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分化过程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腱系分化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去分化过程中成肌腱细胞分化的潜能。

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生长分化因子(GDF-5)的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去分化后,再用含GDF-5的培养基继续诱导其成肌腱分化。3周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肌腱相关标记基因如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肌腱蛋白(TNC)和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Scx)和肌腱相关标记蛋白如Col Ⅰ、TNC和腱调蛋白(Tenomodulin)的表达。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Scx、Col Ⅰ、Col Ⅲ、TNC基因表达量为0.635±0.557、0.590±0.020、0.447±0.063、0.613±0.061,显著高于诱导分化组(0.416±0.054、0.406±0.173、0.294±0.013、0.373±0.042,t=17.857,P<0.05;t=12.948,P<0.05;t=7.747,P<0.05;t=-5.212,P<0.05),对照组(0.197±0.019、0.201±0.014、0.216±0.037、0.190±0.014,t=31.077,P<0.05;t=14.419,P<0.05;t=15.054,P<0.05;t=8.013,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Col Ⅰ、TNC和Tenomodulin的蛋白表达分别为1.705±0.159、1.587±0.018、1.616±0.019,显著高于诱导分化组(1.160±0.018、1.164±0.016、1.092±0.022,t=4.825,P<0.05;t=17.395,P<0.05;t=3.961,P<0.05),对照组(0.643±0.047、0.441±0.02l、0.673±0.015,t=13.299,P<0.05;t=37.618,P<0.05;t=9.349,P<0.05)。

结论

GDF-5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腱细胞分化,且去分化过程能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腱系分化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监测糖尿病受者胰岛移植前后门静脉内转氨酶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6例接受门静脉内胰岛移植术的糖尿病受者,术后监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结果16例接受门静脉内胰岛移植术的糖尿病受者中,有11例受者术后AST水平升高,其中4例AST峰值达到正常上限(40 U/L)的2.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治疗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例晚期HAE接受OLT的受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2例HAE受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42岁(16~58岁),Child-Pugh评分A级2例,B级3例,C级7例,终末期肝
目的利用PET-CT对细胞进行活体示踪,观察移植的胰岛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受鼠体内的分布,间接了解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方法链脲佐菌素构建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胶原酶法分离制备大鼠胰岛,全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以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体外标记。将糖尿病大鼠分组随机法分为四组(每组15只):A为对照组;B为干细胞移植组;C为胰岛移植组;D为联合移植组。均经门静脉移植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而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NRCLM)患者预后差,5年存活率低于10 %。由于早期肝移植应用于NRCLM疗效不佳,故结直肠癌肝转移一直以来被视为是肝移植的禁忌证。近年有临床研究表明经过选择的NRCLM受者肝移植后存活期显著延长。另外,扩大标准供肝及小体积肝移植技术的出现也对该领域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灶
供者来源游离DNA(ddcfDNA)是指器官移植术后受者循环体液中来自于凋亡或坏死供体细胞的游离DNA。近两年来ddcfDNA成为移植肾损伤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发表的成果为推动ddcfDNA成为肾移植排斥无创检测的生物标记物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ddcfDNA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IRI)损伤、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不同类型急性排斥反应(体液性排斥和细胞性排斥)和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作用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中一部分树突状细胞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被称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DCreg在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的广泛临床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关于DCreg获得途径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就近几年体外诱导DCreg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以兔为实验动物探讨磁压榨技术实现胃空肠吻合的可行性。方法按既定手术操作路径对8只兔行磁压榨胃空肠吻合术,X线观察磁体脱出48 h后,随机选取4只兔观察吻合口并切取其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余4只结扎幽门,14 d后行碘海醇造影以观察吻合口通畅性及渗漏情况。结果8只兔均成功实施磁压榨胃空肠吻合术,术后动物存活良好,磁体在8~12 d内自行排出。吻合口愈合良好,周围炎性反应轻
目的明确Rh血型错配对肝移植受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18年12月1 546例肝移植,Rh血型错配5例,针对每例错配肝移植匹配5例Rh血型相同肝移植,分别定义为Rh血型错配组及Rh血型相同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第7、14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SCr)水平,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GGT),术后
期刊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瘦素(Leptin)的结构并预测其功能,探索Leptin在减重手术治疗肥胖症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Expasy服务器中的工具分析Leptin蛋白的理化性质;Jpred 4预测其二级结构;Swiss-Mode预测其三级结构;STRING预测Leptin与其他蛋白质的交互作用。结果Leptin蛋白由167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为5.88,不稳定指数为47.52,脂肪系数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