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对当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引导十分有必要,论文从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分析出发,试图找到引导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引导研究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称“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日发布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同时,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个小时,近三成手机阅读接触者喜爱“言情”类小说。”①由以上报道数据可看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现状依然堪忧,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阅读量。当代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创新者和开拓者,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提高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素养利国利民。
第一章 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
谢冕先生在《文学经典的魅力不会消失》一文中这样写道”“文学从来都是庄严的、崇高的”,“文学以审美的方式表达人生,它的审美作用、它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文学经典代表了我们民族文学的成就,是经过历代读者长期反复阅读鉴赏而筛选出来的文学精华”②。短短几句话指出了文学对于人的巨大作用,也点明了文学经典的地位。
然而当代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第二章 我的体会
一、我对阅读的看法
在新媒体炙手可热的时代,随处可见阅读。公交、地铁、客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上,人们用手机、IPAD、KINDLE、电纸书等各种工具在进行着阅读活动,但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人恐怕不多。钱理群先生曾经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观点更是振聋发聩。对很多大学生而言,读书,读文学经典更是只是一種奢望。
二、我的阅读体会
诸如《尤利西斯》、《局外人》、《禁闭》等现代小说笔者初次阅读的时候甚至没有通读到结尾。大量的意识流描写,跳跃的思维活动,不连贯的情节,不知所云的独白让笔者苦不堪言。作为中文系的学生,笔者读得时候都十分艰难,更何况是平日接触文学类作品不多的理工科学生。
第三章 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原因剖析
造成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下几个:
一、目的上的功利化追求:考试宝典,职场法则,处世真经
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张,大学生不再像之前那样在人才市场上凤毛麟角,。以往大学生毕业后即可分配工作,根本无须担心就业问题,且当时市场化发展远不如如今程度之高,各式电子产品远不像如今这样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书,尤其是读文学经典作品被作为一代人的纯粹精神信仰和心灵追求的时代已然过去。
二、方式上的新传媒影响:片段化,影视化,电子化,图像化
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网络小说如今拥有大批拥趸。文学创作的门槛一再降低,穿越、科幻、修仙、游戏、耽美等种类繁多的作品不断涌现,在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环境中,文学经典的阅读状况更加堪忧。
三、接受上的无意识被动性:媒体传播引导,市场推波助澜
市场经济下,金钱利益的推动成为市场的追求导向。各大网络文学网站为了抢夺读者资源,签约优秀写手可谓是煞费苦心。有了读者,有了作者,各大网络文学网站赚了个盘满钵满,殊不知将经典文学推到了更为尴尬的境地。
第四章 如何引导和改变当前大学生经典阅读习惯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从建立和谐校园环境入手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文学艺术与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密切相关③。可见环境在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1.借助校园社团活动提倡文学经典作品阅读
要想引导当代大学生多阅读文学经典作品,创造和谐的文化校园环境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如,建立电影社团多放映文学经典改编而来的电影;话剧社团多演出文学经典作品改编而来的话剧;读书社团多举办“读书节”或“读书周”活动,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设置读书类固定奖项,定期评选等。
2.课程安排,教学内容鼓励文学经典作品阅读
在大学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也可以作相应政策性倾斜,如在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院校课程设置上加强文学经典学习,多开设相关学习鉴赏类专业课和公选课,这样理工科类学生文学素养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有所提升。
(二)重视主流媒体的导向引导
各大媒体的引导对于刺激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经典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媒体的导向作用如果可以得到更大更加合理的发挥,一定能引导更多大学生关注文学经典。
二、注重对大学生群体阅读兴趣培养
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自身素质较高,若能很好的引导,养成阅读文学经典的习惯并不算太难。很多学生课余时间很多但苦于对相关文学经典作品并不了解,便很难深入阅读,久而久之,深奥的文学经典则更加无人问津。主体没有主动阅读的兴趣,则文学名著阅读活动的持续寸步难行。大学生群体是文学经典接受的重要一方,如果我们采取合适的方式并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更好的宣传文学经典,让更多的好书找到合适的读者。
注释:
①http://www.jyb.cn/book/dssx/201504/t20150422_619758.html.
②谢冕.文学经典的魅力不会消失[N],《北京日报》2001-01-10.
③[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
参考文献:
[1]千仲明.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学阅读引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37-38.
[2]许军娥.从阅读文学经典的视角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8,02:159-161.
关键词: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引导研究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称“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日发布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同时,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个小时,近三成手机阅读接触者喜爱“言情”类小说。”①由以上报道数据可看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现状依然堪忧,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阅读量。当代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创新者和开拓者,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提高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素养利国利民。
第一章 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
谢冕先生在《文学经典的魅力不会消失》一文中这样写道”“文学从来都是庄严的、崇高的”,“文学以审美的方式表达人生,它的审美作用、它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文学经典代表了我们民族文学的成就,是经过历代读者长期反复阅读鉴赏而筛选出来的文学精华”②。短短几句话指出了文学对于人的巨大作用,也点明了文学经典的地位。
然而当代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第二章 我的体会
一、我对阅读的看法
在新媒体炙手可热的时代,随处可见阅读。公交、地铁、客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上,人们用手机、IPAD、KINDLE、电纸书等各种工具在进行着阅读活动,但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人恐怕不多。钱理群先生曾经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观点更是振聋发聩。对很多大学生而言,读书,读文学经典更是只是一種奢望。
二、我的阅读体会
诸如《尤利西斯》、《局外人》、《禁闭》等现代小说笔者初次阅读的时候甚至没有通读到结尾。大量的意识流描写,跳跃的思维活动,不连贯的情节,不知所云的独白让笔者苦不堪言。作为中文系的学生,笔者读得时候都十分艰难,更何况是平日接触文学类作品不多的理工科学生。
第三章 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原因剖析
造成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下几个:
一、目的上的功利化追求:考试宝典,职场法则,处世真经
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张,大学生不再像之前那样在人才市场上凤毛麟角,。以往大学生毕业后即可分配工作,根本无须担心就业问题,且当时市场化发展远不如如今程度之高,各式电子产品远不像如今这样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书,尤其是读文学经典作品被作为一代人的纯粹精神信仰和心灵追求的时代已然过去。
二、方式上的新传媒影响:片段化,影视化,电子化,图像化
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网络小说如今拥有大批拥趸。文学创作的门槛一再降低,穿越、科幻、修仙、游戏、耽美等种类繁多的作品不断涌现,在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环境中,文学经典的阅读状况更加堪忧。
三、接受上的无意识被动性:媒体传播引导,市场推波助澜
市场经济下,金钱利益的推动成为市场的追求导向。各大网络文学网站为了抢夺读者资源,签约优秀写手可谓是煞费苦心。有了读者,有了作者,各大网络文学网站赚了个盘满钵满,殊不知将经典文学推到了更为尴尬的境地。
第四章 如何引导和改变当前大学生经典阅读习惯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从建立和谐校园环境入手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文学艺术与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密切相关③。可见环境在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1.借助校园社团活动提倡文学经典作品阅读
要想引导当代大学生多阅读文学经典作品,创造和谐的文化校园环境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如,建立电影社团多放映文学经典改编而来的电影;话剧社团多演出文学经典作品改编而来的话剧;读书社团多举办“读书节”或“读书周”活动,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设置读书类固定奖项,定期评选等。
2.课程安排,教学内容鼓励文学经典作品阅读
在大学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也可以作相应政策性倾斜,如在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院校课程设置上加强文学经典学习,多开设相关学习鉴赏类专业课和公选课,这样理工科类学生文学素养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有所提升。
(二)重视主流媒体的导向引导
各大媒体的引导对于刺激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经典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媒体的导向作用如果可以得到更大更加合理的发挥,一定能引导更多大学生关注文学经典。
二、注重对大学生群体阅读兴趣培养
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自身素质较高,若能很好的引导,养成阅读文学经典的习惯并不算太难。很多学生课余时间很多但苦于对相关文学经典作品并不了解,便很难深入阅读,久而久之,深奥的文学经典则更加无人问津。主体没有主动阅读的兴趣,则文学名著阅读活动的持续寸步难行。大学生群体是文学经典接受的重要一方,如果我们采取合适的方式并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更好的宣传文学经典,让更多的好书找到合适的读者。
注释:
①http://www.jyb.cn/book/dssx/201504/t20150422_619758.html.
②谢冕.文学经典的魅力不会消失[N],《北京日报》2001-01-10.
③[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
参考文献:
[1]千仲明.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学阅读引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37-38.
[2]许军娥.从阅读文学经典的视角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8,02: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