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宏观社会需求和微观个人需求两个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开设法语辅修专业的必要性。认为开设法语辅修专业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广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地方高校;法语辅修专业;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凭借天时地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和出国(留学)移民传统,使得外语在这一地区成为了大学生们未来发展的必备武器。由于历史等原因,浙江省的专业外语教学语种单一,除英语外就是日语,而其他小语种,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只有个别院校开设有本科专业。全省的专业外语教学,无论是教学层次,还是语种数量,不仅无法与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他省市相比,就是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也处于落后的局面。这与当地的经济国际化水平和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我们以温州大学为视角,以法语为对象,借助需求分析理论,从宏观社会需求和微观个人需求两个方面探讨在现阶段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法语辅修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小语种教学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浙江省法语教学现状
除浙江大学等几所老牌高校外,全省绝大部分的本科院校为改革开放后创建或合并升格而成的地方高校。外语本科教学历史一般较短,如温州大学1996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1998年开始(二外)法语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省100多所各类高等教育机构里,大约只有25所开设有不同形式的法语课程(公共法语、二外法语、英法双语、辅修法语等)。到2010年止,设立法语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浙江大学(1993年)、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和越秀外国语学院(民办、2008年)。而日语本科专业则达到了近20个,基本上所有的外国语学院都设有日语专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外国语学院,如温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等,都设立了日语本科专业,但尚未开设二外法语课程。小语种中,形成如今“日语一统天下”的局面,纵然有地域、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但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发展,对具有更广阔前景的法语缺乏正确的认识,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最近几年来,浙江先后有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计划创办法语本科专业,皆因师资问题而一时难以如愿。在邻近的上海和江苏大力发展法语教学的今天,浙江省的法语教学却惨淡经营,举步维艰,其现状令人心痛。高学历、高职称法语教师的匮乏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法语专业的创立和发展。像温州大学这样一所新近成立的地方高校,其办学特色和定位是服务地方,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在积极筹办法语本科专业的同时,认清形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法语辅修课程,满足部分学生学习法语的需求,同时为地方培养具有相当法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不仅是立足当前、改变现状的权宜之计,更是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的重大抉择。
二、开设法语辅修专业的需求分析
为了从宏观社会需求和微观个人需求阐明设立法语辅修专业的必要性,我们有必要先简单解释一下需求分析的含义。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需求分析这一理念的运用虽然颇为普遍,但在不同专业、不同层面,其含义不尽相同。在企业管理专业,需求分析多用于员工培训中,主要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培训专业人士等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对受训的组织及人员的培训目标、知识结构、技能状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这些组织或人员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如何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就是了解学习者学习这一语言的动机和目的,需要学习哪些语言知识或技能,以及需要学习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它使得语言课程与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目标群体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成为可能,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语言学习而言,需求分析是在语言教学中首先要进行的阶段,是了解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并根据需求的强弱程度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Richards et al.1985)。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类。社会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政府部门或政治目的的需求,二是社会机构,如公司、学校或其他用人单位的需求。个人需求主要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一门语言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值)和未来的职业需求(对未来职业在知识、技能、外语使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就具体外语课程来讲,针对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则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和动机等现状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等。
1、开设法语辅修专业是满足社会对懂法语的各类专业人才目前和未来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项事业的交往也更加直接、深入。这为当代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的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温州地区乃至浙江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掌握一种以上外语,特别是小语种的复合型人才。
温州是著名的侨乡,欧洲的法国、比利时等国是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经贸关系的法语国家,也是温州移民比较集中的区域,尤其是巴黎,已经有近15万温州人在那里生活。世界各地的“温州人”已成为温州发展经济的独特“品牌”,也是温州与外界联系与交往的纽带。无论是政府间的交往与合作,还是经贸往来与民间交流,都需要一大批既懂当地语言、又有专长的高级人才。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温州更是私营企业的“天堂”。与公有制企业相比较,私营企业的运营机制更灵活、营销方式更活跃。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温州商品;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资本。相比欧美等成熟市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非洲更是充满着无限商机。温州人是中国人中最早注意到其经济新大陆价值的群体,也是21世纪最初十年在这片土地上获利最大的中国赢家。温州的轻工产品物美价廉,在当地备受欢迎;温州人在非洲各地兴建“商贸城”、投资办厂、开发自然资源(木材加工、采矿等)、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等。发展滞后但充满活力的非洲,为温州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非洲大陆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28个以法语为官方语言或通用 语言。在浙江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进程中,既通晓法语,又懂专业(如财会、商贸、建筑、农林、通信、地矿、能源、电力等)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紧缺。国内人才市场上,既有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比比皆是,但法语的境况却非常尴尬:法语专业毕业生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科学素养相当欠缺,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2008年,浙江一家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想招聘几个具有建筑工程一般知识的法语人员,他们跑了国内几所外语院校,最终也没能找到合适的毕业生。该公司在阿尔及利亚拥有巨大的建筑工程合同,长期需要一大批既懂建筑又懂法语的专业人才。开设法语辅修课程,让理工科学生学习法语,在他们中间培养专业加法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是顺应市场、满足需求的重大决策。20世纪50至70年代,为了援助非洲的需要,我国政府对一大批科技人员进行了法语培训,这些人后来成为了我国与法语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力量。经验和事实证明,法语加理工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只能在理工科学生中培养,法语专业的学生只能辅修商务、旅游、法律、新闻等人文类专业(武汉大学法语系曾于20世纪90年代尝试在法语专业学生中培养科技法语人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法语+商务”和“法语+法律”的培养模式却获得成功)。我们目前最缺的是前者。温州及浙江省的外贸生产企业在迈向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在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外语+技术”、“外语+管理”、“外语+金融”等高级复合型人才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而小语种加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得的稀缺资源。
就使用的范围和应用的广度来讲,法语是继英语之后第二大国际通用语言。因其规范严谨,国际上众多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法律文书等都是用法文表述的。此外,在国际贸易领域,很多母语或通用语言为法语的外国客商不大会或不太愿意讲英文,遇到这样的客户,若能用法语与之交流,则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因此而亲近。因此,既懂英语又懂法语的双外语人才是温州的外贸企业目前和长远都大量需求的人才。
2、开设法语辅修专业是满足学习者个人的需求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以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对高等教育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入学时就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希望在本专业之外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辅修第二专业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青睐。我们开设法语辅修课程正是顺应了部分学生的这一需求。辅修法语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两类学生:一是英语专业学生;二是其他专业学生,主要包括国际商务、法律、文学等人文类及部分理工科学生。地方院校所培养的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时主要有三个去向:一是当中小学教师;二是在政府部门相关领域从事行政工作;三是在企业、外贸等领域做业务工作。温州地方生源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出国留学。在温州地区,无论是教育系统还是政府部门,所需人员已非常有限,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还是要到外向型生产企业或外贸公司去就业。目前市场上单一英语人才的供求已趋于饱和,英语加法语等小语种的双外语人才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由于受课时和课程性质的限制,二外法语教学不可能使学生达到语言运用的水平。法语辅修课程注重语言基础的打造,加强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运用法语进行一般性工作,如商务会谈、市场考察、国际会展、一般文件翻译等。同时,还为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英法双语学生不仅有机会就读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的商科、新闻、管理等热门专业,还可以在留学或移民加拿大时拥有语言优势。理工科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英语外,如果还能掌握法语,那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科技和工程领域里,懂法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比法语专业毕业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并不缺少一般的法语专业人才,稀缺的是既懂法语又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在留学法国和加拿大等法语国家或地区时,既有专业又掌握了法语的理工科学生较法语专业学生更受欢迎,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的机会也要多得多。
3、开设法语辅修专业是满足地方高教改革发展之需要
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融合地方元素,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既要顺应地方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专业教育也必须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具体地说,外语专业教育要努力满足社会对各类外语人才和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求,并从这一目的出发确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方向。法语等小语种,由于受到师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在短期内开展高规格的专业教学。因此,法语辅修专业的创立实际上应视为学校主动探索适应当地社会需要和改革专业设置、进行专业改造的尝试,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的外语人才。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关键词:地方高校;法语辅修专业;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凭借天时地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和出国(留学)移民传统,使得外语在这一地区成为了大学生们未来发展的必备武器。由于历史等原因,浙江省的专业外语教学语种单一,除英语外就是日语,而其他小语种,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只有个别院校开设有本科专业。全省的专业外语教学,无论是教学层次,还是语种数量,不仅无法与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他省市相比,就是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也处于落后的局面。这与当地的经济国际化水平和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我们以温州大学为视角,以法语为对象,借助需求分析理论,从宏观社会需求和微观个人需求两个方面探讨在现阶段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法语辅修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小语种教学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浙江省法语教学现状
除浙江大学等几所老牌高校外,全省绝大部分的本科院校为改革开放后创建或合并升格而成的地方高校。外语本科教学历史一般较短,如温州大学1996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1998年开始(二外)法语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省100多所各类高等教育机构里,大约只有25所开设有不同形式的法语课程(公共法语、二外法语、英法双语、辅修法语等)。到2010年止,设立法语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浙江大学(1993年)、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和越秀外国语学院(民办、2008年)。而日语本科专业则达到了近20个,基本上所有的外国语学院都设有日语专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外国语学院,如温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等,都设立了日语本科专业,但尚未开设二外法语课程。小语种中,形成如今“日语一统天下”的局面,纵然有地域、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但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发展,对具有更广阔前景的法语缺乏正确的认识,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最近几年来,浙江先后有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计划创办法语本科专业,皆因师资问题而一时难以如愿。在邻近的上海和江苏大力发展法语教学的今天,浙江省的法语教学却惨淡经营,举步维艰,其现状令人心痛。高学历、高职称法语教师的匮乏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法语专业的创立和发展。像温州大学这样一所新近成立的地方高校,其办学特色和定位是服务地方,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在积极筹办法语本科专业的同时,认清形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法语辅修课程,满足部分学生学习法语的需求,同时为地方培养具有相当法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不仅是立足当前、改变现状的权宜之计,更是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的重大抉择。
二、开设法语辅修专业的需求分析
为了从宏观社会需求和微观个人需求阐明设立法语辅修专业的必要性,我们有必要先简单解释一下需求分析的含义。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需求分析这一理念的运用虽然颇为普遍,但在不同专业、不同层面,其含义不尽相同。在企业管理专业,需求分析多用于员工培训中,主要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培训专业人士等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对受训的组织及人员的培训目标、知识结构、技能状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这些组织或人员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如何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就是了解学习者学习这一语言的动机和目的,需要学习哪些语言知识或技能,以及需要学习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它使得语言课程与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目标群体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成为可能,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语言学习而言,需求分析是在语言教学中首先要进行的阶段,是了解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并根据需求的强弱程度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Richards et al.1985)。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类。社会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政府部门或政治目的的需求,二是社会机构,如公司、学校或其他用人单位的需求。个人需求主要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一门语言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值)和未来的职业需求(对未来职业在知识、技能、外语使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就具体外语课程来讲,针对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则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和动机等现状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等。
1、开设法语辅修专业是满足社会对懂法语的各类专业人才目前和未来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项事业的交往也更加直接、深入。这为当代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的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温州地区乃至浙江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掌握一种以上外语,特别是小语种的复合型人才。
温州是著名的侨乡,欧洲的法国、比利时等国是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经贸关系的法语国家,也是温州移民比较集中的区域,尤其是巴黎,已经有近15万温州人在那里生活。世界各地的“温州人”已成为温州发展经济的独特“品牌”,也是温州与外界联系与交往的纽带。无论是政府间的交往与合作,还是经贸往来与民间交流,都需要一大批既懂当地语言、又有专长的高级人才。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温州更是私营企业的“天堂”。与公有制企业相比较,私营企业的运营机制更灵活、营销方式更活跃。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温州商品;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资本。相比欧美等成熟市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非洲更是充满着无限商机。温州人是中国人中最早注意到其经济新大陆价值的群体,也是21世纪最初十年在这片土地上获利最大的中国赢家。温州的轻工产品物美价廉,在当地备受欢迎;温州人在非洲各地兴建“商贸城”、投资办厂、开发自然资源(木材加工、采矿等)、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等。发展滞后但充满活力的非洲,为温州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非洲大陆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28个以法语为官方语言或通用 语言。在浙江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进程中,既通晓法语,又懂专业(如财会、商贸、建筑、农林、通信、地矿、能源、电力等)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紧缺。国内人才市场上,既有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比比皆是,但法语的境况却非常尴尬:法语专业毕业生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科学素养相当欠缺,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2008年,浙江一家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想招聘几个具有建筑工程一般知识的法语人员,他们跑了国内几所外语院校,最终也没能找到合适的毕业生。该公司在阿尔及利亚拥有巨大的建筑工程合同,长期需要一大批既懂建筑又懂法语的专业人才。开设法语辅修课程,让理工科学生学习法语,在他们中间培养专业加法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是顺应市场、满足需求的重大决策。20世纪50至70年代,为了援助非洲的需要,我国政府对一大批科技人员进行了法语培训,这些人后来成为了我国与法语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力量。经验和事实证明,法语加理工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只能在理工科学生中培养,法语专业的学生只能辅修商务、旅游、法律、新闻等人文类专业(武汉大学法语系曾于20世纪90年代尝试在法语专业学生中培养科技法语人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法语+商务”和“法语+法律”的培养模式却获得成功)。我们目前最缺的是前者。温州及浙江省的外贸生产企业在迈向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在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外语+技术”、“外语+管理”、“外语+金融”等高级复合型人才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而小语种加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得的稀缺资源。
就使用的范围和应用的广度来讲,法语是继英语之后第二大国际通用语言。因其规范严谨,国际上众多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法律文书等都是用法文表述的。此外,在国际贸易领域,很多母语或通用语言为法语的外国客商不大会或不太愿意讲英文,遇到这样的客户,若能用法语与之交流,则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因此而亲近。因此,既懂英语又懂法语的双外语人才是温州的外贸企业目前和长远都大量需求的人才。
2、开设法语辅修专业是满足学习者个人的需求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以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对高等教育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入学时就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希望在本专业之外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辅修第二专业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青睐。我们开设法语辅修课程正是顺应了部分学生的这一需求。辅修法语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两类学生:一是英语专业学生;二是其他专业学生,主要包括国际商务、法律、文学等人文类及部分理工科学生。地方院校所培养的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时主要有三个去向:一是当中小学教师;二是在政府部门相关领域从事行政工作;三是在企业、外贸等领域做业务工作。温州地方生源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出国留学。在温州地区,无论是教育系统还是政府部门,所需人员已非常有限,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还是要到外向型生产企业或外贸公司去就业。目前市场上单一英语人才的供求已趋于饱和,英语加法语等小语种的双外语人才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由于受课时和课程性质的限制,二外法语教学不可能使学生达到语言运用的水平。法语辅修课程注重语言基础的打造,加强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运用法语进行一般性工作,如商务会谈、市场考察、国际会展、一般文件翻译等。同时,还为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英法双语学生不仅有机会就读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的商科、新闻、管理等热门专业,还可以在留学或移民加拿大时拥有语言优势。理工科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英语外,如果还能掌握法语,那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科技和工程领域里,懂法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比法语专业毕业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并不缺少一般的法语专业人才,稀缺的是既懂法语又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在留学法国和加拿大等法语国家或地区时,既有专业又掌握了法语的理工科学生较法语专业学生更受欢迎,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的机会也要多得多。
3、开设法语辅修专业是满足地方高教改革发展之需要
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融合地方元素,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既要顺应地方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专业教育也必须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具体地说,外语专业教育要努力满足社会对各类外语人才和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求,并从这一目的出发确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方向。法语等小语种,由于受到师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在短期内开展高规格的专业教学。因此,法语辅修专业的创立实际上应视为学校主动探索适应当地社会需要和改革专业设置、进行专业改造的尝试,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的外语人才。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