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改
革;重点;关系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66—01
经过十多年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相比之下,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首先是校长、教师的观念落后;其次是课堂教学改革只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最后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不够。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现状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好几个重点
1.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个“隐形”的工程,是个深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自身反思和实践来推动,从对抗到接受、从接受到言说、从言说到行动;从开始做到做得好,转变的方式应该是和风细雨的,而不是轰轰烈烈、疾风暴雨式的。
2.理念的形成。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有一个先进的理念指导,盲目行为的结果就是将学生变成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品和牺牲品。我们要广泛地学习和总结经验,形成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发展的课改理念。
3.教研组的建设。学校要成立教研组织机构,各学科都要配备学校专职的教研员,负责本学科教学改革;教研组要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按时召开研例会,教研活动要常态化,抓好教研活动的延伸推进。
4.教案的设计。认真地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设计科学、适合不同学生的教案;落实学生预习;做好上课一切准备工作。
5.自主学习的引导。教师要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学生发展能力的平台和媒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识这个过程,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提高读、写、算、创新、自我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6.合作小组的建立。首先要做好学生座位的安排,成绩的优中差、男女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其次,要做好组内分工,并进行专门训练,培养小组成员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合作作风,不要投机取巧、流于形式的花架子。
7.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作为教师,我们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个性有差异、知识面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发展的需求不同,如果教师用统一的教法面对他们教学,这就是一种不公平。因此,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准确地掌握他们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教法因材施教。
8.抓好两个延伸。一是课前延伸:要认真落实好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课前除了写好导学案外,还要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好课前应当由学生完成的活动、实验等。二是课后延伸:首先要重视作业布置的质和量。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后续保障。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精心设计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作业。其次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并整理课堂中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便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弥补课堂不足。最后,及时地总结和反思,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
9.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评价主体由评价教师转移到评价学生。没有评价的新机制,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十分艰难的。所以,课堂评价不仅要有教导处的课堂评价体系,还应有科任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体系。只有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师生教学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迅速提高。
10.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课堂,重点在评价,但管理在校长。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校长带头,全员参与,科学管理,联动推进,不能单靠教师,也不能单靠课堂。同时要建立保障制度和长效机制,依靠校长的行政手段,使教学管理机制真正得以有序开展、长效运行。
二、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整体参与与分类推进的关系。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认真思考,根据情况分类推进,不可搞一刀切。
2.学习先进经验与校本经验结合的关系。既要认真学习借鉴改革的成功经验,又要吸收本校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两者结合,把先进经验内化为教学行为,推陈出新。
3.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为了追求形式化的热闹的气氛,不是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其内涵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海量阅读的关系。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基本环节的关系。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落实于教学基本环节之中,二者不矛盾。课堂教学是过程,只有合理、科学、有效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环节,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率。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
编辑:郭裕嘉
革;重点;关系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66—01
经过十多年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相比之下,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首先是校长、教师的观念落后;其次是课堂教学改革只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最后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不够。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现状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好几个重点
1.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个“隐形”的工程,是个深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自身反思和实践来推动,从对抗到接受、从接受到言说、从言说到行动;从开始做到做得好,转变的方式应该是和风细雨的,而不是轰轰烈烈、疾风暴雨式的。
2.理念的形成。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有一个先进的理念指导,盲目行为的结果就是将学生变成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品和牺牲品。我们要广泛地学习和总结经验,形成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发展的课改理念。
3.教研组的建设。学校要成立教研组织机构,各学科都要配备学校专职的教研员,负责本学科教学改革;教研组要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按时召开研例会,教研活动要常态化,抓好教研活动的延伸推进。
4.教案的设计。认真地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设计科学、适合不同学生的教案;落实学生预习;做好上课一切准备工作。
5.自主学习的引导。教师要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学生发展能力的平台和媒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识这个过程,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提高读、写、算、创新、自我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6.合作小组的建立。首先要做好学生座位的安排,成绩的优中差、男女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其次,要做好组内分工,并进行专门训练,培养小组成员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合作作风,不要投机取巧、流于形式的花架子。
7.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作为教师,我们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个性有差异、知识面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发展的需求不同,如果教师用统一的教法面对他们教学,这就是一种不公平。因此,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准确地掌握他们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教法因材施教。
8.抓好两个延伸。一是课前延伸:要认真落实好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课前除了写好导学案外,还要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好课前应当由学生完成的活动、实验等。二是课后延伸:首先要重视作业布置的质和量。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后续保障。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精心设计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作业。其次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并整理课堂中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便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弥补课堂不足。最后,及时地总结和反思,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
9.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评价主体由评价教师转移到评价学生。没有评价的新机制,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十分艰难的。所以,课堂评价不仅要有教导处的课堂评价体系,还应有科任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体系。只有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师生教学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迅速提高。
10.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课堂,重点在评价,但管理在校长。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校长带头,全员参与,科学管理,联动推进,不能单靠教师,也不能单靠课堂。同时要建立保障制度和长效机制,依靠校长的行政手段,使教学管理机制真正得以有序开展、长效运行。
二、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整体参与与分类推进的关系。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认真思考,根据情况分类推进,不可搞一刀切。
2.学习先进经验与校本经验结合的关系。既要认真学习借鉴改革的成功经验,又要吸收本校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两者结合,把先进经验内化为教学行为,推陈出新。
3.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为了追求形式化的热闹的气氛,不是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其内涵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海量阅读的关系。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基本环节的关系。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落实于教学基本环节之中,二者不矛盾。课堂教学是过程,只有合理、科学、有效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环节,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率。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