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调查问卷分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a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课题研究的实施,通过对调查情况的分析,数据表明,利用文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课题;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20-02
  2012年本课题组申报了题为《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在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化研究与实践》的院级课题,获得了河池学院2012年教改课题立项。目前已经实施了近两年,根据进展的情况,课题组认为调查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对实施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为后期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一、资料与方法
  本课题组于2014年3月1日~4月1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院多个开设有文学课程的院系进行了调查。涉及文传学院、化生学院、政法学院、电信学院、数计学院的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思政、历史、会计、生计、生科、应物、信息工程、数计、数数等五个院系的十二个专业的24个基础班级。文理科学生基本上各占一半。
  二、问卷与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100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设置了20个题目,分别从文学的特质、人的心理机制以及老师的主导等方面进行调查。在选项后边的数据是针对1000分问卷通过人工统计得出的调查数据。
  1.你是否认为一个人的健康包含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①是(98%) ②不是( ) ③不确定(2%)
  2.心理健康在一个人的人生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吗?
  ①是(95%) ②不是( ) ③不确定(5%)
  3.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不断净化和加强的内循环机制吗?
  ①是(90%) ②不是( ) ③不确定(10%)
  4.良好的礼仪品质是否是一个人有修养的标志?
  ①是(92%) ②不是( ) ③不确定(8%)
  5.良好的礼仪品质的形成是否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强化?
  ①是(98%) ②不是( ) ③不确定(2%)
  6.人的善恶是非悲悯之心除了与生俱来之外,后天的教育是不是更能够使其提升到一个高的层面?
  ①是(96%) ②不是( ) ③不确定(4%)
  7.文学是可以陶冶情操的?
  ①可以(100%)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 )
  8.文学是可以塑造性情的(如知书达理)?
  ①可以(98%)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2%)
  9.文学是可以培养气质的(如腹有诗书气自华)?
  ①可以(100%)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 )
  10.文学是可以舒缓心情的(如当烦闷的时候看看书、看看电影、电视、听听歌曲、写写说说)?
  ①可以(100%)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 )
  11.你自身品格的形成是否受到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寓言、电影、电视、流行歌曲、格言、谚语等)的影响?
  ①是(95%) ②不是(2%) ③不确定(3%)
  12.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①可以(96%)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4%)
  13.老师讲述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讲述他们奋斗的历程或坚毅的品质时是否激励了你?
  ①是(100%) ②不是( ) ③不确定( )
  14.在文学教学中老师用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讲述人生的道理和行为的规范是否更容易接受或受到感染?
  ①是(95%) ②不是(2%) ③不确定(3%)
  15.你在文学课堂上除了了解文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外,是否还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如对心灵的洗涤和冲击,激发人向上向善等)?
  ①是(90%) ②不是(4%) ③不确定(6%)
  16.你对人对事的原则和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有一部分来自于老师的教导?
  ①是(96%) ②不是(2%) ③不确定(2%)
  17.这些教导是否有一部分是文学的潜移默化?
  ①是(90%) ②不是(6%) ③不确定(4%)
  18.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能够更直接地展现善恶美丑是非曲直,是更生动的礼仪(品德修养)课堂?
  ①是(92%) ②不是(3%) ③不确定(5%)
  19.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课堂上老师将德育、美育融入到文学课堂,对同学们正确地认识自身、他人和世界是否有帮助?
  ①是(95%) ②不是(2%) ③不确定(3%)
  20.你在接触文学课程的过程中,希望老师除了传授专业的知识之外还进行多学科(文史哲、心理健康、礼仪品质)的渗透吗?
  ①希望(92%) ②不希望( ) ③无所谓(8%)
  三、分析与讨论
  从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选择“是”、“可以”、“希望”这样的肯定性选项的占绝大多数,这些结果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倾向,学生对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的,对其作用也是不予否认的,对文学渗透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是认可的。这就说明了利用文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是完全可行的。
  本课题的构想和依据是来源于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在这个意见中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过程,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基于这个精神,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论证,一致认为文学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再现,文学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是人类和民族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结晶,而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又是密不可分的,是人的良好素养的双重表现,相辅相成。如果说文学教育的基础是智育,那么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教育则是属于德育和美育的范畴,将文学教育和心理健康、礼仪品质教育结合,也就是将智育和德育、美育相结合,更大化地发挥了文学教育的功能。   而将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渗透到文学课堂之中就当今的社会现状而言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而言处在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既是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成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对个体和社会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从表面上看,大学生已经成年了,但成年并不代表成人。他们更多的表现为生理的成熟,而事实上心理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在当今城市独生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时代,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扮演的多是过分参与或基本消失的角色,这些孩子的心理机制的健全和礼仪品质的形成来自于家庭的不占绝大多数,更多的是来自于学校和社会。甚至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清楚或不认可的,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任务,孩子受教育是学校应该负起的责任而不是家长。有的家长认为家庭只供孩子吃饭穿衣,智力的开发、知识的传授、品格的形成是老师的应负的责任;有的家长抱有孩子只要读好书或不闹事就行的心理,至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和礼仪的品质是完全忽略的。家长的错误认识,导致家庭、学校、社会的链条不能很好地链接,在这种教育链条断裂的模式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无形是加重了,教师往往要扮演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那么如何在学生中扮演好这两种身份无疑成为了当今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课题组要做的事情。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教育,而是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格的教育。蔡元培先生早在1922年写的《教育独立议》中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的完善与健全是义不容辞的。通过对问卷统计的数据可见,被调查的同学90%以上认可人的健康包含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也认可一个人良好的礼仪品质是人的良好的道德修养的表现,也认可文学不仅能开导和调整心情,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性格,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有相应的榜样或名言激励自己成长。学生更渴望在文学作品或文学课堂上接收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也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文学课堂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学生动形象的优势,既可以成为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适应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注重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春风化雨般无形地渗入到课堂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得民族优秀的文化和品质内化成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成为使其受用终身的内在精神财富。
  基金项目:河池学院2012年教改课题《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在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化研究与实践》(2012EA007)。
  作者简介:课题主持人:农迎春(1972-),女(壮族),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公关礼仪》等的教学。课题组成员:李琨(1965-),女,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影视文学》等的教学;邓国琴(1971-),女,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研究以及《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学与礼仪》等的教学;韦璇(1977-),女,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以及《现代汉语》、《大学语文》等的教学;黄艳(1984-),女,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古代文学研究以及《古代文学史》等的教学;曹绍平(1979-),男,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的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跨地域职业流动加速等原因,导致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出现了弊端,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了符合中国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发展了二十多年,但究竟服务质量水平如何尚无可知。因此本文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大连市沙河口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评估,为社区居
摘要:通过对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和国内某高校材料科学基础的本科课程体系,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对两校存在的教学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国内某高校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52-02  美国俄亥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实现语言知识与言语技能转化之间的平衡,文章以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阶段应以两条主线贯穿教学过程,以功能的实现为明线,以语法体系规则为暗线,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结合,以实现初级阶段既打好理论基础又最大程度获得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言知识;言语技能;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开发的障碍,并以某中职院校开展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为例,通过引入行业专家授课和实验实训项目临床化,破除现阶段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进程中专业老师缺乏、设备滞后等障碍,为中职医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明新方向。  关键词:中职;院校合作;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23-02  一、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软件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出发,在对企业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企业需求、现代教学理论和高校教育改革,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应用技能为导向的软件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基础英语EGP教学模块与软件专业英语ESP教学模块相结合、与时俱进的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软件专业;英语教学;ESP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本文从培养模式、教师资源以及招生对象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现有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几点切合实际的可行性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实践和动手的能力,适应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校企协同;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5-0
摘要: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每个星期都要值两次中午班,受日本“食育”启发,便尝试着把班主任工作、语文綜合实践活动和食育结合起来,组织孩子体验农村夏收劳动,做学校的“小帮厨”,六一儿童节动手包饺子活动,,让孩子们懂得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要有正常的有规律的饮食生活,要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培养孩子的快乐用餐以及对于食物的感恩。  关键词:日本食育;吃饭;感恩的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种仪式化的状态,阻碍了教学活动地顺利进行。哲学学科因其特点在突破传统仪式化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占有优先地位。因此,从学科特点出发,用个性化教学模式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哲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哲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哲学;仪式化教学;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93-02
摘要:学生在大量地、高品位地阅读、观察积累素材,并有意识地将所学、所读、所背的消极积累有意识地勤加运用,学会积极语言表达的技巧以及从“被迫式”的写作氛围转变为“我要写”的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赋到沧桑句便工”。  关键词:消极积累;积极语言;理念寓于其中;语言输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34-0
摘要:新时期新阶段,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不断上升。从营造先进校园文化、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不同方面,都逐渐凸显出内涵校园文化品牌打造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浙江省2007年以来开展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评比活动的八十余项成果入手分析,探讨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从中提炼出“文化育人”的规律性启示。  关键词: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文化育人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