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将以语言形式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41-01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为学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由于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既复杂又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化学实验很陌生,与生活距离较远,由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出发,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实施有效策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
1.1 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1.2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
2.培养和强化兴趣,激发求知欲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教师在给学生开始上化学课时,以实验首先展示化学的奥秘世界:(1)把一张已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晾干的挂在黑板上,再用装有3%的氢氨化钠的小喷雾器喷射在白纸上,立即呈现“化学”二字。(2)水中生火(将一小粒白磷投入盛装沸水的烧杯中,用小气筒通入空气)。(3)清水变牛奶,白酒变汽酒。等上述实验使学生情绪高涨,渴望知道其中奥秘,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奥秘,将在化学中学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1 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4.2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
5.课改的初步成效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化学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5.1 教师的转变
5.1.1 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
5.1.2 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5.2 学生的转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总之,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化学启蒙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竭力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并且充分利用化学科特有的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41-01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为学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由于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既复杂又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化学实验很陌生,与生活距离较远,由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出发,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实施有效策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
1.1 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1.2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
2.培养和强化兴趣,激发求知欲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教师在给学生开始上化学课时,以实验首先展示化学的奥秘世界:(1)把一张已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晾干的挂在黑板上,再用装有3%的氢氨化钠的小喷雾器喷射在白纸上,立即呈现“化学”二字。(2)水中生火(将一小粒白磷投入盛装沸水的烧杯中,用小气筒通入空气)。(3)清水变牛奶,白酒变汽酒。等上述实验使学生情绪高涨,渴望知道其中奥秘,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奥秘,将在化学中学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1 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4.2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
5.课改的初步成效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化学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5.1 教师的转变
5.1.1 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
5.1.2 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5.2 学生的转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总之,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化学启蒙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竭力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并且充分利用化学科特有的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