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学习的主人。
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
小学生的可塑性大,经过训练,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小学阶段是建立学习好习惯的时机。荒废到中学再培养就实在不容易。如果从小不良学习习惯积累多了,时间一长,积重难返,今后一旦要改便大费周折。《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而优良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优良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课内时间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吸取知识的最根本保证。上课时,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会想:这里的想就是会发现,会寻找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我们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
会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课堂上要学生尽量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教师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会记: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教师可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其中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二、培养善于想敢于讲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想的学习习惯,这里包含着学生肯想和会想两层意思,根据教育学原理,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想的机会,又要留给学生想的余地,还要教给他们想的办法。语言是小朋友思维的外观,学生想的如何,必须让他们讲出来,要使学生敢想、善想、多想,除了根据教师合理启发,不断培养他们想的习惯,想成善思的习惯外,还得尽量让学生多讲,让学生表达自己,哪怕是错的,也要让他们来说,以此来了解他们想的如何
培养学生们敢于讲的习惯,作为课堂练习的基本要求,我反复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要求他们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训练学生大胆发言时,对于读的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的或讲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小朋友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让他们重讲一遍,讲得好一点。我还喜欢利用中午班级里大多数学生在教室用餐这一大好时机,走进教室主动与学生交流,特别注意与不善言辞的学生交流,与他们拉家常,彻底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养成了敢说敢讲的好习惯。在这同时,我在课堂上还着重鼓励中下生发言,在提问的时候,简单的先让中下生讲,先让中下生板演,先让中下生动手演示,让他们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批改作业时,我有时把中下生叫来面批,让他们讲讲想的过程,培养他们敢讲的习惯,发现进步,当众给予表扬或鼓励,调动了全体学生敢讲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我能行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想说善说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教师自己做好表率,一言一行,做到有板有眼,上课提前进教室,做任何事情都认认真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按时进教室,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还要求学生上课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举手发言,声音响亮,为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打好了基础。我们在每学期都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告知学生和学生家长,相互督促和配合,完成训练任务。
总之,数学素质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将来成功的必备素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之外,还应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必要的心理规律。我们只有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并不断地去努力,光明才会出现。而光明一旦出现,那么,你、你的学生、甚至国家都将受益无穷!
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
小学生的可塑性大,经过训练,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小学阶段是建立学习好习惯的时机。荒废到中学再培养就实在不容易。如果从小不良学习习惯积累多了,时间一长,积重难返,今后一旦要改便大费周折。《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而优良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优良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课内时间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吸取知识的最根本保证。上课时,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会想:这里的想就是会发现,会寻找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我们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
会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课堂上要学生尽量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教师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会记: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教师可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其中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二、培养善于想敢于讲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想的学习习惯,这里包含着学生肯想和会想两层意思,根据教育学原理,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想的机会,又要留给学生想的余地,还要教给他们想的办法。语言是小朋友思维的外观,学生想的如何,必须让他们讲出来,要使学生敢想、善想、多想,除了根据教师合理启发,不断培养他们想的习惯,想成善思的习惯外,还得尽量让学生多讲,让学生表达自己,哪怕是错的,也要让他们来说,以此来了解他们想的如何
培养学生们敢于讲的习惯,作为课堂练习的基本要求,我反复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要求他们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训练学生大胆发言时,对于读的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的或讲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小朋友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让他们重讲一遍,讲得好一点。我还喜欢利用中午班级里大多数学生在教室用餐这一大好时机,走进教室主动与学生交流,特别注意与不善言辞的学生交流,与他们拉家常,彻底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养成了敢说敢讲的好习惯。在这同时,我在课堂上还着重鼓励中下生发言,在提问的时候,简单的先让中下生讲,先让中下生板演,先让中下生动手演示,让他们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批改作业时,我有时把中下生叫来面批,让他们讲讲想的过程,培养他们敢讲的习惯,发现进步,当众给予表扬或鼓励,调动了全体学生敢讲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我能行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想说善说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教师自己做好表率,一言一行,做到有板有眼,上课提前进教室,做任何事情都认认真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按时进教室,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还要求学生上课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举手发言,声音响亮,为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打好了基础。我们在每学期都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告知学生和学生家长,相互督促和配合,完成训练任务。
总之,数学素质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将来成功的必备素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之外,还应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必要的心理规律。我们只有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并不断地去努力,光明才会出现。而光明一旦出现,那么,你、你的学生、甚至国家都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