%的增长速度并不是平均分布,后发地区可以快一点,先发地区应当慢一点。国家在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的同时,应当辅以政策调节的办法实现这一目标。
  这个“三角形”的第二个角是结构。要保持“三角形”的稳定性,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是调整好八个结构:一是调整发展结构,逐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调整增长结构,逐步实现出口、消费、投资的协调增长;三是调整城乡结构,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四是调整地区结构,逐步实现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五是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六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实现大中小型企业、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均衡发展;七是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社会急需的各类适销对路产品;八是把握发展动态节奏,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明确哪些生产?哪些研发?哪些开采?哪些储藏?规划好当前和长远的协调发展。为了使上述八个方面的调整逐步到位,当前投资应当向六个方面进行重点倾斜:一是继续投向适度比例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公路交通、农田水利、文教卫生、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三是继续补民生之课,特别是大补快补环境保护、国民教育、文体旅游、医疗卫生及重大基础配套设施等领域;四是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海洋、极地、外空、国防、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国家创新战略前沿方面的研发投入;五是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原材料与海外投资;六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生态建设投入,如防沙治沙、植被建设、江湖治理等等。
  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安全。重点有四:一是通货膨胀问题;二是不良贷款问题;三是财政赤字问题;四是过高的外汇储备问题。这里重点说说不良贷款问题。为抗击金融危机,配合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全国银行贷款新增约10万亿,且极不均衡。从月度看,最高的3月份新增1.89万亿,最低的10月份为0.25万亿。从季度分布情况看,一季度增加4.58万亿元,二季度增加2.78万亿元,三季度增加1.3万亿元,四季度新增不足1万亿元,前高后低,起落过大。我们应当认识到,银行信贷同宏观经济紧密相连,具有典型的“潮水效应”。许多放款时认为很好的项目,由于宏观形势的变化,会成为不良贷款。当然,由于宏观形势的好转,有时不好的项目也会变为好的项目。上世纪90年代初,一年多时间的经济过热,带来的是十年的不良贷款艰难处置,国家通过剥离、注资等手段先后拿出2万多亿元资金,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是1997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二是1999年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4万亿元不良贷款;三是2003年以来数千亿元的银行改革成本(有多种计算口径,不在这里赘述)。总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当然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必要成本,但这个历史的教训我们应当认真汲取。
  最后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只有在速度、结构、安全上构成“三角形”关系,才能稳定,才能在稳定中发展。
  (作者系光大银行董事长)
  文章根据唐双宁2009年11月9日在第11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的演讲及2010年1月9日在第14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国正处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最繁荣最强盛时期,虎年春节将至,在喜庆新春之际我向全国的《银行家》读者拜年并出于忧患意识在喜庆的日子里聊聊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问题。按照温总理的说法:“2010年是情况最为复杂的一年”,将新的一年定义为“最复杂”而不是“最困难”,足见决策层在用果断的一揽子刺激计划达到以内需扩张弥补外需萎缩使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及率先复苏后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那么,怎样解读“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1气肥二氧化碳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科学试验证实,667m2施用5kg二氧化碳,可使番茄、豆类等作物增产高达38%~150%。美国农学家发现在温室栽种豆类作物,从所收获的豆类中提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2010年货币政策展望  如果说2009年的主题是信贷高增长,那么2010年的关注点无疑非通胀莫属,而通胀预期的恐慌也早已伴随着前期释放出地巨大流动性充斥全国,房地产、黄金等的资产价格也已被冠之以泡沫之名,而官方的说法却是虽有物价变动却还无通胀存在,那么,事实到底如何?通胀这一在经济学中提起频率堪成排在前三位,但又至今都仍无法统一定义的令人恐慌之词在中国又究竟该如何表述?在众多中国特色之中,是否也
2016上半年,我国卡车用柴油机共销售142万台,同比下降0.82%,与2015年同期基本持平。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6, a total of 1.42 million diesel trucks were sold in Chi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已经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十次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在影响的深度、广度以及对经济的损害程度方面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危机的频繁爆发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是同样重要的。没有金融安全的保证,经济和金融就难以持续发展,甚至会出现倒退。当然,没有经济和金融的健康发展,金融安全也就失去了基础。所以,如何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如何促进两者的协调统一,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