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要存在“教育性”,而且还要富有“趣味性”。二者兼顾才能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通过论述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若干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 教育性 趣味性
教育,即教學育人。对于小学教材来说,首先,要求教材具有教育性,教育性是多方面的,比如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育等。其次,小学教材必须具有趣味性。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有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前提,只有把学生带入学习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性,才有教学育人的作用。
1.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1.1教材的“教育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育性”是指课堂上教师对语言的多义性等内容的教授过程中,学生从中吸收传统语文知识,并形成基础的语言认知。“教育性”通过语文课本的内容来体现,同时对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很容易从授课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察觉到中华传统的语言文化,进而对语文知识甚至文学领域充满向往。
1.2教材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不仅包含幽默、游戏、想象力等儿童式的情绪因素,还延伸至背景文化思考、文字内涵等更深一层的内容。“趣味性”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从侧面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课文内容本身,例如,诗歌或文章中的故事性,在学习文字、词语、句子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找到阅读课文的乐趣及懂得更多的道理、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只要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语文课文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主动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可见,在语文教材“趣味”的引导下,对于语文教学过程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1.3“教育性”与“趣味性”是统一的,非常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所有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学,如果仅仅依靠课程教材的“教育性”,可能难以实现既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直接决定了“教育性”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而“趣味性”恰好是与“教育性”相对的另一特性,是与小学生天性一致的特性。在教材中融入“趣味性”,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弥补传统语文教材的不足,使得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得饱满。 因此,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不可或缺。
2.如何贯彻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2.1培养学生灵活的理性思维。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及“趣味性”,建议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地指导,先从理性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入手。在指导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全面、立体地认识事物本质,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到大胆质疑,如此便可促进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事物不一样的特质,从而提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已学过的知识及理论,或是最为基础的词语、词组或是表达方式,同时也达到了“教育和启发”的目的。同一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2整合多种资源,深化语文课堂的内涵。教师可以积极开发多种资源,在提升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及内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资源促进小学生对生活、自然的认知。譬如,在讲解家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是带领学生外出游览,增进小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并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家乡。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家乡名人、特产、特色节日等用自己的方式演讲或是讨论,深化其对历史人文的理解,进而为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2.3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信息化的结果和产物,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是提高课堂张力与活力的重要策略。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除上文所述措施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教材内容进行立体呈现的同时,给予学生多个方面的感官刺激,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材的渗透性与吸收性,促进教材内容“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统一。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不但有“教育性”,而且还在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趣味性”的文章,为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一抹绿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材,如此才能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在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忘记语文教材中的教育性,要时刻谨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但在此同时,还要注重小学语文教材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陈丽新.教育性与趣味性相融合的小语教学[J].教学科研,2015(5).
[2]李静.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性”、“趣味性”实践研究[J].汉字文化卷五,2016(4).
[3]赖艳华.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实践[J].科普通话,2015(9).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区城南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 教育性 趣味性
教育,即教學育人。对于小学教材来说,首先,要求教材具有教育性,教育性是多方面的,比如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育等。其次,小学教材必须具有趣味性。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有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前提,只有把学生带入学习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性,才有教学育人的作用。
1.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1.1教材的“教育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育性”是指课堂上教师对语言的多义性等内容的教授过程中,学生从中吸收传统语文知识,并形成基础的语言认知。“教育性”通过语文课本的内容来体现,同时对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很容易从授课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察觉到中华传统的语言文化,进而对语文知识甚至文学领域充满向往。
1.2教材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不仅包含幽默、游戏、想象力等儿童式的情绪因素,还延伸至背景文化思考、文字内涵等更深一层的内容。“趣味性”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从侧面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课文内容本身,例如,诗歌或文章中的故事性,在学习文字、词语、句子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找到阅读课文的乐趣及懂得更多的道理、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只要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语文课文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主动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可见,在语文教材“趣味”的引导下,对于语文教学过程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1.3“教育性”与“趣味性”是统一的,非常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所有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学,如果仅仅依靠课程教材的“教育性”,可能难以实现既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直接决定了“教育性”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而“趣味性”恰好是与“教育性”相对的另一特性,是与小学生天性一致的特性。在教材中融入“趣味性”,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弥补传统语文教材的不足,使得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得饱满。 因此,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不可或缺。
2.如何贯彻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2.1培养学生灵活的理性思维。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及“趣味性”,建议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地指导,先从理性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入手。在指导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全面、立体地认识事物本质,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到大胆质疑,如此便可促进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事物不一样的特质,从而提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已学过的知识及理论,或是最为基础的词语、词组或是表达方式,同时也达到了“教育和启发”的目的。同一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2整合多种资源,深化语文课堂的内涵。教师可以积极开发多种资源,在提升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及内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资源促进小学生对生活、自然的认知。譬如,在讲解家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是带领学生外出游览,增进小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并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家乡。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家乡名人、特产、特色节日等用自己的方式演讲或是讨论,深化其对历史人文的理解,进而为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2.3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信息化的结果和产物,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是提高课堂张力与活力的重要策略。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除上文所述措施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教材内容进行立体呈现的同时,给予学生多个方面的感官刺激,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材的渗透性与吸收性,促进教材内容“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统一。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不但有“教育性”,而且还在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趣味性”的文章,为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一抹绿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材,如此才能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在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忘记语文教材中的教育性,要时刻谨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但在此同时,还要注重小学语文教材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陈丽新.教育性与趣味性相融合的小语教学[J].教学科研,2015(5).
[2]李静.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性”、“趣味性”实践研究[J].汉字文化卷五,2016(4).
[3]赖艳华.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实践[J].科普通话,2015(9).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区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