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人民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通过教育,学生们走出了大山,挥手告别了父辈的黄土地。来到大都市的他们是不是真的就此会光宗耀祖,飞黄腾达,服务于人民,贡献于国家了呢?数学作为自然科学里最基础同时又是最重要的学科,若要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加强农村数学教育建设必然迫在眉睫。通过探知学生眼里的数学教育,及其对个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有关中小学数学教育教育相关实施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育;农村教育;教育现状
根据《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研究所得结论:“中国的教育革命,不仅在于中学教育领域保持了生源的多样性,更重要的在于形成了一套教学制度与方法,使得一部分家庭文化资源相对薄弱的工农子女能够赢得高考,进入精英大学。”[1]调查数据表明,工农子弟并没有真正做到社会阶层流动,即使有也是极少数。
一、学生眼里数学知多少?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的感情是复杂的。调查显示,每一位中学生每天的数学家庭作业远远超过他们的负荷,学习数学在他们看来只是为了考试,提高分数,拉开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1、学生眼里的“为什么要学好数学?”
面对竞争激烈的中考,为了能走出大山到城里和城里的孩子一起享受更好地高中教育资源,为了以后能考到一个重点大学,数学作为拉分差距最大的一门科目,学好数学成了他们通向更好未来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无所谓兴趣,无所谓对真知的探求,只是一心为把每次的分数提高再提高,只为了将来能有一个更稳定的“饭碗”,只为以后能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昏天暗地,没有尽头。
2、学生眼里的“怎样进行数学学习?”
对于数学基本功较扎实的学生,数学课堂就是一个挑战自我的地方,在课堂上他们不会跟着老师的授课进程,更多的是在思考通过之前预习没能解决的问题,课后所做练习题难度和数量远远超过班上其他学生,对于不懂的难题,会找老师单独讨论;对于基本功稍薄弱、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板一眼的学,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在考试中也能取得较好成绩。老师最喜欢这类学生,因为他们所提的问题一般老师都会解决,这样老师既不失面子,又有成就感;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则是“谈数学色变”,随波逐流,破罐子破摔,自然而然的成为老师们眼里的“差生”,久而久之,与班上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可想而知。
3、学生眼里的“数学考试”。
在学校的各门考试中,数学考试无疑是最惊险刺激的,一场考试的成败关键就在数学,正所谓“成也数学,败也数学。”而每次数学考试的题型都是大同小异,都按照高中考模式,学生们每次都只需要在有限紧张的时间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机械的快速的算出答案,由于各类题都已经形成了定式思维,屡试不爽。长此以往,对于数学考试,无非就是在昏天暗地的两小时内杀死无数脑细胞换来一个可喜的分数,增强自信心的手段。对于基础较差者,无疑又是一场噩梦。
二、数学教育之下学生能走多远?
接受过数学教育的学生,应该是理性、冷静,意志坚定,志存高远的热血青年。目前国内更多是应试教育,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会利用十八般武艺在以一次定成败的考试中将全部智慧献于此。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有一双翅膀,在起点更高的地方起飞,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好的资源使得自身潜能得到更好挖掘,最后到达更高的地方,但更多的学生(除了天资特别聪慧以外)则是按部就班,一般的天资,一般的资源,最后考到一个一般的学校。
跟笔者同龄的初中同学大都结婚生子,在小镇上谋份简单工作,享受着天伦之乐。有一些同学则和笔者一起考进城里的高中,后来读到大学,其中不乏一些在高中时表现优异者,一路高歌猛进考进名校,成为老师家长的骄傲。时隔四年,到了毕业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不知是现实太残忍,还是内心太脆弱,当年老师们眼中的精英却给了我们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因顶不住压力选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无论怎样,这都是他的选择,我们尊重。但对于他的家庭,对于学校,对于社会都将是一个莫大的损失。相信,假如人生可以再来一次,他生命的长度绝不会只是到大学毕业。无独有偶,一位学业有成的青年才俊,毕业于一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工作一年后被查出学术造假,学校撤销学位,单位开除公职,三年不得报考事业单位,按他的说法只有回老家种地了。是太渴望成功,还是被现实所逼的无耐之举?美好的前途是学生奋斗的动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则是学生前进的航标,渴望成功没错,关键是得其法。正如博弈,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三、机遇和挑战并存,把握正确的航向
“清华的“自强计划”、人大的“圆梦计划”是以特殊的策略补偿这一利益受损的群体。”[2]面对千千万万出身寒门的莘莘学子,这虽然只是“局部治疗”,但至少也让更多立志读书报国的学生看到了希望,相信会有更多名校向他们抛出橄榄枝。与此同时,很多学生仍然抱怨高三的压力,高考的残酷,为各种加分名额而忿忿不平。而城里的学生面对同样巨大的压力,表现得相对比较淡定,实力加上从小良好的教育素养,则是他们较为淡定的资本。高考给予了农村孩子能走进高校继续学习的机会,相信若没有高考,恐怕其间的大多数学生都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相对来说,它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因此我们要感谢高考。
但是在感谢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在四年后能否以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又将通过什么方式来向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不是一群在面对困难、压力时,选择逃避解脱的懦夫,也不是一群因及其渴望成功而采取不当手段的剽窃者。既然有幸得到了机会,那就应该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本领。哪怕到最后没有到达想要的高度,也不会后悔。
然而当他们学有所成即将面临社会检验的时候,面对种种现实的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逃避或者想通过捷径走向成功。记得笔者考上大学那一年,家里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亲戚说“农村的孩子一般能考上二本就不错了”。这话在当时听来是一种讽刺,现在想来却不无道理。现在才知道当我们初中在阶梯教室唯一一次见过叫做多媒体的东西时,城里的小学课堂上都是多媒体教学;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乐趣,每周用班费去买周杰伦的专辑磁带在录音机里一遍遍放,这就是他们仅有的娱乐方式。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有声有色的课堂,没有一流的教学设备,不也考上高中、大学了吗?到后来能走进社会,成为社会精英的又有多少呢?有的是能混口饭,有的则经不起生活考验早早结束花样的青春离开这个世界,有的为了能混出人样,在学术上弄虚作假。或许他们犯错看似个别现象,深思此事背后的不无原因可循:为了生活,在没有其他背景支撑下,抱着侥幸心理,最后东窗事发,牵连一群人。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四、胸中丘壑写于毫端、付诸于行动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更加关注,大大改善了农村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传播知识、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也将进一步提升农村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但是改革的路途还很遥远,需要无数工作者学习者前仆后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教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要经得起诱惑,课堂是传播知识的净土,切不可把功利带入课堂,唯有身正,才可育人。在中小学阶段,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求知观念,良好的学习心态,以及长远的求知视野。切不可在平时的教学考试中让学生产生畸形的竞争心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言行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观。切不可以成绩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及时增加学生视成绩为一切的观念,还会使学生产生畸形的学习心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大学阶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情感观,切不可把社会上世故的一套一套理论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学到真本领,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将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是其终身的向导。时代飞速发展,若家长们用自己那个时代的育人观念来要求孩子,可能会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也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今不少孩子从小就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让孩子的成长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作为远在他乡的父母,除了定期关心孩子的成绩,更多的应该是其心理健康成长,若孩子没有大才大德,就不应该要求他们要干出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一份,盲目增加孩子的成长压力,更多的只需要他们长大后不能做危害社会的事,健康快乐即可。至于将来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身上。
作为学生,要下定决心,充满信心,持以恒心,韧心前进;从小就应该以一个豁达开朗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积极进取,不卑不亢。在中小学阶段,成绩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切不可将其视为天,理性分析每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整理成错题集,时常反思,对于同学的请教,慷慨大方,在给他人讲解过程中自己也会有所收获。既获得知识,又增进友谊名何乐而不为呢。在大学阶段,除了要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外,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求学态度,学到过硬本领,通过学校良好资源开阔视野,走的更远。
我辈杰出英才,同学们仍需努力。成功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适用于任何时代。
参考文献:
[1]梁晨,李中清.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J].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2):115
[2]叶铁桥,田国磊.超级中学垄断一流大学生源寒门子弟比例下降[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2,(7):3
【关键词】:数学教育;农村教育;教育现状
根据《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研究所得结论:“中国的教育革命,不仅在于中学教育领域保持了生源的多样性,更重要的在于形成了一套教学制度与方法,使得一部分家庭文化资源相对薄弱的工农子女能够赢得高考,进入精英大学。”[1]调查数据表明,工农子弟并没有真正做到社会阶层流动,即使有也是极少数。
一、学生眼里数学知多少?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的感情是复杂的。调查显示,每一位中学生每天的数学家庭作业远远超过他们的负荷,学习数学在他们看来只是为了考试,提高分数,拉开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1、学生眼里的“为什么要学好数学?”
面对竞争激烈的中考,为了能走出大山到城里和城里的孩子一起享受更好地高中教育资源,为了以后能考到一个重点大学,数学作为拉分差距最大的一门科目,学好数学成了他们通向更好未来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无所谓兴趣,无所谓对真知的探求,只是一心为把每次的分数提高再提高,只为了将来能有一个更稳定的“饭碗”,只为以后能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昏天暗地,没有尽头。
2、学生眼里的“怎样进行数学学习?”
对于数学基本功较扎实的学生,数学课堂就是一个挑战自我的地方,在课堂上他们不会跟着老师的授课进程,更多的是在思考通过之前预习没能解决的问题,课后所做练习题难度和数量远远超过班上其他学生,对于不懂的难题,会找老师单独讨论;对于基本功稍薄弱、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板一眼的学,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在考试中也能取得较好成绩。老师最喜欢这类学生,因为他们所提的问题一般老师都会解决,这样老师既不失面子,又有成就感;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则是“谈数学色变”,随波逐流,破罐子破摔,自然而然的成为老师们眼里的“差生”,久而久之,与班上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可想而知。
3、学生眼里的“数学考试”。
在学校的各门考试中,数学考试无疑是最惊险刺激的,一场考试的成败关键就在数学,正所谓“成也数学,败也数学。”而每次数学考试的题型都是大同小异,都按照高中考模式,学生们每次都只需要在有限紧张的时间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机械的快速的算出答案,由于各类题都已经形成了定式思维,屡试不爽。长此以往,对于数学考试,无非就是在昏天暗地的两小时内杀死无数脑细胞换来一个可喜的分数,增强自信心的手段。对于基础较差者,无疑又是一场噩梦。
二、数学教育之下学生能走多远?
接受过数学教育的学生,应该是理性、冷静,意志坚定,志存高远的热血青年。目前国内更多是应试教育,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会利用十八般武艺在以一次定成败的考试中将全部智慧献于此。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有一双翅膀,在起点更高的地方起飞,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好的资源使得自身潜能得到更好挖掘,最后到达更高的地方,但更多的学生(除了天资特别聪慧以外)则是按部就班,一般的天资,一般的资源,最后考到一个一般的学校。
跟笔者同龄的初中同学大都结婚生子,在小镇上谋份简单工作,享受着天伦之乐。有一些同学则和笔者一起考进城里的高中,后来读到大学,其中不乏一些在高中时表现优异者,一路高歌猛进考进名校,成为老师家长的骄傲。时隔四年,到了毕业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不知是现实太残忍,还是内心太脆弱,当年老师们眼中的精英却给了我们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因顶不住压力选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无论怎样,这都是他的选择,我们尊重。但对于他的家庭,对于学校,对于社会都将是一个莫大的损失。相信,假如人生可以再来一次,他生命的长度绝不会只是到大学毕业。无独有偶,一位学业有成的青年才俊,毕业于一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工作一年后被查出学术造假,学校撤销学位,单位开除公职,三年不得报考事业单位,按他的说法只有回老家种地了。是太渴望成功,还是被现实所逼的无耐之举?美好的前途是学生奋斗的动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则是学生前进的航标,渴望成功没错,关键是得其法。正如博弈,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三、机遇和挑战并存,把握正确的航向
“清华的“自强计划”、人大的“圆梦计划”是以特殊的策略补偿这一利益受损的群体。”[2]面对千千万万出身寒门的莘莘学子,这虽然只是“局部治疗”,但至少也让更多立志读书报国的学生看到了希望,相信会有更多名校向他们抛出橄榄枝。与此同时,很多学生仍然抱怨高三的压力,高考的残酷,为各种加分名额而忿忿不平。而城里的学生面对同样巨大的压力,表现得相对比较淡定,实力加上从小良好的教育素养,则是他们较为淡定的资本。高考给予了农村孩子能走进高校继续学习的机会,相信若没有高考,恐怕其间的大多数学生都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相对来说,它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因此我们要感谢高考。
但是在感谢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在四年后能否以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又将通过什么方式来向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不是一群在面对困难、压力时,选择逃避解脱的懦夫,也不是一群因及其渴望成功而采取不当手段的剽窃者。既然有幸得到了机会,那就应该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本领。哪怕到最后没有到达想要的高度,也不会后悔。
然而当他们学有所成即将面临社会检验的时候,面对种种现实的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逃避或者想通过捷径走向成功。记得笔者考上大学那一年,家里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亲戚说“农村的孩子一般能考上二本就不错了”。这话在当时听来是一种讽刺,现在想来却不无道理。现在才知道当我们初中在阶梯教室唯一一次见过叫做多媒体的东西时,城里的小学课堂上都是多媒体教学;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乐趣,每周用班费去买周杰伦的专辑磁带在录音机里一遍遍放,这就是他们仅有的娱乐方式。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有声有色的课堂,没有一流的教学设备,不也考上高中、大学了吗?到后来能走进社会,成为社会精英的又有多少呢?有的是能混口饭,有的则经不起生活考验早早结束花样的青春离开这个世界,有的为了能混出人样,在学术上弄虚作假。或许他们犯错看似个别现象,深思此事背后的不无原因可循:为了生活,在没有其他背景支撑下,抱着侥幸心理,最后东窗事发,牵连一群人。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四、胸中丘壑写于毫端、付诸于行动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更加关注,大大改善了农村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传播知识、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也将进一步提升农村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但是改革的路途还很遥远,需要无数工作者学习者前仆后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教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要经得起诱惑,课堂是传播知识的净土,切不可把功利带入课堂,唯有身正,才可育人。在中小学阶段,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求知观念,良好的学习心态,以及长远的求知视野。切不可在平时的教学考试中让学生产生畸形的竞争心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言行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观。切不可以成绩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及时增加学生视成绩为一切的观念,还会使学生产生畸形的学习心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大学阶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情感观,切不可把社会上世故的一套一套理论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学到真本领,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将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是其终身的向导。时代飞速发展,若家长们用自己那个时代的育人观念来要求孩子,可能会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也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今不少孩子从小就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让孩子的成长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作为远在他乡的父母,除了定期关心孩子的成绩,更多的应该是其心理健康成长,若孩子没有大才大德,就不应该要求他们要干出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一份,盲目增加孩子的成长压力,更多的只需要他们长大后不能做危害社会的事,健康快乐即可。至于将来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身上。
作为学生,要下定决心,充满信心,持以恒心,韧心前进;从小就应该以一个豁达开朗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积极进取,不卑不亢。在中小学阶段,成绩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切不可将其视为天,理性分析每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整理成错题集,时常反思,对于同学的请教,慷慨大方,在给他人讲解过程中自己也会有所收获。既获得知识,又增进友谊名何乐而不为呢。在大学阶段,除了要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外,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求学态度,学到过硬本领,通过学校良好资源开阔视野,走的更远。
我辈杰出英才,同学们仍需努力。成功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适用于任何时代。
参考文献:
[1]梁晨,李中清.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J].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2):115
[2]叶铁桥,田国磊.超级中学垄断一流大学生源寒门子弟比例下降[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