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香港中环威灵顿街“BACKSTAGE”(LIVE HOUSE)出来,黄耀明问:“我们坐车还是?”龙应台说:“走路过去吧”。穿行在毛毛细雨中,上山,走过荷里活道,约摸五六分钟,就到了奧卑利街。
在港岛生活了八年的龙应台,对这里的一切熟悉也陌生。一行人来到奧卑利街3-5号荷李活商业大廈、也就是黄耀明主理的独立音乐公司“人山人海”的门口,黄耀明介绍说,对面就是前西区警署。这一下子打开了龙应台的记忆,她说:“哦,我知道,警署后面那栋楼就是域多利监狱。1942年戴望舒被日本人关在这里面,他在里面写了几首诗,其中一首叫《初恋女》,大家都说是徐志摩的诗,实际上是戴望舒写的”。
龙应台此番是应香港大学邀请,以台湾地区文化部门负责人身份访问香港。除了参访西九龙文化区、设计师聚集地、火炭艺术村等,龙应台特别于11月29日访问香港本地的LIVE HOUSE “BACKSTAGE”、独立音乐制作公司“人山人海”以及“文艺复兴基金会”。此举也可看出,龙应台作为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对文化、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政策的不同理解。
龙应台自就任台湾“文建会”主委以及随后改制为“文化部”部长后,一直强调文化公民权(cultural citizenship)的全面落实。文化公民权和政治参与权、经济平等权等一样,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在传统社会中,文化权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社会的主流思想、价值体系基本上都是由这些精英来决定的。
龙应台历陈推动“泥土化”与文化公民权的普及化,调整精英心态与权威身段,因此在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对草根阶层的责任、对各类弱势群体的照顾、对城乡差距的平衡,社区的营造成为政府文化政策的重要一环。具体来说,比如目前台湾所有的独立书店,均可向政府申请资助。龙应台认为,街角的小书店承载了许多社区人的记忆,是社区情感的枢纽,更是呈现一个城市文化的指标。同样,根植于社区的LIVE HOUSE,是社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龙应台曾两度带自己的孩子到台湾的LIVE HOUSE“地下社会”看表演,她说:“因为这是台湾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最前端,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Live House代表不同于主流社会、不同价值的态度宣示,社会应该给予拥抱。
LIVE HOUSE为舶来品,迄今也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中文名字,台湾目前暂名为音乐展演空间。一间成熟的LIVE HOUSE拥有专业的演出设备,有独立舞台表演区域,基本是以乐队表演为主,一般可容纳300-500名观众,门票价格依乐队阵容而定,在香港大约在100-200港币,台湾150-1500台币,内地则为50-150人民币。
虽然没有恢弘气势的炫丽舞台,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知名乐团,几乎都是从LIVE HOUSE唱起。因为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对于新生乐队、音乐人是较合适的演出场地。过去十年,一股新的流行音乐潮流,以五月天、苏打绿、陈绮贞、张悬等为代表,从台湾席卷整个华人社区,他们都是从台湾的LIVE HOUSE走出来。
LIVE HOUSE逐渐成为台湾颇受瞩目的流行音乐地标。
尽管如此,台湾的LIVE HOUSE以及独立音乐公司,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此番龙应台访港,特意邀约香港独立音乐人、LIVE HOUSE经营者等,借人山人海办公室“围炉夜话”。(除了龙应台和黄耀明,参与对谈人还包括:乐评人梁伟诗、HIDDEN AGENDA负责人黄津珏、触执毛乐队吉他手MIKE、BACKSTAGE负责人冯颖琪、文艺复兴基金会总干事梁东等。)
社会需要被教育
龙应台:耀明你出道是哪个年代?
黄耀明:1986年,26年了。
龙应台:你说香港的音乐,现在的体质和26年相比,是有大幅的进步吗?环境是好还是?
黄耀明:这个问题好大,我觉得,音乐作为一个产业,可能没有80、90年代那么辉煌,比如从唱片的销售看,或者一个歌手的演唱会可以开20、30场。现在看上去不是这个样子,唱片卖得不好,一个人开20、30场个唱的时代过去了。但是我觉得也不是坏事,以前整个香港乐坛可能只有谭咏麟、梅艳芳、张国荣,现在可能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大,而是有好多好多人。就算你没有出正式CD,在网上放给人家听,一两次,你也可以是一个歌手,每个人都可以玩音乐。我们那个年代每个人都要当红馆的歌手,但是我觉得当歌手不一定要去红馆,为什么当歌手的目标就是红馆呢?
龙应台:可以去HIDDEN AGENDA(香港的一间LIVE HOUSE)。(众笑)
黄耀明:玩音乐的人多了,演出的地方不够,不是所有人都想去红馆,我们需要那些小小的地方。
龙应台:有像LEGACY(台北的一间LIVE HOUSE)这样的地方吗?
黄耀明:没有,LEGACY可以容纳1千多人,香港没有。
龙应台:那在你没出名时,有演唱的机会吗?
黄耀明:有一点,但是不多。我们那个年代没有LIVE HOUSE或CLUB文化,不可以每个礼拜去演出,偶尔有一些PARTY演出,不多。有些机会去学校,在校园练习。
龙应台:黄津珏可否谈谈经营LIVE HOUSE的困难?
黄津珏:我们经营者主要是因為热爱音乐,很难赚到钱,而且可能都是“不合法”的,这不是新问题,在香港已久,我们曾试图和政府探讨,但都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龙应台:怎么“不合法”?什么地方违法?消防法?
黄津珏:没有经营执照,不能卖任何东西。
龙应台:为何没有执照,是申请很贵吗?
黄津珏:不是,可能主要还是安全考虑,我们不能满足经营一个酒吧的安全检查。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台湾以及其他地方的情况,台湾比我们要好很多。我们就没有(像你这样的)官员来LIVE HOUSE考察。(众人大笑)。
龙应台:有邻居过来投诉噪音问题吗?
黄津珏:没有,我们在工业区,工业大厦。 龙应台:在工业大厦,那你怎么吸引乐迷过来呢?
黄津珏:口耳相传,媒体。
龙应台:你们既不是餐厅,又不是酒吧,又不是夜总会,申请时没有经营门类。台湾有同样的问题,后来当时的“文建会”创造了一个门类,想了个名字叫做“音乐展演空间”。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以台北为例,如果放在工业大楼里,到了晚上死寂一片,没有人去。LIVE HOUSE的魅力,通常是从社区里长出来的,是和城市的纹理一起的。如果把你搬到工业大楼里面,没有人抱怨有噪音,但是你会觉得,这脱离了城市的文化。有这样一个矛盾在里面。
黄津珏:香港不同,几乎所有乐队都在工业大厦里面。
龙应台:政府为何不能给你一个工业大厦?
黄津珏:我们也想问这个问题,你帮我们问啊!(众人笑)
龙应台:我们曾经和台湾的LIVE HOUSE经营者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出一个区域,整栋大楼都给你们,但有一些LIVE HOUSE经营者就说,那就失去它的魅力了。
梁伟诗:有朋友说,香港没有文化政策。香港有,可那是管分配钱的。比如某某团体是否有资格去申请一些钱去发展,但是文化政策没有空间的概念。比如利物浦为何变成艺术之都,他们有一个Knotty Ash艺术和社区中心,给出一个空间给青少年做LIVE HOUSE,发展自己的音乐,收很少租金。利物浦政府发展这个地方大概只用了50万英镑,而香港政府动辄3千万地拨款,却没有把这个空间的概念建构起来。
龙应台:我本以为台湾的LIVE HOUSE在法律上有一些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今天发现香港也有一些问题。
梁伟诗:香港的音乐人龚志成曾经建议,政府能否出资买几栋工业大厦,让那些INDIE BAND进去,目前官塘至少有600支乐队。
龙应台:你们的问题不是社区居民来抗议,比较起来,似乎比我们要好解决。台湾最大的困难是居民抱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问题。比如德国最有名的Octoberfest,慕尼黑啤酒节。所以你们如果给LIVE HOUSE的牌照申请讨论出一个门类来,可能比较容易解决。
黄津珏:执照是什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执照就是政府知道你在做什么?但艺术的东西,是没法说出来的。
龙应台:所以执照就是一种东西,政府知道你在做什么并且能够确认这是安全的,这也是政府的责任。台湾“文化部”开过好几次会,每次都是十几个政府职能部门一起参与,LIVE HOUSE怎么办?我们现在要求台北做一个LIVE HOUSE的体检报告,看是否找得出解决的办法。
我们“文化部”也曾經召集台北、高雄、台中等地的LIVE HOUSE经营者开会,鼓励他们组成联盟,因为你特别,这个社会不认识你,政府也不知道把你放哪。LIVE HOUSE本身有义务给社会解释,你不能傲慢,我就是艺术家,我是文化,所以你要尊重我,没有这个说法。你是什么?你为什么重要?社会需要被教育,我们需要被教育。
在港岛生活了八年的龙应台,对这里的一切熟悉也陌生。一行人来到奧卑利街3-5号荷李活商业大廈、也就是黄耀明主理的独立音乐公司“人山人海”的门口,黄耀明介绍说,对面就是前西区警署。这一下子打开了龙应台的记忆,她说:“哦,我知道,警署后面那栋楼就是域多利监狱。1942年戴望舒被日本人关在这里面,他在里面写了几首诗,其中一首叫《初恋女》,大家都说是徐志摩的诗,实际上是戴望舒写的”。
龙应台此番是应香港大学邀请,以台湾地区文化部门负责人身份访问香港。除了参访西九龙文化区、设计师聚集地、火炭艺术村等,龙应台特别于11月29日访问香港本地的LIVE HOUSE “BACKSTAGE”、独立音乐制作公司“人山人海”以及“文艺复兴基金会”。此举也可看出,龙应台作为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对文化、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政策的不同理解。
龙应台自就任台湾“文建会”主委以及随后改制为“文化部”部长后,一直强调文化公民权(cultural citizenship)的全面落实。文化公民权和政治参与权、经济平等权等一样,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在传统社会中,文化权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社会的主流思想、价值体系基本上都是由这些精英来决定的。
龙应台历陈推动“泥土化”与文化公民权的普及化,调整精英心态与权威身段,因此在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对草根阶层的责任、对各类弱势群体的照顾、对城乡差距的平衡,社区的营造成为政府文化政策的重要一环。具体来说,比如目前台湾所有的独立书店,均可向政府申请资助。龙应台认为,街角的小书店承载了许多社区人的记忆,是社区情感的枢纽,更是呈现一个城市文化的指标。同样,根植于社区的LIVE HOUSE,是社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龙应台曾两度带自己的孩子到台湾的LIVE HOUSE“地下社会”看表演,她说:“因为这是台湾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最前端,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Live House代表不同于主流社会、不同价值的态度宣示,社会应该给予拥抱。
LIVE HOUSE为舶来品,迄今也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中文名字,台湾目前暂名为音乐展演空间。一间成熟的LIVE HOUSE拥有专业的演出设备,有独立舞台表演区域,基本是以乐队表演为主,一般可容纳300-500名观众,门票价格依乐队阵容而定,在香港大约在100-200港币,台湾150-1500台币,内地则为50-150人民币。
虽然没有恢弘气势的炫丽舞台,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知名乐团,几乎都是从LIVE HOUSE唱起。因为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对于新生乐队、音乐人是较合适的演出场地。过去十年,一股新的流行音乐潮流,以五月天、苏打绿、陈绮贞、张悬等为代表,从台湾席卷整个华人社区,他们都是从台湾的LIVE HOUSE走出来。
LIVE HOUSE逐渐成为台湾颇受瞩目的流行音乐地标。
尽管如此,台湾的LIVE HOUSE以及独立音乐公司,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此番龙应台访港,特意邀约香港独立音乐人、LIVE HOUSE经营者等,借人山人海办公室“围炉夜话”。(除了龙应台和黄耀明,参与对谈人还包括:乐评人梁伟诗、HIDDEN AGENDA负责人黄津珏、触执毛乐队吉他手MIKE、BACKSTAGE负责人冯颖琪、文艺复兴基金会总干事梁东等。)
社会需要被教育
龙应台:耀明你出道是哪个年代?
黄耀明:1986年,26年了。
龙应台:你说香港的音乐,现在的体质和26年相比,是有大幅的进步吗?环境是好还是?
黄耀明:这个问题好大,我觉得,音乐作为一个产业,可能没有80、90年代那么辉煌,比如从唱片的销售看,或者一个歌手的演唱会可以开20、30场。现在看上去不是这个样子,唱片卖得不好,一个人开20、30场个唱的时代过去了。但是我觉得也不是坏事,以前整个香港乐坛可能只有谭咏麟、梅艳芳、张国荣,现在可能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大,而是有好多好多人。就算你没有出正式CD,在网上放给人家听,一两次,你也可以是一个歌手,每个人都可以玩音乐。我们那个年代每个人都要当红馆的歌手,但是我觉得当歌手不一定要去红馆,为什么当歌手的目标就是红馆呢?
龙应台:可以去HIDDEN AGENDA(香港的一间LIVE HOUSE)。(众笑)
黄耀明:玩音乐的人多了,演出的地方不够,不是所有人都想去红馆,我们需要那些小小的地方。
龙应台:有像LEGACY(台北的一间LIVE HOUSE)这样的地方吗?
黄耀明:没有,LEGACY可以容纳1千多人,香港没有。
龙应台:那在你没出名时,有演唱的机会吗?
黄耀明:有一点,但是不多。我们那个年代没有LIVE HOUSE或CLUB文化,不可以每个礼拜去演出,偶尔有一些PARTY演出,不多。有些机会去学校,在校园练习。
龙应台:黄津珏可否谈谈经营LIVE HOUSE的困难?
黄津珏:我们经营者主要是因為热爱音乐,很难赚到钱,而且可能都是“不合法”的,这不是新问题,在香港已久,我们曾试图和政府探讨,但都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龙应台:怎么“不合法”?什么地方违法?消防法?
黄津珏:没有经营执照,不能卖任何东西。
龙应台:为何没有执照,是申请很贵吗?
黄津珏:不是,可能主要还是安全考虑,我们不能满足经营一个酒吧的安全检查。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台湾以及其他地方的情况,台湾比我们要好很多。我们就没有(像你这样的)官员来LIVE HOUSE考察。(众人大笑)。
龙应台:有邻居过来投诉噪音问题吗?
黄津珏:没有,我们在工业区,工业大厦。 龙应台:在工业大厦,那你怎么吸引乐迷过来呢?
黄津珏:口耳相传,媒体。
龙应台:你们既不是餐厅,又不是酒吧,又不是夜总会,申请时没有经营门类。台湾有同样的问题,后来当时的“文建会”创造了一个门类,想了个名字叫做“音乐展演空间”。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以台北为例,如果放在工业大楼里,到了晚上死寂一片,没有人去。LIVE HOUSE的魅力,通常是从社区里长出来的,是和城市的纹理一起的。如果把你搬到工业大楼里面,没有人抱怨有噪音,但是你会觉得,这脱离了城市的文化。有这样一个矛盾在里面。
黄津珏:香港不同,几乎所有乐队都在工业大厦里面。
龙应台:政府为何不能给你一个工业大厦?
黄津珏:我们也想问这个问题,你帮我们问啊!(众人笑)
龙应台:我们曾经和台湾的LIVE HOUSE经营者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出一个区域,整栋大楼都给你们,但有一些LIVE HOUSE经营者就说,那就失去它的魅力了。
梁伟诗:有朋友说,香港没有文化政策。香港有,可那是管分配钱的。比如某某团体是否有资格去申请一些钱去发展,但是文化政策没有空间的概念。比如利物浦为何变成艺术之都,他们有一个Knotty Ash艺术和社区中心,给出一个空间给青少年做LIVE HOUSE,发展自己的音乐,收很少租金。利物浦政府发展这个地方大概只用了50万英镑,而香港政府动辄3千万地拨款,却没有把这个空间的概念建构起来。
龙应台:我本以为台湾的LIVE HOUSE在法律上有一些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今天发现香港也有一些问题。
梁伟诗:香港的音乐人龚志成曾经建议,政府能否出资买几栋工业大厦,让那些INDIE BAND进去,目前官塘至少有600支乐队。
龙应台:你们的问题不是社区居民来抗议,比较起来,似乎比我们要好解决。台湾最大的困难是居民抱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问题。比如德国最有名的Octoberfest,慕尼黑啤酒节。所以你们如果给LIVE HOUSE的牌照申请讨论出一个门类来,可能比较容易解决。
黄津珏:执照是什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执照就是政府知道你在做什么?但艺术的东西,是没法说出来的。
龙应台:所以执照就是一种东西,政府知道你在做什么并且能够确认这是安全的,这也是政府的责任。台湾“文化部”开过好几次会,每次都是十几个政府职能部门一起参与,LIVE HOUSE怎么办?我们现在要求台北做一个LIVE HOUSE的体检报告,看是否找得出解决的办法。
我们“文化部”也曾經召集台北、高雄、台中等地的LIVE HOUSE经营者开会,鼓励他们组成联盟,因为你特别,这个社会不认识你,政府也不知道把你放哪。LIVE HOUSE本身有义务给社会解释,你不能傲慢,我就是艺术家,我是文化,所以你要尊重我,没有这个说法。你是什么?你为什么重要?社会需要被教育,我们需要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