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zsx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在这个问题上,有些班主任习惯用说教、讲道理的方式,结果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经过有效的训练,对比克拉克55条规则的成功训练案例分析身边的教育,习惯训练有法可循、有规可循,重要的是要坚守训练的理念。
  关键词:养成教育;习惯培养;训练
  从我校推行鞠躬礼这样一个事例谈起,当看到班级学生没有按要求主动行鞠躬礼的时候,有些班主任习惯采取的措施可能就是批评、提醒等讲道理式的说教——“怎么没礼貌呢?我不是在班上多次提醒了吗,见到人要主动行礼,你看××做得多好……”总认为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养成礼貌问候的习惯。可令我纳闷的是,那些道理在这些学生身上似乎不起作用,然后班主任反复地讲道理,不停地抱怨,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灌输道理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青少年情绪心理学者宋承昊说:“教育孩子应该讲究科学,而不是讲哲学,讲道理。”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关于习惯的养成,叶圣陶明确指出:“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一项技能的养成需要训练,不断学,不断练才能成为好习惯。”研读全美明星教师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书中创造教育奇迹55个细节,无一不是经过老师精心训练而成。现摘录几条以说明。
  “我花了很长时间训练我的学生用眼睛与人沟通……”
  “为此,我做了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聆听别人的发言。”
  “这次讨论之后,我们还进行了实景演练……”
  我们一方面羡慕其他班的学生能有良好的习惯,抱怨自己班级的学生难以调教,另一方面又看不上这些微乎其微的训练。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天生就形成的,同样,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后天的养成训练。也许有班主任会说,他们也进行了训练,可就是效果不明显,管不了多长时间。那么,如何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找寻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下面对比分析克拉克的训练案例和我们身边的教育实例,以此来探询问题的答案。
  一、实施有效的训练
  (一)知识渗透
  前面讲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讲道理培养出来的,并不是说不用讲道理。叶圣陶先生说:“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原则就是这个道理,实践必不可少,该讲的道理必须讲,关键是把握讲的技巧。克拉克向学生讲道理的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克拉克:在训练学生“用眼睛和人沟通”这一规则时,为了增加规则的可信度,说明其重要性,他告诉学生:“如果眼睛不停地往上方瞟的话,就说明你正在说谎。”“如果你的眼睛看着别处或盯着地板,那就说明你对自己所说的话并不确信,或者根本不是事实。”哪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说的话是在撒谎呢?这样的“引经据典”让学生有意识地回避错误的动作,引导他们向规则靠拢。
  现象一:“听到没有?你怎么又忘了?不是告诉过你吗?”看到学生违反了规则,班主任用手指着学生说。
  不厌其烦的唠叨充塞了孩子的耳朵,学生如何能听得进去?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甚至抗拒的心理。对比空洞的说教,有根有据的知识渗透或有趣味的故事、小品的引入才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记住规则。
  (二)方法引领
  现象二:课堂上,一学生没头没脑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不满意了:“回答问题要完整,真是教都教不会!”
  克拉克:“第一步,重复问题,并给出你的答案;第二步,给出你认为的理由;第三步,支持你的答案;第四步,复述问题并下结论……”面对不知如何完成回答问题的学生,他给予了如上清晰明了的步骤提示。
  可操作的方法指引让学生可以效仿,而模糊的指责只能让学生自责,丧失信心。
  (三)以身示范
  克拉克:“我与学校里所有的员工打招呼的时候,都抱着友善和尊敬的态度,我带好了头,学生做起来也毫不费劲。”为了训练孩子们和校园里管理员、工人等常被忽略的人群打招呼,克拉克这样为孩子做示范。
  现象三:
  班主任指着地上的纸屑,招手让学生过来,责问道:“看见垃圾怎么不主动捡起来呢?”
  我教過的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在日记里曾写过这样的场景:“今天,我看见某老师经过花坛的时候,随手向草地上扔了一個纸团,老师不是常对我们说要爱护环境吗?”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实践演练
  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意思是要重视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培养习惯。这一理念在克拉克的教育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克拉克:发现学生忘了“主动询问他人表示关心”规则,没有主动询问他人时,他叫回学生,明确告诉孩子:“嘿,我刚才是表示对你的周末如何感兴趣,你要给我一个同样礼貌的反馈呀!”然后让学生再来一遍。除了在生活中训练,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克拉克会针对规则需要设计专门的场景,也就是模拟场景训练。正是这些大量的训练让学生逐渐记住了规则,从而养成了稳固的习惯。
  现象四:班主任发现学生违规,或远远叫一声,“下次记得啊!”学生应答一声“记住了!”老师满足了。
  两相对比,殊不知缺少一个“重做”训练的动作,让学生又少了一次实践的机会,学生还会得到被包容的机会。习惯养成怎能不打折扣?
  二、坚守训练的概念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训练是教了以后再做,一直做,直到养成了习惯才叫训练成功;不清楚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无法训练孩子的;光教没有用,训练才有用。一定要反复做,直到习惯了。如果你不持续训练下去,以后你会更麻烦,所以训练一定要贯穿始终,半途而废的训练比没有训练更糟糕。看看克拉克是如何“不畏阻力,强力推行”他认定的规则。
  克拉克: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只要学生没有对我表示感激,我就把东西(奖品)从他们手中拿走……我当时心里很难过,可我既然定下了这条规矩,就不能出尔反尔,我不得不提醒自己坚持。
  现象五:
  看着刚刚还在自己面前走得好好的队伍,班主任离开后的转眼功夫,队伍就变样了,班主任抱怨:“这些学生真不自觉!”
  班主任接到家长的投诉,因惩罚一个学生不守规则,家长质疑,有没有必要这样做?老师退却了。
  孙云晓说:“每次都这样,你在是这个样子,你不在也是这个样子,这才叫做训练成功。”学生人前人后两个样的表现,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坚持训练,宽松的标准和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习惯养成的变形,使习惯培养的周期变得不确定。而克服来自于各方压力包括自己的“心软”,坚守规则的神圣,坚守训练的概念,通过严厉的约束和强硬的监督,反复练习,还有什么规则不能实施成功呢?
  克拉克在分享55条规则训练过程时,说“每一条都被实践检验过”,每一条无一例外都用到了“大量训练”“一次又一次”“磨炼”类似的字眼;他综合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并郑重其事地把它们发挥到极致,让55条规则刻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他毫不隐晦训练过程充满艰辛,但始终坚持不放弃。对比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教育案例,完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3[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08.
  [2]罗恩·克拉克.优秀是教出来的[M].汪颖,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孙云晓.好方法教出好孩子[M].青岛出版社出版,2010-10.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课程视角下,小学数学应该在情境设置中聚焦学生,在自主合作中锻造学生,在探究延伸中拓展学生,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数学课堂。教师应该尽最大可能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让孩子们的学习力、自主力、扩展力等思维因子一一登场,以此让课堂多姿多彩,让数学教学更富朝气,更加生机勃勃。  关键词:情境设置;自主合作;拓展延伸  好的数学课堂离不开这样一些要素:孩子们沉浸在新颖活泼的情境中学得有滋有味,在自主
写作指导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少,阅历经验浅,期望他们写就长篇大论当然是不可能的,在最初的写作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巧妙指导,既让学生对作文不会产生排斥心理畏惧写作,也让学生对写作保持兴趣,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情感,能够充分感知“我手写我心”的酣畅淋漓,更能够在写作中任意驰骋自己思维的马驹,放飞想象,创新更为新颖、独到、特色的文学作品。不过,在现实写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不
摘 要: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涌进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这类“特殊”的人群走进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离开父母,缺失亲情教育,导致道德意识浅淡、心理问题剧增、安全问题频出等。如何正确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成因 
摘 要:曾有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除了没出生的和已经逝世的,人人都会犯错误。”任何人物(包括伟人)都会犯错误,何况孩子!但每当向办公室同事诉说自己班里一个名叫马××的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对方总会先问道是本地生还是外地生。这令人十分不解,这难道有区别吗?为什么在老师的心里外地生的犯错几率一定高于本地生呢?为什么会觉得外地生天生就是会犯错呢?这些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关键词:流动生;爱;行
摘 要:我国小学体育在课程资源,如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方面仍比较缺乏。因此,作为学校或教师,均应加大对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从而确保小学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具体分析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旨在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完善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灵活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完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
摘 要: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改变的过程。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使小学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推行以“2 2 2”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就更加必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是教育改变的行动过程。近四年的行动研究,从管理改革入手,以文化管理为手段,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创新管理制度,铸造和谐的管理团队。同时强化班主任工作,加大班主任班级管理力度,扩大班级管理的覆盖
摘 要:近年来,加强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以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用微课作为切入点,并通过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概述了微课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研究。  关键词:微课;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作用  一、微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小学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
【案例背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这个时代背
摘 要:针对课文的特点,以文为本,抓住“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单元主题和“读课文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我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与文本对话,注重展开多方面的言语实践,创设多元体验的学习型阅读课堂。  关键词:以文为本;阅读;教学反思  一、给阅读课堂多一份“读者”的情怀  自己做个好“读者”。“教材是沉睡着的。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沉睡着的情感唤醒。”作为语文教师,首先
摘 要: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中普及程度最高、最大众化、最简便的一种教学形式,不受经济条件、地域等限制,适合所有学校、所有班级,极易提高有效性。主要探究提高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助力小学生歌唱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有效性  歌唱教学是组成小学音乐的重要部分,是以美育为中心的音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而有效的歌唱教学要求教师满足学生音乐认知需求,提高学生处理音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