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依存的世界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日子流行声讨“食物里程”:食物从产地到你盘子里所走的路程越长,烧掉的石油也就越多。
  最近,有两位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做出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说“食物里程”的概念“是个存在重大缺陷的可持续发展度指标”,把食物从农庄弄到商店里的碳排放量,只占它一辈子碳排放量的4%;从国外空运食物的碳排放量,只相当于把英国本地产食物冷冻起来的1/10,只相当于顾客从家里到商店去的1/50;把新西兰羊羔用船运到英格兰,耗用的碳排放量是把威尔士羊羔陆运到伦敦的1/4;一朵荷兰玫瑰,在温室培育,又卖到英国去,其碳足迹是肯尼亚玫瑰的六倍,因为肯尼亚玫瑰生长在阳光底下,使用渔场的循环水,利用地热发电,还为肯尼亚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实际上,世界通过贸易相互依存,非但不是什么不可持续的事情,反而是现代生活得以持续的关键。假设你本地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告诉你,他已经有三笔订单了,他要关掉工厂去度假,冬天之前都完成不了你的订单,你只能眼巴巴地干等着;又假设你当地的农民告诉你,去年雨水太多,他今年的面粉产量减半,这下你只好挨饿。但是,现实中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全球化的笔记本电脑和小麦市场让你受益无穷,总有某个地方的某个人能把你需要的东西卖给你,你难得面临短缺的窘境,最多不过是价格略微出现波动罢了。
  例如,2006年到2008年,小麥价格大约涨了三倍,跟1315年到1318年的欧洲一样。14世纪时,欧洲人口密度低,农业产出完全是有机品,“食物里程”也短。铁路出现以前,人民流离失所,变成灾民,一直比从外地进口食物到灾区更容易。相互依存分散了风险。
  早期的经济学家曾对农民就业率的下降趋势惊慌失措。在18世纪的法国,弗朗索瓦·魁奈和跟他同样主张“重农”的学者们认为,制造不会带来财富的增长,而从农业转向工业只会让国家的财富缩水,只有耕作才是真正的创造财富。两个世纪后,也就是20世纪末的工业就业率下降,在经济学家那里造成了同样的恐慌,他们认为服务业偏离了制造这一重要的根本。他们都错了,天底下根本就没有“非生产性就业”这档子事,只要人们愿意购买你所提供的服务就行了。如今,1%的人从事着农业生产,24%的人从事着工业制造,剩下的75%的人从事着电影、饭馆就餐、保险经纪和芳香理疗等服务行业。
  (梦之忆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理性乐观派》)
其他文献
現代家居设计比前讲究,进屋后脱鞋的机会很多。  进屋后脱鞋,其实卫生干净——假如你的袜子也卫生干净的话。  但有些人,外表整洁,件件名牌,一脱鞋,图穷匕见。正如美女装扮再好,香氛再浓,她的胸围是有污迹的。  脱鞋后若传出阵阵异味,固然宾主不欢。袜子又旧、又脏,还有破洞,自己恨不得就自哪个破洞一头钻进去不出来。主人也不好意思,觉得是揭穿了你不可告人的丑事。地毡的脸色一沉,当然,那样的脚踩上去,是对它
认识秋道太太是在我抵达京都的第一天。记得那是一个枫叶初转红的星期日中午,热心的平冈武夫先生把居所尚无着落的我带到“十二段家”——左京区名料理店之一。我在京都的第一顿饭便是在秋道太太的店里吃的。  “十二段家”是一家颇具古典风格的日本餐馆,而它的女主人秋道太太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典型的京都女性。她是一位中年妇人,虽然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她那一身素雅的和服,以及和蔼亲切的仪态却另有动人之处。  从平
关于为什么研究超常儿童,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费尔德曼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在我研究的超常儿童中,常常遇到一些特殊状况,是一个人的成长异常顺利的典范:孩子的天赋兴趣、父母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的机制,完美地促成了一个人一生潜力的最佳发挥。我想,研究这些顺利的典范,至少是一种视角,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不那么顺利的情况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比如,超常儿童往往很早就知道人生的志趣所在,但对于普通的
导演: 阿德瓦·香登  主演:塞伊拉·沃西 梅·维贾 阿米尔·汗  少女伊西亞(塞伊拉·沃西 Zaira Wasim 饰)拥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对唱歌充满了热爱的她做梦都想成为一名歌星。然而,伊西亚生活在一个不自由的家庭之中,母亲娜吉玛(梅·维贾 Meher Vij 饰)常常遭到性格暴烈独断专行的父亲法鲁克(拉杰·阿晶 Raj Arjun 饰)的拳脚相向,伊西亚知道,想让父亲支持自己的音乐梦想是
我的亲爱的卡卜斯先生:  自从我接到你上次的来信,已经过了许久。请你不要见怪;先是工作,随后是事务的干扰,最后是小病,总阻挡着我给你写回信,因为我给你写信是要在良好平静的时刻。现在我觉得好些了(初春的恶劣多变的过渡时期在这里也使人觉得很不舒适),亲爱的卡卜斯先生,我问候你,并且(这是我衷心愿做的事)就我所知道的来回答你。  你看,我把你的十四行诗抄下来了,因为我觉得它美丽简练,是在很适当的形式里产
在方言中,腌咸肉被说成“盐咸肉”,腌菜成了“盐菜”。“盐”在此成了一个特色动词。这种说法记录在文献并流传至今,如“桥下一细家取欲烹食,其妻盐而藏之”。“吴语以鹾腌物曰盐”,“生瓜,一名筲瓜,或酱,或盐,皆可菹”。  盐菜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各种蔬菜也“皆可菹”,如青菜、茄子,加点盐挤捏几下,就盐好了,洗净装盆后再加点麻油,别有风味。方言称此为“暴捏菜”“捏落苏(茄子)”,到了官话里有个好听名字:生拌
年事渐長的人,工作日繁,而运动愈少,于是身体上便开始囤积脂肪,而腹部自然地要渐渐呈锅形。腰带上针孔要嫌其不敷用。终日鼓腹而游,才一走动便气咻咻。然对于这样的人我渐渐地抱有同情了。一个人随身永远携带着一二十斤板油,负担当然不小,天热时要融化,天冷时怕凝冻,实在很苦,若遇上饥荒的年头,当然是瘦子先饿死,胖子身上的脂肪可以发挥驼峰的作用慢慢地消受,不过正常的人也未必就有這种饥荒心理。  胖瘦与妍媸有关,
山是静谧的,但永不会保持沉默。每一样东西都在从容地表达自我,静默有时,发声有时。山就是一支合唱队、一个交响乐团和一个歌剧院。你看不见他们,却可以听见他们。风路过的时候,摩挲着山体。每一片林、每一棵树、每一片叶,都在隐隐哼唱。山坡、山谷、山脊和山顶低吟着,此起彼伏,交相呼应。秋虫在墙角叫着,是一名失意独唱家的咏叹调。一群小鸟在树梢叽喳,那是一段激烈的多重唱段。  暴风雨之夜,山格外兴奋。一切都在欢唱
在我们家乡有一条街上,卖的都是一些比如花篮啊红木屐啊红肚兜啊之类的物什,以前我也知道这条街,但觉得它离我甚远。后来我才知道,这条街上卖的是所有婚丧嫁娶“出花园”所需要的一切物品,而我之所以觉得离我甚远,因为我从不需要操办这些仪俗,自有我妈去主持。  我十五岁那一年,我妈开始觉得有盼头了。我们家乡的风俗是,满十五岁的孩子要进行一种成人礼叫“出花园”,相当于古代男子二十岁的“加冠礼”。这种仪式要根据每
昨天晚上,我在一本美国《读者文摘》上读到一则笑话:“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最怕的事情是公开演讲,其次是死亡。所以,在葬礼上,你最好做那个躺在棺材里的人而不是致悼词的那个人。”真是宁死也不愿演讲。然后十二点多了,我还听到有个邻居在反复大声朗读什么,难道隔壁住着一个资深文艺爱好者?后来听到其中有“感谢各位来宾”之类的字眼,看来他是一个马上要举行婚礼的人,或者是一个刚入行的婚礼主持人。无论他是什么身份,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