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职业学校生存价值的思考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guang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存”问题乃是人的根本性问题。教育之根本价值体现在对人生存的关怀层次和程度的提高上。而学校教育的发展总是与人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存方式转换密切相关。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将教育与人之生存紧密结合,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获取足够的社会效益,展现职业教育的内在生命价值,办出特色,体现优势,完成大众教育之使命,值得职业人深思。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就业教育;大众教育;社会期望;职业发展;生存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24-02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以示范校建设、加快改革发展的“十二五”,其办学优势和竞争力凸显,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和认识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对职业教育“二流教育”观念在改变。于是,曾有专家预言:“中国的高等职业学校能在短时期内跻身世界同领域的一流名校”。其实如果单从办学规模、投入和就业情况看,此话并非遑论。但目前职业教育形势、学生就业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职业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有必要思考有关职业教育自身的系列命题,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危机与生存价值问题。
  一、生存的含义及背景
  “生存”问题本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表现为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而教育之根本价值体现在对人生存的关怀层次和程度的提高上。从学习角度,人的生存与学习、与终身教育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学校教育的发展总是与人的生存环境变迁和生存方式转换密切相关。
  早在20世纪70年代,面对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专家编写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在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看作新世纪全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引起了教育界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面对全国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竞争更加严峻,高职学校招生已经是僧多肉少,可能一批高职院校将被淘汰。加之产业结构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生源数量分散与减少与生存危机的教育趋势使办学者面临窘迫。
  此时职教人不得不思考:通过“十三五”又一个五年计划甚至更长时间改革与发展,未来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才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高等职业学校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高等职业学校如何才能将教育与人之生存紧密结合,展现职业教育的内在生命价值?家长、学生选择学校的理由是什么?要寻找这些命题的答案,必须首先厘清以下教育理念,坚持并恪守,回归职业教育本色,不忘初心。
  二、不忘初心,坚守育人之根本
  (一)育人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必须融合,因高技能人才同样需要文化知识。为此,高等职业学校不能忘记自己的首要功能——育人,这是学校与研究机构、企业、培训机构区别的根本原因。允许学校有形形色色的存在形式和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但“教书育人”本质不能忘记。曾经有媒体这样描素,如果学校只是把学生集中起来再倒卖出去,分辨不出怎样承担育人职责,那么也它与职业中介并无两样。
  (二)高技能人才同样需要文化知识
  学校的崇高和伟大在于教育之目的。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对职业学校发展的强烈呼声,在于学校如何实现教育目标。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过多次调整,有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但不管如何定位都一定包含育人的概念和本质。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字说明,所培养人才除了在技术技能上高超以外,还应处于行业地位的高端,不光地位高,而且收入也要高。这就要求培养对象除了具有“职业性”,还应具备文化知识的积淀、诚信的人格品质、积极的职业态度,正确的做事方法等等。
  三、不忘初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一)以就业为导向促专业建设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包括行业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也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属性,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包括转型的60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高职办学实践证明,学校专业设置多而无特色,实用性不强,学生毕业就可能面临失业;当专业设置符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时,就能解决学生就业。这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行业性、市场导向性特色。地方性与行业性决定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质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办学责任主体性与地方行业的差异性。
  (二)将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作为办学宗旨
  每一年毕业季都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市场所需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表现出“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其实毕业生能否就业关键看两条,一是所学知识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二是学生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要满足这两条,必须从专业设置和新生的职业生涯导航开始。也就是说,就业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孤立,应当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形成合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四、不忘初心,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期望
  社会对不同类型高等学校毕业生期望值不同,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社会期望培养“工匠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亦即学生毕业后要求立即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和基层岗位上岗,恰恰一些本科毕业生又不擅长这样的岗位,在学校没有学过这样干活。因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研究型人才,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职业技术院校侧重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学校理应适应社会期望,培养产业界的可用人才。
  (二)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受地缘性限制
  曾经报道长春一大企业到成都建厂,召集了200人一同去,两年内70%返回。而另一个到大连建厂的一外资企业,招纳了全国各地很多高技能人才,结果每年有50%流失,后来不得已与当地职业院校寻求人才供给合作。实事说明:企业所需高管、高工及高端设计员都可以从全球招贤纳才,底层农民工岗位可从全国聚集,唯有高技能人才受地域性限制和自身因素很难实现。因为高端人才和农民工流动最大。高端人才凭知识学历、语言能力、人脉关系及资本价值等条件,可随意流动,即使从国内到国际,不受阻挠、一马平川。农民工也不怕流动,为了生活可席卷天下、走南闯北。唯独以“高职毕业生和应用本科培养人才”为主的中间人群,最怕折腾,不愿也害怕流动。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因势利导,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分析企业,政校企联手共同培养本土人才是大势所趋。
  (三)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必须接地气
  上述“用工荒”现象反映出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本质在于人才培养的脱节,学校不研究企业所需,企业不关注人才需求的储备,最后导致“大学生过剩”,“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富士康到贵州后的“用人荒”足以说明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有前瞻性。
  为解决中国一度用工荒矛盾,教育部将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打通职业教育中、高、本的人才培养通道,培养地方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全国很多行业性高职院校也在走转型道路,如北京工业职院就由北京煤校转型后,机电、通信和工业设计也成为国家重点专业。贵州省交校、建校、化工学校同样如此,为适应贵州及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及学校生存需要,不断的调整专业结构。
  五、不忘初心,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老百姓服务是职业教育社会性突出体现。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职业教育更是大众工程,是面向所有人的一种终身教育。换言之,就是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做什么,职业学校就应该努力提供什么,这是高等职业学校不容忽视社会性。黄炎培老先生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为实践职业教育理念,改变青年人“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创建了中华职业学校,以“敬业乐群”为校训,倡导“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实用教育;美国社区学院的兴起,解决了当时美国二战退伍老兵和大批移民的就业问题。其特特点都是社会有什么需要,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和人才,包括技能培训、文化补习甚至扫盲。
  (二)什么算是满意教育
  群众满意是衡量教育质量最好的标准。高等职业学校要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应该主动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服务,扎根于产业园区、社区居民中,根据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合适的提供全日制、非全日制、学历学习、短期培训。为给学习者提供方便,可将课程送到企业,把课堂建到企业、社区去;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随时随地的学习服务。
  (三)怎样办好满意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础在均衡协调,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办学机制的改革创新。贵州清镇职教城同期配套规划建设多个综合小城镇和产业园区,目的就是推进城市化进程,达到“城校互动、校城一体、校企合作”的目的,形成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种办学机制的改革创新,有效整合了贵州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打通了人才培养的通道,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要。
  六、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高职教育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对高职学校来说,服务的最大客户不是企业,不是政府、市场,而是学生。要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并适应适者生存的竞争环境,学校既要重视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决定作用,也要关注就业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市场手段来配置资源,反哺于教学,产教融合,最终让学生获得学校满意的服务。
  学校惟有服务好了学生,使他们获得生存技能和持续发展潜力,学生对学校认同、感恩就会持续融入,并将自己的成长、职业发展与学校紧紧相伴。只要学生满意了,他们就会向同乡、同事、亲朋好友、师弟师妹及家长,介绍学校、宣传学校,一传十,十传百……这种传播力带来的无穷资源,就是学校生存的价值。
  作为办学者,生源是衣食父母,质量是核心,就业是生存延续之本。所以,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学校要“学会生存”就必须处理好招生、在校培养、学生就业,学校教学、管理等领域;学生要能生存,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学校的存在价值就是教会学生生存本领。只有当学校具备了以上教育理念,厘清学校、学生、企业、社会、政府利益链条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需求关系,在办学的核心价值理念指引下,不断发掘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创优创特,学校生存价值就自然存在,持久而不可替代。
  (作者单位:1.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贵阳女子职业学校)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研究——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实证分析》[立项编号:NJ134B]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30.
  [2]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08-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M].法律出版社,2002-12-01.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围绕地质勘查工程监理体系的总体目标,监理工作逐步建立起基于合同管理、法人负责的委托监理模式,并强化了工程日常管理的监督工作。文章就地质勘查工程监理体系的有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研修在农村中小学的开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校本研修存在管理手段滞后、缺乏对教
信息化环境是影响技术转移效率和速率高低的根本原因。对技术转移过程中涉及的三类信息用户:技术供给方、技术需求方、技术转移中介方的信息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
燕赵男儿与易水砚董景森1970年,我在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工作时,常到易县机场检查工作。休息时除和战友们一起去登狼牙山凭吊抗日将士外,还不辞辛苦地跑到易水河边去看石工们制砚。我
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对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背景以及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接着重点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法,并以物流的项目教学案例为主线引导读者学习其实施步骤,最后阐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还恳切的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4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物流;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
新会计准则较旧会计准则发生了一些变化,体现在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商誉的处理、研究开发费的会计处理和无形资产信息批露等几个方面.对新旧准则中这四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剖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改革,人们对于学生的教育也都有了新的要求,声乐教学是一个抽象感十足的艺术学科,在中专声乐教学中,需要教育者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专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彻底改变,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进步。真正实现了"教育奠基中国"这句话,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企业年金制度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金名片、金手铐、金保险"的作用,但占云
随着现代通信容量的不断增大,对光缆线路维护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OAMS)的应用为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