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交流的媒介,在当今乃至以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持人作为这个媒介中的关键部分,一方面充当着娱乐大众的作用,另一方面,主持人的语言品味和语言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人。特别是近几年网络传播文化的异军突起,使得语言元素出现多元化趋势,本文借鉴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理论,结合主持人语言内容、语言质量、语言功力、媒介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影响主持人语言品位的各种因素,希望能为媒体人进行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主持;媒体;品味;因素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70-02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生活水平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汽车等代步工具上广播节目的流行。使得各地广播频率扩张,因而导致节目增容引起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然而,我们经常能从主持人那儿听到一些内容匮乏、思维方式混乱的语言,这就使得节目的丰富性和传递信息的清晰性大大受到影响,同时,使节目本身的精彩程度也大打折扣。因此,加强广播主持人的语言水平和能力、品味培养势在必行。
一、语言内容是语言品味的主要载体
“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把语言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作家汪曾祺的这句话点出了语言内容在表达上的重要性。语言是交流的手段,而语言的内容则是这种手段的表现形式,内容的准确性决定了手段的有效性。从语言内容上来看,语言品位受到语言内容的影响最大。无论是那种形式的广播,听众最在乎的都是语言的内容。例如,在有稿播音中,编辑提供的文字稿件决定了播音员的语言内容;实况直播的节目,尤其是现在媒体上流行的广播短信互动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内容一般来自提前拟好的话题和听众对话题的短信回复发表的评论。这些从主题出发的即兴主持内容所传递的信息、表达方式、感情和态度直接影响到主持人的语言品位,节目的质量高低也决定于此。
二、注重语言构思过程中的语言质量
语言质量是决定语言品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广播媒体来说,视频画面的缺失,使得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缺少了直观的表情交流和形象渲染,仅仅依靠语言作为中介,这就要求主持人的语言不仅要清楚、简练、规范,而且要优美、亲切、有魅力。对即兴表达节目的主持人来说,语言质量显得格外重要。下面就从语句构思的三个主要方面说明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注意适当语汇的应用
对于广播电视语言,选用词语的基本要求是明白、准确、贴切。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最完整的意思。这其中涉及到词类的选用,词义的辨析,以及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的运用,这就要求主持人有很深的文化功底。词类选用中,主要体现在谓词和名词上,不同的词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从品位上来说却有天壤之别,例如贾岛对于“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的”琢磨和推敲,显示出用词不仅仅要看重精炼,更要追求贴切。在词义选用中,难点主要体现在近义词的辨析上。因为中国语言的特点,对于同样的意思,可以采用多个词汇来表达,这不但造成了语言形式的千变万化,更使得词语运用中恰切的感情色彩凸显 ,而语言的品位也正是通过词义的精辟和独到的选择而表现出来。
(二)选择修辞手法要恰当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表达效果主要是通过修辞手法来提升,好文章的意义都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穿插和综合运用来实现的。文章的语言精彩做到了,语言品位自然也出类拔萃了。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方式。恰当的修辞不仅使得句子结构富于层次和变化感,而且也更有利于人们的接受与流传。例如在句式的变化方面,偶句凸显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散句传递着时代的通俗灵动,长短句的结合使语言张弛有度,其他回环、顶真等语言修辞形式的应用更使得语言具有灵动性和内容性,这些都是将语言品位融入高品质传统文化的细节之作。
(三)避免出现语言冗余现象
对于广播节目来说,主持人都是即兴口语创作,而不是和电视节目录制或解说一样的有稿播音,这也造成了对主持人组织语言能力的挑战,同时也给主持人随机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即便是再优秀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改口”和“结巴”等情况。同时,由于广播媒体传播具有速度性的特点,决定了主持人必须能够同时提供几倍于接收者的信息,这样才能使听众在心理上顺服和接受。但是,啰嗦和表意不清的叙述又会造成听众的反感,所以,注重语言的精炼的精准就成为避免冗余现象的主要方法。
三、加强语言功力的学习
语言功力是语言的功底和能力的总和。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语言能力既有先天的功底也有后天的习得。就后天的再陪养来说,语言功力的习得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就能达成的。高超的语言功力使语言内容本身所蕴含的信息要义、精神实质、情感享受超越文字表面进入听者的内心世界。语言的魅力就在于能够使人们通过听觉来引起思想、视野和嗅觉的共鸣,而语言功力的运用就使得主持人在吐字发声、情感表达、感情灌输方面与听众形成直接交流。语言的功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工作实践和反复的揣摩学习得到提高的,语言功底深厚的主持人呈现出来的语言品位不但符合节目定位,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所需,同时对有声语言在大众传播中造成的的话语责任也能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四、整体把握的适应性
(一)将个体创作特色与语境的把握结合起来
语言是依托语境而存在的,在这个语境的基础上发挥理解和沟通的主要功能。所以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无论其内在气质还是语言风格都需要符合他所处的语境。从这个联系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抛开节目的内容、性质、频率和主要受众等背景来直接判断某位主持人语言品位高或低。相对于不同的节目,同样的表现却会带来迥然不同的效果,比如在广播短信互动节目中,主持人经常为了活跃现场气氛,对听众发来的短信大肆发挥一下,能够达到轻松诙谐的效果,这样主持人的幽默和机智在节目中突显,使听众感受到愉悦感;而有的主持人这样做不仅风趣的不合时宜,还会给听众留下贫嘴卖弄的看法。因此,在语言品味的提升中要将个体的创作特色和语境有机的集合起来,这样才能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二)“度”的动态把握
“度,不是什么固定的尺度,而是分寸的把握”,做好度的掌握核心就是要适宜。如果将语言的品位放在动态中评价,当语言的品位达成与层级分布的效果同时,语言的魅力也在动态中展现无遗。语言的品位不能通过刻板、僵化的模式和程序进行评判,而应该通过语言的度来对其与整体目标、整体风格的适应度和拟合度来衡量,这样才能保证具体上下文语境的适宜性和恰当性。以广播短信互动节目为例,如果节目与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整体目标相切合,那么这个节目就在语言品位的底线之上;如果偏离了节目的目标和受众特色,主持人的语言随便用到各处都行,那么无疑这个节目是失败的。节目主持人只有依托深厚的语言功力,在转瞬间完成句子的构思和咬文嚼字,并且用最适宜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得到的不仅是节目,更是对个人语言水平的肯定。
五、结束语
可以看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表达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一种方式,更是一项在整体上要求逻辑缜密、细节上追求到位的工作。只有在语言内容、质量、形式和语境融合上都考虑好,在动态中从细节入手,把握整体,才能将语言的品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起到教育大众、引导大众的媒体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参考文献:
[1]王一川.近五十年文学语言研究札记[J].新华文摘,1999,11.
[2]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29.
[3]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80.
[4]张政法.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89.
[5]张政法.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06.
关键词:主持;媒体;品味;因素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70-02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生活水平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汽车等代步工具上广播节目的流行。使得各地广播频率扩张,因而导致节目增容引起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然而,我们经常能从主持人那儿听到一些内容匮乏、思维方式混乱的语言,这就使得节目的丰富性和传递信息的清晰性大大受到影响,同时,使节目本身的精彩程度也大打折扣。因此,加强广播主持人的语言水平和能力、品味培养势在必行。
一、语言内容是语言品味的主要载体
“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把语言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作家汪曾祺的这句话点出了语言内容在表达上的重要性。语言是交流的手段,而语言的内容则是这种手段的表现形式,内容的准确性决定了手段的有效性。从语言内容上来看,语言品位受到语言内容的影响最大。无论是那种形式的广播,听众最在乎的都是语言的内容。例如,在有稿播音中,编辑提供的文字稿件决定了播音员的语言内容;实况直播的节目,尤其是现在媒体上流行的广播短信互动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内容一般来自提前拟好的话题和听众对话题的短信回复发表的评论。这些从主题出发的即兴主持内容所传递的信息、表达方式、感情和态度直接影响到主持人的语言品位,节目的质量高低也决定于此。
二、注重语言构思过程中的语言质量
语言质量是决定语言品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广播媒体来说,视频画面的缺失,使得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缺少了直观的表情交流和形象渲染,仅仅依靠语言作为中介,这就要求主持人的语言不仅要清楚、简练、规范,而且要优美、亲切、有魅力。对即兴表达节目的主持人来说,语言质量显得格外重要。下面就从语句构思的三个主要方面说明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注意适当语汇的应用
对于广播电视语言,选用词语的基本要求是明白、准确、贴切。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最完整的意思。这其中涉及到词类的选用,词义的辨析,以及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的运用,这就要求主持人有很深的文化功底。词类选用中,主要体现在谓词和名词上,不同的词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从品位上来说却有天壤之别,例如贾岛对于“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的”琢磨和推敲,显示出用词不仅仅要看重精炼,更要追求贴切。在词义选用中,难点主要体现在近义词的辨析上。因为中国语言的特点,对于同样的意思,可以采用多个词汇来表达,这不但造成了语言形式的千变万化,更使得词语运用中恰切的感情色彩凸显 ,而语言的品位也正是通过词义的精辟和独到的选择而表现出来。
(二)选择修辞手法要恰当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表达效果主要是通过修辞手法来提升,好文章的意义都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穿插和综合运用来实现的。文章的语言精彩做到了,语言品位自然也出类拔萃了。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方式。恰当的修辞不仅使得句子结构富于层次和变化感,而且也更有利于人们的接受与流传。例如在句式的变化方面,偶句凸显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散句传递着时代的通俗灵动,长短句的结合使语言张弛有度,其他回环、顶真等语言修辞形式的应用更使得语言具有灵动性和内容性,这些都是将语言品位融入高品质传统文化的细节之作。
(三)避免出现语言冗余现象
对于广播节目来说,主持人都是即兴口语创作,而不是和电视节目录制或解说一样的有稿播音,这也造成了对主持人组织语言能力的挑战,同时也给主持人随机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即便是再优秀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改口”和“结巴”等情况。同时,由于广播媒体传播具有速度性的特点,决定了主持人必须能够同时提供几倍于接收者的信息,这样才能使听众在心理上顺服和接受。但是,啰嗦和表意不清的叙述又会造成听众的反感,所以,注重语言的精炼的精准就成为避免冗余现象的主要方法。
三、加强语言功力的学习
语言功力是语言的功底和能力的总和。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语言能力既有先天的功底也有后天的习得。就后天的再陪养来说,语言功力的习得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就能达成的。高超的语言功力使语言内容本身所蕴含的信息要义、精神实质、情感享受超越文字表面进入听者的内心世界。语言的魅力就在于能够使人们通过听觉来引起思想、视野和嗅觉的共鸣,而语言功力的运用就使得主持人在吐字发声、情感表达、感情灌输方面与听众形成直接交流。语言的功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工作实践和反复的揣摩学习得到提高的,语言功底深厚的主持人呈现出来的语言品位不但符合节目定位,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所需,同时对有声语言在大众传播中造成的的话语责任也能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四、整体把握的适应性
(一)将个体创作特色与语境的把握结合起来
语言是依托语境而存在的,在这个语境的基础上发挥理解和沟通的主要功能。所以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无论其内在气质还是语言风格都需要符合他所处的语境。从这个联系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抛开节目的内容、性质、频率和主要受众等背景来直接判断某位主持人语言品位高或低。相对于不同的节目,同样的表现却会带来迥然不同的效果,比如在广播短信互动节目中,主持人经常为了活跃现场气氛,对听众发来的短信大肆发挥一下,能够达到轻松诙谐的效果,这样主持人的幽默和机智在节目中突显,使听众感受到愉悦感;而有的主持人这样做不仅风趣的不合时宜,还会给听众留下贫嘴卖弄的看法。因此,在语言品味的提升中要将个体的创作特色和语境有机的集合起来,这样才能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二)“度”的动态把握
“度,不是什么固定的尺度,而是分寸的把握”,做好度的掌握核心就是要适宜。如果将语言的品位放在动态中评价,当语言的品位达成与层级分布的效果同时,语言的魅力也在动态中展现无遗。语言的品位不能通过刻板、僵化的模式和程序进行评判,而应该通过语言的度来对其与整体目标、整体风格的适应度和拟合度来衡量,这样才能保证具体上下文语境的适宜性和恰当性。以广播短信互动节目为例,如果节目与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整体目标相切合,那么这个节目就在语言品位的底线之上;如果偏离了节目的目标和受众特色,主持人的语言随便用到各处都行,那么无疑这个节目是失败的。节目主持人只有依托深厚的语言功力,在转瞬间完成句子的构思和咬文嚼字,并且用最适宜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得到的不仅是节目,更是对个人语言水平的肯定。
五、结束语
可以看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表达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一种方式,更是一项在整体上要求逻辑缜密、细节上追求到位的工作。只有在语言内容、质量、形式和语境融合上都考虑好,在动态中从细节入手,把握整体,才能将语言的品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起到教育大众、引导大众的媒体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参考文献:
[1]王一川.近五十年文学语言研究札记[J].新华文摘,1999,11.
[2]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29.
[3]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80.
[4]张政法.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89.
[5]张政法.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