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校中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x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将近2亿,他们的背后是多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每8个城镇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但是现在的教育中,大量资金投入到农村,农村学生到城市上学,没有享受到政府给予的优质教育资源。城区学校建设跟不上农村学校,城区学校农民工子女的条件不如农村孩子,这些孩子虽然生活在城市但脱离农民子弟应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孩子能否在城市中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顺利融入城市文化,关乎社会和谐、教育公平。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这个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关注整体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影响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和重要支撑。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其均衡发展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长期不平衡发展,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以及某些政策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基础教育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当前,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二、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
  在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农民工子女入学势必挤占一部分城市教育资源,这就意味着城市教育负担的加重、当地子女所占教育资源的摊薄。由于学位有限,加上招收农民工子女会新增许多教育问题,一些学校、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抵触情绪,潜意识里排斥外来农民工子女,总是设置较高的入学门槛。一些农民工甚至偏激地认为要通过“关系”才能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学。 因此,各地政府应积极降低入学门槛,增强入学政策的透明度、规范性,制定出台文件,让农民工子女顺利入学。
  三、政府投入定向倾斜,优先改善涉农学校办学条件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学生人数剧增,名优学校与民工子女聚集的学校学位都感到紧张,而划拔的教育经费有限,先顾哪一头呢?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建议由省级财政对本地区的义务教育全面负起责任,切实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问题。要积极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对接收农民工的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予以适当补助。每学期可结合学生学籍变化,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财力保证。各级政府要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标准拨付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逐步增长;对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收取学费,并逐步免收杂费。财政部门对相关学校财务管理要实行校财局管,对学校经费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实行动态管理。要适时调整适应义务教育基本需求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工资标准、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四、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着力推进人文关怀,积极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就学环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要对农民工子女学习和生活上进行优待。针对农民工普遍无暇顾及子女学习的特点,学校要建立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和生活情况,增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办理农民工子女转出转入手续时要实行优待,实行即来即办,特殊情况实行先入学后办理手续,切实保证农民工子女不因转学而影响学习。在农民工子女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和初中升高中时要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待,统一发给相应的义务教育证书和毕业证书,享受同等的指标生和加、降分优惠政策。
  五、变城镇化进程思路,让农民工成为当地城市主人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不是户口改为城镇。城镇化是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是盖大楼、修马路就能简单解决的。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质量的着力点就是要以人为本,核心是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首先要对即将进入劳动领域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让广大农民工进入城市后能顺利融入,不至于造成不稳定因素。第二,要对已就业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建议各级政府把农民工岗位培训作为职工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要真正发挥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作用。第三,提高农民工的法制意识,让广大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不至于对城市造成不稳定因素。第四,要打破现有户籍制度,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让他们真正拥有主人意识,真正促进城市化建设。
  总之,城市学校中农民工子女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国家的未来。对转型期出现的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保证他们公平接受教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否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难题的破解,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只要进一步加大现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问题就不难解决。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然而从教学实践看,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容易忘,记不牢;书写或使用时,不是增减笔画,就是用别字代替。  那么如何让学生认得清、读得准、记得牢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低年级识字任务重,但不能因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当今校园,诵读经典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能够熏陶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关键词:诵读经典 以人为本 提升素养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经典是我们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积淀,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
期刊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文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教学应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一年级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乐学、会学、自主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在寄宿制学校,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起初几周的教学中不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他们正处在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中,思维很活跃,对小学生活充满着兴趣,语文课本内容差不多老师还没有讲,
期刊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读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学生广泛阅读,能从读的实践中掌握读的能力,认识中华文化的广博,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阅读这么
期刊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自主识字。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然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方法名目繁多,选择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切实有效呢?在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面、线、点”的复习法做一简要探讨。  一、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所谓“面”,即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
期刊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喜欢上朗读?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以下五法行之有效:  一、正确姿势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  正确的朗读姿势很重
期刊
贾谊的《过秦论》(上)仅仅用八百多字的篇幅,就囊括了一百六十多年的诸侯纷争与王朝兴衰的人物事件,它在叙事方面可谓凝练而又不失生动、概括而又气势雄浑。每次备课总有新的启发,《过秦论》的叙事与史实不尽相同,其实这正是作者的写作用心所在,下面试就备课时的感受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舍轻就重,寓理于事  作者开篇直接从秦孝公切入,舍弃了秦国以前的漫长历史。秦孝公在位二十四年,其间事情的千头万绪可想而知,而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的要求,许多教育部门、学校都收入了具有特色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这表明相关部门、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仅仅是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数量上的要求,而实现学生课外阅读从量到质的提升,便成了我们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把学生
期刊
摘 要:本文概括了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授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在现行课本中使用的一些例子。还针对中学生的能力分析了历史地图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地图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地图 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育  不少历史老师的授课大都重视对教材中文字的讲解与分析,而普遍忽视了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实,各种类型的地图也是历史教学中的内容。在我国古代,有些学者就很重视运用历史地图,有“左图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