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语言虽不像文学作品华丽。但她有自己的术语和自己的特点。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数学中的语言要精准;数学语言要源于生活;数学语言要体现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数学语言依然可以模仿。适当模仿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语言应多用短句,有利于归纳总结,方便记忆。
【关键词】数学语言 精准 源于生活 模仿 转化化归数学思想
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和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敏捷有着直接的关系。数学课堂的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当然数学课堂语言语文课或是文综课的要求不一样。但语言表达的方式和传达的意思一样要精准。对活跃课堂的气氛一样能起到异曲同工之妙。数学课上的语言有什么章法可寻吗?能否用美丽的语言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畅游呢?相信这是每位数学老师的工作目标或是人生理想。
首先,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数学中的语言要精准。高中数学史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联系的桥梁。部分内容明显有高等数学的特点。例如高中数学中的函数、数列、概率、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等章节都和高等数学有着直接的联系。语言表达也一样要让高中生接受,还要和高等数学传递的思想要吻合。
例如,函数单调性高中课本中是:一般的,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的值,当 时,都有,那么就说函数 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的值,当 时,有 成立,那么就说函数 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如果函数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函数 的单调区间。在大学教材中,单调性:设函数 在数集A有定义,若任意的,且,有()称函数 在A上严格增加(严格减少)。上述不等式改为 称函数在A单调增加(单调减少)。函数在A上严格增加、严格减少与单调增加、单调减少,统称函数 在A上单调,若A是区间,此区间称为函数 的单调区间。不难看出,二者本质意义基本相同,但区别也很明显。高中语言注重具体用增函数(减函数)作引子,其实严格单调与单调在高中并不是很清楚。而高等数学中用的是严格单调(单调)统称为单调。对于I和A,高中说I就是区间,而大学中的A可以是区间也可以不是。显然高数中将概念说的更一般揭示一般性规律。
其次,数学语言要源于生活。数学课堂语言要源于生活,其实是数学源于生活,再去服务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学有所用了。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题、习题,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或是传说,或是神话,很容易引人入胜。
例如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数列一章前介绍的罗马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国王问发明者有什么愿望,他说:“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第一个格放一粒麦粒,第二个格放两粒,第三个格放四粒,以此类推,第64个格放 粒。”国王能满足他的愿望吗?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打赌,乞丐对富翁说我每天给你30万元人民币,一个月按30天计算。但是你第一天给我2分,第二天给我4分,每一天给的都是前一天的二倍(单位是分)。富翁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乞丐的约定。你知道他们谁是获利者吗?
还有高中教材中还有不过河能测量就能计算河的宽度,不上树就能知道树的高度等等。创设好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用丰富的生活为背景,有利于课堂的趣味性实效性。
另外数学语言要体现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课堂语言一定要传达准确的科学知识,也要给学生以启迪和警示。各学科有不同的术语,和不同的学科思想。高中数学转化化归思想是高考必考的数学思想。因此,课堂语言应遵循这一思想。
例如,高中数学中命题和简易逻辑中的全称命题,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 恒成立,则不为零的实数a,b,c满足的条件。意思就是说无论X取何值都有 成立,求不为零的实数a,b,c满足的条件。亦可转化为二次函数 的最小值大于零,求不为零的实数a,b,c满足的条件。
数学语言的转化也包括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方程,函数,不等式。也能将文字表达转化成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因此日常语言注重转化化归。
数学语言依然可以模仿。适当模仿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模仿经典影视作品的台词,或者模仿当红明星的语调都能吸引学生,当然适度最好过度夸张和引用可能就过犹不及。
数学语言应多用短句,有利于归纳总结,方便记忆。
高中知识点多,变化多,形式复杂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会更方便学生记忆应用。例如集合的交集运算:取其公共部分但不重复;集合并集运算:取其所有但不重复;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三角函数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余切,四余弦;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图像变换: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向量加法:首尾相连,首尾连指终点等等。平时注重归纳总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堂语言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上面几点建议也只是本人长时间教学总结心得。当然数学课堂不是必须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特色。没必要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书号ISBN 978-7-107-17705-7/
G10794(课))
高等学校教材《数学分析讲义上册》刘玉琏,傅沛义编第三版(书号ISBN7-04-003757-2)
【关键词】数学语言 精准 源于生活 模仿 转化化归数学思想
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和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敏捷有着直接的关系。数学课堂的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当然数学课堂语言语文课或是文综课的要求不一样。但语言表达的方式和传达的意思一样要精准。对活跃课堂的气氛一样能起到异曲同工之妙。数学课上的语言有什么章法可寻吗?能否用美丽的语言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畅游呢?相信这是每位数学老师的工作目标或是人生理想。
首先,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数学中的语言要精准。高中数学史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联系的桥梁。部分内容明显有高等数学的特点。例如高中数学中的函数、数列、概率、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等章节都和高等数学有着直接的联系。语言表达也一样要让高中生接受,还要和高等数学传递的思想要吻合。
例如,函数单调性高中课本中是:一般的,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的值,当 时,都有,那么就说函数 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的值,当 时,有 成立,那么就说函数 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如果函数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函数 的单调区间。在大学教材中,单调性:设函数 在数集A有定义,若任意的,且,有()称函数 在A上严格增加(严格减少)。上述不等式改为 称函数在A单调增加(单调减少)。函数在A上严格增加、严格减少与单调增加、单调减少,统称函数 在A上单调,若A是区间,此区间称为函数 的单调区间。不难看出,二者本质意义基本相同,但区别也很明显。高中语言注重具体用增函数(减函数)作引子,其实严格单调与单调在高中并不是很清楚。而高等数学中用的是严格单调(单调)统称为单调。对于I和A,高中说I就是区间,而大学中的A可以是区间也可以不是。显然高数中将概念说的更一般揭示一般性规律。
其次,数学语言要源于生活。数学课堂语言要源于生活,其实是数学源于生活,再去服务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学有所用了。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题、习题,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或是传说,或是神话,很容易引人入胜。
例如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数列一章前介绍的罗马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国王问发明者有什么愿望,他说:“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第一个格放一粒麦粒,第二个格放两粒,第三个格放四粒,以此类推,第64个格放 粒。”国王能满足他的愿望吗?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打赌,乞丐对富翁说我每天给你30万元人民币,一个月按30天计算。但是你第一天给我2分,第二天给我4分,每一天给的都是前一天的二倍(单位是分)。富翁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乞丐的约定。你知道他们谁是获利者吗?
还有高中教材中还有不过河能测量就能计算河的宽度,不上树就能知道树的高度等等。创设好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用丰富的生活为背景,有利于课堂的趣味性实效性。
另外数学语言要体现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课堂语言一定要传达准确的科学知识,也要给学生以启迪和警示。各学科有不同的术语,和不同的学科思想。高中数学转化化归思想是高考必考的数学思想。因此,课堂语言应遵循这一思想。
例如,高中数学中命题和简易逻辑中的全称命题,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 恒成立,则不为零的实数a,b,c满足的条件。意思就是说无论X取何值都有 成立,求不为零的实数a,b,c满足的条件。亦可转化为二次函数 的最小值大于零,求不为零的实数a,b,c满足的条件。
数学语言的转化也包括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方程,函数,不等式。也能将文字表达转化成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因此日常语言注重转化化归。
数学语言依然可以模仿。适当模仿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模仿经典影视作品的台词,或者模仿当红明星的语调都能吸引学生,当然适度最好过度夸张和引用可能就过犹不及。
数学语言应多用短句,有利于归纳总结,方便记忆。
高中知识点多,变化多,形式复杂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会更方便学生记忆应用。例如集合的交集运算:取其公共部分但不重复;集合并集运算:取其所有但不重复;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三角函数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余切,四余弦;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图像变换: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向量加法:首尾相连,首尾连指终点等等。平时注重归纳总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堂语言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上面几点建议也只是本人长时间教学总结心得。当然数学课堂不是必须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特色。没必要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
(书号ISBN 978-7-107-17705-7/
G10794(课))
高等学校教材《数学分析讲义上册》刘玉琏,傅沛义编第三版(书号ISBN7-04-003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