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化检验属于临床检验医学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检验结果与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均息息相关,因此,控制生化检验质量至关重要。人们比较熟悉的生化检验包括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血脂检验、血糖检验、电解质检验等,涉及的常见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等。其实,临床生化检验并非人们思想观念所认知的那么简单,唯有确保各个检验环节正确无误,才可得到准确结果,达到临床检验意义,以下简单从检验各环节入手探讨保证检验质量的措施。
1 实验样本的分离与检测操作
实验样本的及时分离与检测是保证获取正确结果的基础与前提。例如,部分生化检验需要通过测定NADH向NAD转化率获取结果,均会受到血液存放时间的干扰,其原因主要由于血液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红细胞会利用血清内糖分完成无氧酵解,形成丙酮酸,而丙酮酸会促进NADH向NAD转化,造成结果的错误升高。另外,糖酵解期间,血液内葡萄糖会发生5%-7%的下降,所以,在进行此类生化检验时,应同临床做好充分沟通,保证样本的及时送检,尽量缩小对结果的影响。
2 抗凝剂的运用
当前,临床比较常用的抗凝药剂主要包括肝素、EDTA-2K、枸盐酸纳等,一些抗凝药剂对某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抗凝剂。例如:在进行总胆汁酸、岩藻糖糖甘酸指标检验时,就不可选用肝素作为抗凝剂,这是由于肝素会导致试剂浑浊,从而影响吸光度,造成结果错误偏高。因而,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试剂的说明及注意事项,提高样本采集质量。
3 仪器用水
仪器用水质量与生化检验结果密切联系,在检测离子项目时,如钙离子、镁离子、铜离子、铁离子等,应保证仪器用水符合相关要求。目前,尽管多数医院生化检验设备均自带制水系统,然而该系统仅可以制取离子水,制取完成的水在一段时间后水质会出现改变,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产水电阻,数值超标及时更换水机滤芯,不然很容易出现因水中富含离子而造成电导较高问题。而利用该水冲洗设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再例如,在检验血氨等指标时,一旦水质较差,设备内氨成分较高,会造成结果的偏差。
4 试剂的使用
(1)参数的正确设置
生化分析仪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人工设定,例如样本剂量、试剂剂量、光波波长、延迟时间、分析时间等具体信息。举例来说,在使用肌酐苦味酸测定方式时,碱性环境下延迟时间设定为50s,则苦味酸能够与乙酰乙酸等试剂发生快速反应,从而产生红色的产物。而如果将延迟时间更改为120s后,碱性环境下的苦味酸则还能对自身的反应产生干扰,因此进行肌酐苦味酸检验时延迟时间必须控制在50s至60s之间,可有效降低后续慢性反应对早期快速反应产物的干扰,可保证肌酐测量值的准确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检验试剂的说明书中标注的设置参数均是经过无数次实验后获得的合理指标,但在实际应用时需结合实验室设备运行状态、样本情况等综合考量,可在指标波动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参数。
(2)校准液的正确使用
目前由厂家直接配套的校准液只能针对单一分析方式使用,即便同一分析项目运用不同分析方式所使用的校准液也需要更换,不能出现混用的情况。举个例子,使用胆红素钒酸盐法检验过程中如使用重氮法的校准液,对分析结果会造成明顯影响,导致结果准确度下降。有时也会出现同一分析方式,但校准液生产厂家不同,分析结果也会出现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应从经验中总结出适合自己所在实验室的校准液,要求各影响因素均降到最低。
(3)开瓶的稳定性
在考量检验用试剂本身稳定性时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为开瓶稳定性,在实际检验当中,大多数试剂在开瓶置于分析仪内后均需要定时定标,例如ALP、TP等呈碱性的分析试剂,其在开瓶后会自主吸收空气当中的CO2,以使试剂本身趋于中性,如长时间未进行定标校准,则使用该试剂进行的分析结果就会出现误差。很多实验室均为图省事,开瓶后长时间不进行定标,使得分析结果误差率大幅提升。因此,在分析设备内存放的试剂量应以日常1d至2d用量为宜,如放置时间过长需及时校准或更换。
(4)不同批号试剂的混用
在不同批号试剂均剩余不多时,将其混合在一起使用是试剂工作中常出现的情况,也是降低实验室运营成本的方法之一。但由于不同批号试剂在生产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试剂内的酶活性就会明显不同,如想要混合使用就必须在混合后进行定标或校准,以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加之试剂开瓶后难以避免地会被粉尘、细菌等污染,尤其是细菌对实际影响较大,虽然少部分试剂生产时会加入防腐剂以保持稳定,但防腐剂的含量和作用均有限,而绝大多数的试剂并没有加入防腐剂。因此,不建议对不同批号试剂进行混合使用,如不得不混合则必须重新定标后才能使用。
总之,想要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就需要由样本的分离与检验、抗凝剂的使用、仪器用水的控制、试剂的正确使用等多方面入手予以质量控制,唯有如此,才可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精度,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1 实验样本的分离与检测操作
实验样本的及时分离与检测是保证获取正确结果的基础与前提。例如,部分生化检验需要通过测定NADH向NAD转化率获取结果,均会受到血液存放时间的干扰,其原因主要由于血液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红细胞会利用血清内糖分完成无氧酵解,形成丙酮酸,而丙酮酸会促进NADH向NAD转化,造成结果的错误升高。另外,糖酵解期间,血液内葡萄糖会发生5%-7%的下降,所以,在进行此类生化检验时,应同临床做好充分沟通,保证样本的及时送检,尽量缩小对结果的影响。
2 抗凝剂的运用
当前,临床比较常用的抗凝药剂主要包括肝素、EDTA-2K、枸盐酸纳等,一些抗凝药剂对某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抗凝剂。例如:在进行总胆汁酸、岩藻糖糖甘酸指标检验时,就不可选用肝素作为抗凝剂,这是由于肝素会导致试剂浑浊,从而影响吸光度,造成结果错误偏高。因而,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试剂的说明及注意事项,提高样本采集质量。
3 仪器用水
仪器用水质量与生化检验结果密切联系,在检测离子项目时,如钙离子、镁离子、铜离子、铁离子等,应保证仪器用水符合相关要求。目前,尽管多数医院生化检验设备均自带制水系统,然而该系统仅可以制取离子水,制取完成的水在一段时间后水质会出现改变,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产水电阻,数值超标及时更换水机滤芯,不然很容易出现因水中富含离子而造成电导较高问题。而利用该水冲洗设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再例如,在检验血氨等指标时,一旦水质较差,设备内氨成分较高,会造成结果的偏差。
4 试剂的使用
(1)参数的正确设置
生化分析仪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人工设定,例如样本剂量、试剂剂量、光波波长、延迟时间、分析时间等具体信息。举例来说,在使用肌酐苦味酸测定方式时,碱性环境下延迟时间设定为50s,则苦味酸能够与乙酰乙酸等试剂发生快速反应,从而产生红色的产物。而如果将延迟时间更改为120s后,碱性环境下的苦味酸则还能对自身的反应产生干扰,因此进行肌酐苦味酸检验时延迟时间必须控制在50s至60s之间,可有效降低后续慢性反应对早期快速反应产物的干扰,可保证肌酐测量值的准确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检验试剂的说明书中标注的设置参数均是经过无数次实验后获得的合理指标,但在实际应用时需结合实验室设备运行状态、样本情况等综合考量,可在指标波动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参数。
(2)校准液的正确使用
目前由厂家直接配套的校准液只能针对单一分析方式使用,即便同一分析项目运用不同分析方式所使用的校准液也需要更换,不能出现混用的情况。举个例子,使用胆红素钒酸盐法检验过程中如使用重氮法的校准液,对分析结果会造成明顯影响,导致结果准确度下降。有时也会出现同一分析方式,但校准液生产厂家不同,分析结果也会出现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应从经验中总结出适合自己所在实验室的校准液,要求各影响因素均降到最低。
(3)开瓶的稳定性
在考量检验用试剂本身稳定性时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为开瓶稳定性,在实际检验当中,大多数试剂在开瓶置于分析仪内后均需要定时定标,例如ALP、TP等呈碱性的分析试剂,其在开瓶后会自主吸收空气当中的CO2,以使试剂本身趋于中性,如长时间未进行定标校准,则使用该试剂进行的分析结果就会出现误差。很多实验室均为图省事,开瓶后长时间不进行定标,使得分析结果误差率大幅提升。因此,在分析设备内存放的试剂量应以日常1d至2d用量为宜,如放置时间过长需及时校准或更换。
(4)不同批号试剂的混用
在不同批号试剂均剩余不多时,将其混合在一起使用是试剂工作中常出现的情况,也是降低实验室运营成本的方法之一。但由于不同批号试剂在生产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试剂内的酶活性就会明显不同,如想要混合使用就必须在混合后进行定标或校准,以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加之试剂开瓶后难以避免地会被粉尘、细菌等污染,尤其是细菌对实际影响较大,虽然少部分试剂生产时会加入防腐剂以保持稳定,但防腐剂的含量和作用均有限,而绝大多数的试剂并没有加入防腐剂。因此,不建议对不同批号试剂进行混合使用,如不得不混合则必须重新定标后才能使用。
总之,想要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就需要由样本的分离与检验、抗凝剂的使用、仪器用水的控制、试剂的正确使用等多方面入手予以质量控制,唯有如此,才可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精度,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