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要求学校要将德育工作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正所谓“先成人,再成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借由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德育熏陶,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及思想品质的形成。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5-0045-02
引 言
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方向和核心理念,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及个体价值意义的体现。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为社会与国家进步贮备力量,这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并能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立德树人”概述
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我国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想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其内涵。立德树人包括“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立德”就是树立美德,“树人”则是成为对社会、国家发展有用的人。
立德树人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行、德行,言谈举止要符合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身份。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厚德载物的胸怀,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学生,从而引领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其成为品德优良、修养深厚的人[1]。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可以真正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不仅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修养与知识技能,还能为国家、社会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二、立德树人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立德树人的本质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塑造学生良好德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契合,也可以理解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立德树人理念的直接体现,课程内容与教学法是传播立德树人理念及要求的途径。初中生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为了能够适应初中生成长特点与学习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与时事政治等内容,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初中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能够成长为“三观”正、德行高的新一代有志青年。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理念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的提升,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更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师应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和求索,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其可以真正得到知识、思想、修养上的提升。
(一)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以生活为出发点,将育人作为使命,以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新一代“四有”新人为目标。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全面、细致地解读教材,结合学生成长与学习需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整合相关教育资源,从整体上保障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其在法律、政治、道德方面有所收获。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从整体上体现了“立德”与“树人”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立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初中生作为公民,要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立德方面的内容统领了整个教材体系,同时在单册教材中也得到了充分演绎。
例如,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一课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教师通过研读教材能够发现,这部分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在初中生刚刚步入中学学习生涯之际,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此时的初中生对中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而教师则应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学生建立努力才有收获的信念。基于教材立德树人的编排目的,教师可以明确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使其能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认识到有理想就有希望,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固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夠通过举例,或以散文、小诗等形式描述梦想的意义,能够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到努力是从现实通往理想的桥梁,并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方法。
(二)创新教学手段,保障立德树人育人效果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此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2]。
目前,微媒体教学较为盛行,微媒体依托信息技术,能够整合图片、音乐、文字、视频等各种教学素材,不但内容短小精悍,而且信息发布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具有强大的时效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教师也能够利用这样的平台,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传播法律常识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和扩大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范围和影响力。现阶段,已经有很多学校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师生在微媒体平台中实现了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可以随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进行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这也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例如,在“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前收集与集体生活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将其制作成短视频。课上,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体会什么是集体生活,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说说“集体生活”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这样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集体”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厚植爱国情怀,体现“立德树人”核心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核心精神。爱国是每位公民必备的道德情操,爱国不分男女老幼,培养初中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基于这个大前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找到切入点并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通过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感召学生,使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例如,“公民的义务”这一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履行公民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热爱祖国是作为一名公民最基本的义务,遵纪守法同样是爱国的表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 语
总之,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正面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塑造其良好的品行修养。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主要教育理念,我们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王春梅.“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3):75-76.
史秀平.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J].中国新通信,2020,22(05):195.
作者简介:林妹金(1968.6-),女,福建闽侯人,一级政治教师,连续多年被评为县校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先进班主任。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5-0045-02
引 言
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方向和核心理念,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及个体价值意义的体现。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为社会与国家进步贮备力量,这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并能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立德树人”概述
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我国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想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其内涵。立德树人包括“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立德”就是树立美德,“树人”则是成为对社会、国家发展有用的人。
立德树人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行、德行,言谈举止要符合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身份。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厚德载物的胸怀,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学生,从而引领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其成为品德优良、修养深厚的人[1]。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可以真正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不仅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修养与知识技能,还能为国家、社会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二、立德树人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立德树人的本质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塑造学生良好德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契合,也可以理解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立德树人理念的直接体现,课程内容与教学法是传播立德树人理念及要求的途径。初中生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为了能够适应初中生成长特点与学习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与时事政治等内容,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初中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能够成长为“三观”正、德行高的新一代有志青年。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理念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的提升,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更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师应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和求索,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其可以真正得到知识、思想、修养上的提升。
(一)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以生活为出发点,将育人作为使命,以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新一代“四有”新人为目标。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全面、细致地解读教材,结合学生成长与学习需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整合相关教育资源,从整体上保障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其在法律、政治、道德方面有所收获。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从整体上体现了“立德”与“树人”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立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初中生作为公民,要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立德方面的内容统领了整个教材体系,同时在单册教材中也得到了充分演绎。
例如,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一课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教师通过研读教材能够发现,这部分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在初中生刚刚步入中学学习生涯之际,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此时的初中生对中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而教师则应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学生建立努力才有收获的信念。基于教材立德树人的编排目的,教师可以明确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使其能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认识到有理想就有希望,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固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夠通过举例,或以散文、小诗等形式描述梦想的意义,能够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到努力是从现实通往理想的桥梁,并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方法。
(二)创新教学手段,保障立德树人育人效果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此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2]。
目前,微媒体教学较为盛行,微媒体依托信息技术,能够整合图片、音乐、文字、视频等各种教学素材,不但内容短小精悍,而且信息发布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具有强大的时效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教师也能够利用这样的平台,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传播法律常识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和扩大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范围和影响力。现阶段,已经有很多学校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师生在微媒体平台中实现了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可以随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进行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这也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例如,在“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前收集与集体生活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将其制作成短视频。课上,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体会什么是集体生活,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说说“集体生活”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这样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集体”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厚植爱国情怀,体现“立德树人”核心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核心精神。爱国是每位公民必备的道德情操,爱国不分男女老幼,培养初中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基于这个大前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找到切入点并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通过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感召学生,使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例如,“公民的义务”这一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履行公民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热爱祖国是作为一名公民最基本的义务,遵纪守法同样是爱国的表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 语
总之,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正面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塑造其良好的品行修养。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主要教育理念,我们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王春梅.“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3):75-76.
史秀平.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J].中国新通信,2020,22(05):195.
作者简介:林妹金(1968.6-),女,福建闽侯人,一级政治教师,连续多年被评为县校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先进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