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命题所坚持的立场是以立德树人,导向是服务选拔,要求是让试题质量得到提高,本次的试题突出了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在对主干基础知识考查进行强调的同时,还注重了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方面的培养,试题难度合理,所达到的考试效果符合开始的预期。从试卷结构、试题区分度和考试形式这几个方面看,它和以前一样有着很强的延续性。考试试题紧紧围绕着课标和考试说明,从高远新颖的角度上实现了把思想素养、学科能力和主干基础知识统一到一起的考核目标。
一、落实《考纲》内容,关注历史思维
在修订《考试大纲》之后,历史学科对历史思维方法和过程方面的考查变得更加注重,2017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关注考生在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方面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例如,第23题中给出了两段材料,通过这两段材料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进行了对比,同时让考生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这两个运动是西方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针对“科学的人文主义”讲述自己的评价。本题富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强调学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理解。本题同样是结合课本但是又高于課本的。在选修部分的4道题中涉及了重点热点,对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例如24题A,结合了孝文帝改革材料,凸出了文化交融存在的重要性;24题B,给出了华盛顿的例子,他在制宪会议中处于领袖地位,但他不要国王的位置而是选择担任权利受制约的总统这一職位,这体现了华盛顿的高尚品质;24题C结合了《清史稿》里面孙中山的描述,让学生学会该如何对《清史稿》问题进行看待;24题D,对罗马建筑的成就和对帝国巩固的作用进行了考查。
二、凸显育人功能,关注历史能力
今年的历史试卷能够凸显出该学科的育人作用。如,在试卷中的21题中把视点定为“海外贸易持续性活跃”和“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关系,这和我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契合度非常高;第22题是探索我国的“道路”这一问题,对我国民族独立和想要国家强调的愿望进行了体现,这和我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相契合的;在第24A题中,主题是“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通过这一主题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进行考查,通过这一题对民族团结和相互学习的理念进行了体现。
今年的历史试卷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在选择题中很多对时空观念进行了关注,对特殊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反映。第7、9、20题在进行解答时,就要把特定时空和史实联系起来,把特定对象放到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考查。第9题对历史分析能力进行了考查。第24C题是一道主观题,对史学方法进行了考查,第22题是一篇小论文,考查了历史综合素养。
三、突出核心价值观,关注历史素养
今年历史试题在对素材进行选取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凝聚大家的力量,从而使正确的价值观得以形成。
在21题使用了一份材料作为导入,材料讲的是海外贸易一度活跃和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通过材料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白银从外海流入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就会使学生自觉的对我国鸦片战争时期白银外流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本题和我国“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契合度非常高。22题的主题是民国时知识分子为国家未来道路担忧,对印度和日本不同发展道路的背景进行对比,之后通过陈衡哲1924年发表的《西洋史》来讲述中国被列强瓜分的事件,努力去找“可以自救并且有自尊的全新道路”,让考生基于此写一篇280字左右的论文。这对我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进行了弘扬,和我们的“中国梦”是相契合的,这一题考查了学生在唯物史观下对历史知识进行使用来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所讲的内容,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对问题进行解决。
四、弘扬中国文化,关注历史情感
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要对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在党的带领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历史试题要强调对先进和优秀文化进行弘扬。
今年的试卷中,主观题所使用的素材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例如有白话文、原始材料、外交生命和真实语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我们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情境,这样的历史感非常强。例如第1题,青铜器从开始的使用作用改变为象征权力的东西;第2题,汉武帝规定钱币由国家专铸,这对中央集权进行了体现;第3题,唐朝三省宰相改变,说明了君权的变动;第4题,孔子和朱熹对“克己”的不同理解,引起了学生对于和课本所讲述的差异的注意;第8题,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内容,这对课本里面的知识进行了弥补;第16题,从全新的角度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进行了考查;第18题和现实联系紧密,对1990至2003年期间的世界经济结构变化进行了列举;第19题,对“全球化”进行细分,使知识内容更加具体,防止了大而化之的现象。
试卷中的主观题创新很多,材料字数大大减少单不影响阅读;必修部分有5段材料,选修部分4段材料,这些材料都很精简,这方便考生进行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
总之,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学科能力,关注历史素养,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及结果能够进行有效评价,是一份质量很高的历史高考试卷。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一、落实《考纲》内容,关注历史思维
在修订《考试大纲》之后,历史学科对历史思维方法和过程方面的考查变得更加注重,2017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关注考生在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方面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例如,第23题中给出了两段材料,通过这两段材料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进行了对比,同时让考生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这两个运动是西方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针对“科学的人文主义”讲述自己的评价。本题富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强调学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理解。本题同样是结合课本但是又高于課本的。在选修部分的4道题中涉及了重点热点,对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例如24题A,结合了孝文帝改革材料,凸出了文化交融存在的重要性;24题B,给出了华盛顿的例子,他在制宪会议中处于领袖地位,但他不要国王的位置而是选择担任权利受制约的总统这一職位,这体现了华盛顿的高尚品质;24题C结合了《清史稿》里面孙中山的描述,让学生学会该如何对《清史稿》问题进行看待;24题D,对罗马建筑的成就和对帝国巩固的作用进行了考查。
二、凸显育人功能,关注历史能力
今年的历史试卷能够凸显出该学科的育人作用。如,在试卷中的21题中把视点定为“海外贸易持续性活跃”和“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关系,这和我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契合度非常高;第22题是探索我国的“道路”这一问题,对我国民族独立和想要国家强调的愿望进行了体现,这和我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相契合的;在第24A题中,主题是“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通过这一主题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进行考查,通过这一题对民族团结和相互学习的理念进行了体现。
今年的历史试卷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在选择题中很多对时空观念进行了关注,对特殊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反映。第7、9、20题在进行解答时,就要把特定时空和史实联系起来,把特定对象放到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考查。第9题对历史分析能力进行了考查。第24C题是一道主观题,对史学方法进行了考查,第22题是一篇小论文,考查了历史综合素养。
三、突出核心价值观,关注历史素养
今年历史试题在对素材进行选取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凝聚大家的力量,从而使正确的价值观得以形成。
在21题使用了一份材料作为导入,材料讲的是海外贸易一度活跃和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通过材料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白银从外海流入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就会使学生自觉的对我国鸦片战争时期白银外流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本题和我国“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契合度非常高。22题的主题是民国时知识分子为国家未来道路担忧,对印度和日本不同发展道路的背景进行对比,之后通过陈衡哲1924年发表的《西洋史》来讲述中国被列强瓜分的事件,努力去找“可以自救并且有自尊的全新道路”,让考生基于此写一篇280字左右的论文。这对我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进行了弘扬,和我们的“中国梦”是相契合的,这一题考查了学生在唯物史观下对历史知识进行使用来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所讲的内容,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对问题进行解决。
四、弘扬中国文化,关注历史情感
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要对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在党的带领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历史试题要强调对先进和优秀文化进行弘扬。
今年的试卷中,主观题所使用的素材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例如有白话文、原始材料、外交生命和真实语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我们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情境,这样的历史感非常强。例如第1题,青铜器从开始的使用作用改变为象征权力的东西;第2题,汉武帝规定钱币由国家专铸,这对中央集权进行了体现;第3题,唐朝三省宰相改变,说明了君权的变动;第4题,孔子和朱熹对“克己”的不同理解,引起了学生对于和课本所讲述的差异的注意;第8题,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内容,这对课本里面的知识进行了弥补;第16题,从全新的角度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进行了考查;第18题和现实联系紧密,对1990至2003年期间的世界经济结构变化进行了列举;第19题,对“全球化”进行细分,使知识内容更加具体,防止了大而化之的现象。
试卷中的主观题创新很多,材料字数大大减少单不影响阅读;必修部分有5段材料,选修部分4段材料,这些材料都很精简,这方便考生进行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
总之,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学科能力,关注历史素养,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及结果能够进行有效评价,是一份质量很高的历史高考试卷。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