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古筝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古筝的人数越来越多,音乐学院增加了招生名额,普通高职院校也增设了古筝艺术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古筝特长的学生。在我国,古筝艺术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处于摸索阶段,高职院校艺术古筝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等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处于全球化时代,多元音乐文化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主流,我国高职院校艺术古筝专业更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认真思考艺术古筝教学的改革方向,为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我国器乐艺术的代表,古筝在上千年的漫长发展中,在欣赏、创作、教学传播等方面都形成了丰富的体系,发展至今,更是成为各地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专业课程。古筝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古筝演奏技能,还要掌握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建立多元音乐文化观,形成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做好古筝传承人的角色。同时,艺术古筝的教学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要进行合理的改革创新,迎合当代社会多元化的审美需要,如果只是一味地固守传统不思求变,势必将会被潮流淘汰。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艺术古筝教学进行改革。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对于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来说,古筝专业学生除了学习乐器的技能之外,还要对中国的乐器史、音乐发展史有所了解,学习中国乐器史、古筝史、艺术实践等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使演奏水平进入更高的文化层次,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例如,不同的古筝风格流派有不同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等,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理论储备,就没法掌握好各种风格的乐曲,在演奏中就无法体现乐曲中所表达的文化情感,这对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是极其不利的。现今,很多古筝专业的学生虽然在考级路上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专业道路上无法走得更远,这就是重艺技、轻修养的结果。有形而无神的演奏是走不远的,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古筝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民族音乐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情感,开拓学生更广阔的音乐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除了从学校专业课程中增强学生的艺术文化底蕴,还可以组织音乐会和学术讲座、欣赏高水平的古筝演奏等让学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古筝艺技,提高自身鉴赏水平的同时吸取各家的长处,丰富自身的演奏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二、对古筝基础技巧的创新训练
高职院校艺术古筝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决定了学生在古筝学习中,古筝演奏的基本功和技巧训练应更加给予重视。虽然古筝培训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古筝教育市场上专业优秀的师资其实并不多。所以,古筝专业的学生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和技巧,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古筝教师,承担起传播古筝文化的重责。学生在古筝艺术发展的路径上一般分为古筝创作和古筝演奏两种,对高职院校艺术古筝专业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与古筝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所以古筝演奏方面是学生需要着重训练的一环。例如,在演奏技法上,一直以来,小指都处于“闲指”的地位,小指作为大指摇指的支撑点只做辅助性用途,但在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影响下,现在的古筝技巧教学中出现了“快速指序”,极大地提升了小指的使用率,使小指与中指、大指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说明了对传统技巧的创新能使演奏技巧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关于演奏形式,传统的古筝演奏一直是以独奏的形式进行,但古筝走向世界舞台后,逐渐尝试与其他民族乐器甚至是西方乐器相融合,使古筝的舞台表现力得到更大的发掘和展现。例如,何占豪的《临安遗恨》就是古筝与钢琴相结合的作品,王中山的《暗香》是古筝与大提琴的协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技巧的训练时,也可以与时俱进,创新古筝的演奏形式,在夯实基本功的同时开阔艺术视野。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艺术是具有生命的,通过艺术作品的连接,欣赏者可与创作者产生跨时空的共鸣,可通过作品感受到创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在古筝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语言、画面等多感官的情境刺激,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乐曲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和感情内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在古筝创作上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战台风》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台风肆掠大地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台风的威力与无情,感受人类在大自然的灾害中是多么的渺小,接下来再欣赏《战台风》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场景,在对比中,学生更能体会到台风的可怕和工人拼搏的精神。同时,教师要对作品进行分段讲解,给学生教授演奏技巧,《战台风》第一部分为了表现码头工人高涨热烈的劳动氛围,演奏者运用了快速的双手弹奏手法;第二部分要重现台风来袭,在疾风暴雨中码头工人顽强对抗的场面,演奏者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的强烈刮奏手法进行表现,并运用扣摇、扫摇等演奏技巧;第三部分是慢板段落,旋律逐渐舒缓下来,表现了工人在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最后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呼应,表现了台风过后码头工人恢复往日热闹的劳动场面。学习完毕后,教师再请学生分享自我感悟,最后让学生尝试模仿练习,按照自己对古曲的理解重新演绎作品,摸索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
四、创新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当下的高职院校艺术古筝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特别是授课方式亟需改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集体授课方式,但是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较大的差异,随着古筝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越发显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上顾此失彼,会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发展出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教师可采取一对一、小组和集体教学,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安排,集体教学解决的是课堂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如古筝演奏的方法、基本要求和相关的文化历史背景,这类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集体教学传授给学生。在小组课中,学生要学习的主要是合奏、重奏,教师可把掌握程度相仿的学生组成一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且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演奏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协调,增强团体意识和提高解决演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而一对一的教学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出现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协调发展。三种授课方式穿插进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五、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艺术实践的机会
古筝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一是现场的演奏,二是实际的工作实践。学校要多组织、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古筝演奏比赛,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提高抗壓能力,在和不同水平演奏者的相互切磋中磨砺自己,自我修正、自我进步,使自身的演奏水平在竞技中稳步提高。学校还应支持、鼓励学生举办个人演奏会,锻炼个人的艺术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也为日后走入社会在行业竞争中增添更多的优势。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在毕业前还要经历实习阶段,实习正是检验学生几年所学的最后阶段,高职院校要与其他教育机构展开合作,输送应届毕业生进行实习,适应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同时巩固了演奏技巧,在大量的实训中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为进入社会做好最后的铺垫工作。
六、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古筝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繁、杂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需要广大教育者投入更多的智慧思考如何对现行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创新改革,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现代古筝教育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古筝教师,甚至是艺术家。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我国器乐艺术的代表,古筝在上千年的漫长发展中,在欣赏、创作、教学传播等方面都形成了丰富的体系,发展至今,更是成为各地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专业课程。古筝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古筝演奏技能,还要掌握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建立多元音乐文化观,形成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做好古筝传承人的角色。同时,艺术古筝的教学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要进行合理的改革创新,迎合当代社会多元化的审美需要,如果只是一味地固守传统不思求变,势必将会被潮流淘汰。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艺术古筝教学进行改革。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对于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来说,古筝专业学生除了学习乐器的技能之外,还要对中国的乐器史、音乐发展史有所了解,学习中国乐器史、古筝史、艺术实践等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使演奏水平进入更高的文化层次,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例如,不同的古筝风格流派有不同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等,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理论储备,就没法掌握好各种风格的乐曲,在演奏中就无法体现乐曲中所表达的文化情感,这对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是极其不利的。现今,很多古筝专业的学生虽然在考级路上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专业道路上无法走得更远,这就是重艺技、轻修养的结果。有形而无神的演奏是走不远的,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古筝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民族音乐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情感,开拓学生更广阔的音乐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除了从学校专业课程中增强学生的艺术文化底蕴,还可以组织音乐会和学术讲座、欣赏高水平的古筝演奏等让学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古筝艺技,提高自身鉴赏水平的同时吸取各家的长处,丰富自身的演奏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二、对古筝基础技巧的创新训练
高职院校艺术古筝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决定了学生在古筝学习中,古筝演奏的基本功和技巧训练应更加给予重视。虽然古筝培训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古筝教育市场上专业优秀的师资其实并不多。所以,古筝专业的学生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和技巧,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古筝教师,承担起传播古筝文化的重责。学生在古筝艺术发展的路径上一般分为古筝创作和古筝演奏两种,对高职院校艺术古筝专业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与古筝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所以古筝演奏方面是学生需要着重训练的一环。例如,在演奏技法上,一直以来,小指都处于“闲指”的地位,小指作为大指摇指的支撑点只做辅助性用途,但在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影响下,现在的古筝技巧教学中出现了“快速指序”,极大地提升了小指的使用率,使小指与中指、大指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说明了对传统技巧的创新能使演奏技巧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关于演奏形式,传统的古筝演奏一直是以独奏的形式进行,但古筝走向世界舞台后,逐渐尝试与其他民族乐器甚至是西方乐器相融合,使古筝的舞台表现力得到更大的发掘和展现。例如,何占豪的《临安遗恨》就是古筝与钢琴相结合的作品,王中山的《暗香》是古筝与大提琴的协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技巧的训练时,也可以与时俱进,创新古筝的演奏形式,在夯实基本功的同时开阔艺术视野。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艺术是具有生命的,通过艺术作品的连接,欣赏者可与创作者产生跨时空的共鸣,可通过作品感受到创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在古筝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语言、画面等多感官的情境刺激,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乐曲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和感情内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在古筝创作上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战台风》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台风肆掠大地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台风的威力与无情,感受人类在大自然的灾害中是多么的渺小,接下来再欣赏《战台风》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场景,在对比中,学生更能体会到台风的可怕和工人拼搏的精神。同时,教师要对作品进行分段讲解,给学生教授演奏技巧,《战台风》第一部分为了表现码头工人高涨热烈的劳动氛围,演奏者运用了快速的双手弹奏手法;第二部分要重现台风来袭,在疾风暴雨中码头工人顽强对抗的场面,演奏者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的强烈刮奏手法进行表现,并运用扣摇、扫摇等演奏技巧;第三部分是慢板段落,旋律逐渐舒缓下来,表现了工人在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最后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呼应,表现了台风过后码头工人恢复往日热闹的劳动场面。学习完毕后,教师再请学生分享自我感悟,最后让学生尝试模仿练习,按照自己对古曲的理解重新演绎作品,摸索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
四、创新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当下的高职院校艺术古筝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特别是授课方式亟需改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集体授课方式,但是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较大的差异,随着古筝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越发显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上顾此失彼,会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发展出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教师可采取一对一、小组和集体教学,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安排,集体教学解决的是课堂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如古筝演奏的方法、基本要求和相关的文化历史背景,这类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集体教学传授给学生。在小组课中,学生要学习的主要是合奏、重奏,教师可把掌握程度相仿的学生组成一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且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演奏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协调,增强团体意识和提高解决演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而一对一的教学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出现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协调发展。三种授课方式穿插进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五、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艺术实践的机会
古筝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一是现场的演奏,二是实际的工作实践。学校要多组织、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古筝演奏比赛,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提高抗壓能力,在和不同水平演奏者的相互切磋中磨砺自己,自我修正、自我进步,使自身的演奏水平在竞技中稳步提高。学校还应支持、鼓励学生举办个人演奏会,锻炼个人的艺术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也为日后走入社会在行业竞争中增添更多的优势。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在毕业前还要经历实习阶段,实习正是检验学生几年所学的最后阶段,高职院校要与其他教育机构展开合作,输送应届毕业生进行实习,适应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同时巩固了演奏技巧,在大量的实训中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为进入社会做好最后的铺垫工作。
六、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古筝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繁、杂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需要广大教育者投入更多的智慧思考如何对现行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创新改革,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现代古筝教育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古筝教师,甚至是艺术家。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