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成了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也应势而生。所以,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应当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和方法
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主旋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发展性思维,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介质,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那么,又该如何革新教学理念,让核心素养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落地呢?
一、立足教材,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小学这一黄金时期,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涵养,使之发挥自身的主渠道作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熏陶学生的内心,提升其内在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到的名人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感受到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知识涵养,从而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从汉字文化来入手,汉字文化已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从单一的记事符号演变成记事图片,最终经历甲骨文的汉字洗礼,终于发展成为成熟的文字。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理应从认识汉字文化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发展历史,了解不同时期的汉字演变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古老而优美的文字》一课时,笔者要求班级上的学生通过询问老一辈、网络搜索和社会调查等方式,自主临摹不同时期的汉字,并且随笔记下与该汉字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使学生能够爱汉字,爱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章节的教学目标都包含“培养爱国情感”这一条,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教材对于“爱国主义”的推崇和重视,诚然,爱国主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祖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各种细节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如最近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教师则完全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亲子作业,要求家长和学生用一张照片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这一宽泛的实践活动主题,自然也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浓厚的举国欢庆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会以自身独特的拍照方式高傲地喊出自身心中的爱国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爱国电影和电视剧,在周末的时候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去参观,努力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从而在学生的心底埋下爱国的种子,让学生从小就“知祖国、爱祖国”,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巧借科技之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动力,这也预示着教育时代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信息化教育。互联网的应用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其为教学课堂增添的趣味元素、知识元素以及所带来的专业性、时代性的转化,有效优化了教学环节,对于实现高效教学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离不开互联网这一强大动力的支持和推动。
其实,现阶段几乎每个教师都会利用互联网设计几张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几段好听的、精彩的视频,而笔者认为,与时俱进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紧随时代的脚步而发展,就要了解哪些技术能够最大化助力教育的发展。笔者尤为推崇个人微信公众号和B站等新媒体技术,这些具有青春色彩的科学技术,完全符合现代学生的内心需求,更容易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基础内容、正能量文章配合精美的排版以及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图片和视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效仿心理;此外,教师可以利用B站上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一些具有科普意义的幽默小视频等,引导学生观看和在下方评论,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轻松而不失教育意义地完成核心素养思想的灌输。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水平、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特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学评价过于单一,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核心素养落地,必然要以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为前提。未来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因此,在评价学生能力的时候,教师要避免单一、片面化的评论,努力实现课堂评价多元化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从学生的创新水平、合作水平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進行综合评价。教师要时刻记住一点,实现教育多元化就是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服务,改变评价机制,由量化评价走向质性,突破评价瓶颈,建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
总之,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旋律,要从形式、内容以及评价多方面入手,以上仅是笔者的粗鄙见解,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教育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秀.《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回归学生生活世界[J].江苏教育,2017(91).
[2]韩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8(13).
编辑 王彦清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和方法
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主旋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发展性思维,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介质,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那么,又该如何革新教学理念,让核心素养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落地呢?
一、立足教材,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小学这一黄金时期,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涵养,使之发挥自身的主渠道作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熏陶学生的内心,提升其内在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到的名人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感受到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知识涵养,从而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从汉字文化来入手,汉字文化已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从单一的记事符号演变成记事图片,最终经历甲骨文的汉字洗礼,终于发展成为成熟的文字。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理应从认识汉字文化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发展历史,了解不同时期的汉字演变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古老而优美的文字》一课时,笔者要求班级上的学生通过询问老一辈、网络搜索和社会调查等方式,自主临摹不同时期的汉字,并且随笔记下与该汉字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使学生能够爱汉字,爱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章节的教学目标都包含“培养爱国情感”这一条,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教材对于“爱国主义”的推崇和重视,诚然,爱国主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祖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各种细节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如最近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教师则完全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亲子作业,要求家长和学生用一张照片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这一宽泛的实践活动主题,自然也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浓厚的举国欢庆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会以自身独特的拍照方式高傲地喊出自身心中的爱国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爱国电影和电视剧,在周末的时候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去参观,努力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从而在学生的心底埋下爱国的种子,让学生从小就“知祖国、爱祖国”,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巧借科技之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动力,这也预示着教育时代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信息化教育。互联网的应用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其为教学课堂增添的趣味元素、知识元素以及所带来的专业性、时代性的转化,有效优化了教学环节,对于实现高效教学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离不开互联网这一强大动力的支持和推动。
其实,现阶段几乎每个教师都会利用互联网设计几张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几段好听的、精彩的视频,而笔者认为,与时俱进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紧随时代的脚步而发展,就要了解哪些技术能够最大化助力教育的发展。笔者尤为推崇个人微信公众号和B站等新媒体技术,这些具有青春色彩的科学技术,完全符合现代学生的内心需求,更容易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基础内容、正能量文章配合精美的排版以及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图片和视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效仿心理;此外,教师可以利用B站上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一些具有科普意义的幽默小视频等,引导学生观看和在下方评论,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轻松而不失教育意义地完成核心素养思想的灌输。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水平、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特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学评价过于单一,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核心素养落地,必然要以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为前提。未来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因此,在评价学生能力的时候,教师要避免单一、片面化的评论,努力实现课堂评价多元化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从学生的创新水平、合作水平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進行综合评价。教师要时刻记住一点,实现教育多元化就是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服务,改变评价机制,由量化评价走向质性,突破评价瓶颈,建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
总之,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旋律,要从形式、内容以及评价多方面入手,以上仅是笔者的粗鄙见解,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教育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秀.《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回归学生生活世界[J].江苏教育,2017(91).
[2]韩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8(13).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