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厚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感悟和积累,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有力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反思与建议。
1. 教师要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即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开发课程资源的巨大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首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潜心研读名师大家的优秀教学设计,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虚心向同事、书本、网络学习,积累、占有大量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并针对教学实际,对所占有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加工、处理。只有这样,教师在设计和编写教案时,才能灵活处理教材,不断进发创新的火花,才能对“教材”这一潜在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2. 教师要提高课程开发水平 教师素质的优劣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学校应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会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信息处理、加工水平,这样,教师才能给学生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教师要转变“课堂即教室”的狭隘教育观。新课程无论在教科书的使用,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强调了一种开放、融合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我们身边,蕴藏着大量的语文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学用书、挂图、报刊等“图书教材”,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等“视听教材”,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电子教材”,还包括图书馆、报告会、歌舞表演等“活教材”。面对浩如烟海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需要,进行精心选择和加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而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最有用最有价值的东西,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发课程资源 当今学生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泛,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列中来,做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
新课程构建了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很多教材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形成了教材的“空白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点”,适当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能引导学生感悟的重点句段,展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和对话,让学生的灵魂投入课文的怀抱,品尝它的滋味,感受它的气息。教师要倍加珍视学生阅读活动中有价值的个性化体验,追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高附加值。
教师可围绕教学或主题教育活动,给定一个主题或设定一个话题及范围,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览,搜索、探寻未知领域,使学生有限的知识经验得到拓展,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寻找无限乐趣、无限资源,邀游在网络资源的海洋之中。
教师可组织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当一天小农民”、“今天我当家”“争当环保小卫士”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教师,在围绕教学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让他们在具体的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中培养和浓厚学习兴趣,经受体验,发展思维,提升素养。同时,我们还紧密围绕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如:延伸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续写、改编课文,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评,猜谜语比赛(题目由学生提供)、专题读书活动、我最喜爱的一首诗(一句名言)交流等,这些活动为学生开发资源、共享资源、提升素养打造了宽广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只要我们真正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课程开发意识,提高课程开发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做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让丰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力服务教学、促进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就一定能开辟一片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厚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感悟和积累,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有力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反思与建议。
1. 教师要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即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开发课程资源的巨大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首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潜心研读名师大家的优秀教学设计,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虚心向同事、书本、网络学习,积累、占有大量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并针对教学实际,对所占有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加工、处理。只有这样,教师在设计和编写教案时,才能灵活处理教材,不断进发创新的火花,才能对“教材”这一潜在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2. 教师要提高课程开发水平 教师素质的优劣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学校应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会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信息处理、加工水平,这样,教师才能给学生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教师要转变“课堂即教室”的狭隘教育观。新课程无论在教科书的使用,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强调了一种开放、融合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我们身边,蕴藏着大量的语文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学用书、挂图、报刊等“图书教材”,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等“视听教材”,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电子教材”,还包括图书馆、报告会、歌舞表演等“活教材”。面对浩如烟海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需要,进行精心选择和加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而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最有用最有价值的东西,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发课程资源 当今学生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泛,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列中来,做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
新课程构建了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很多教材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形成了教材的“空白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点”,适当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能引导学生感悟的重点句段,展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和对话,让学生的灵魂投入课文的怀抱,品尝它的滋味,感受它的气息。教师要倍加珍视学生阅读活动中有价值的个性化体验,追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高附加值。
教师可围绕教学或主题教育活动,给定一个主题或设定一个话题及范围,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览,搜索、探寻未知领域,使学生有限的知识经验得到拓展,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寻找无限乐趣、无限资源,邀游在网络资源的海洋之中。
教师可组织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当一天小农民”、“今天我当家”“争当环保小卫士”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教师,在围绕教学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让他们在具体的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中培养和浓厚学习兴趣,经受体验,发展思维,提升素养。同时,我们还紧密围绕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如:延伸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续写、改编课文,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评,猜谜语比赛(题目由学生提供)、专题读书活动、我最喜爱的一首诗(一句名言)交流等,这些活动为学生开发资源、共享资源、提升素养打造了宽广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只要我们真正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课程开发意识,提高课程开发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做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让丰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力服务教学、促进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就一定能开辟一片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