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继续教育创新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o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教育实现现代化,已经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继续教育创新也凸现其重要和紧迫。本文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对继续教育创新的指导作用,提出继续教育创新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建议,并结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的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继续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9.2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利用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来辅助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加快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并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出现了“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一词。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 rmati 0nSuperhighway)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m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末期,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李克东)”;“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祝智庭)”;“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南国农)”。简言之,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身化、自主化;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远距离的交互学习、相互沟通与相互协作。教育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大大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二、教育信息化对继续教育创新的指导作用
  
  继续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导致了教育内涵、教育模式和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模式创新也承载着时代特色展现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教育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信息化教育对其创新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重建人才素质结构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人才的界定具有其特定的含义。其中,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当前大规模发展继续教育所要求的体系内容之一。所谓信息能力,是指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有效利用信息和创新新信息的能力。概括地讲,信息能力包括信息安全、信息占有和信息应用三个能力。这三个能力方面的要求,决定了继续教育过程中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的素质结构,是重构信息化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和依据。推动教育实现信息化,带动的不仅是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更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继续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烈、思维方式科学的创新型人才,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学习者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有意识地自我设计并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者普遍反映:第一,虽然面授时间少了,但是自主学习的要求高了,通过远程模式,可以提高自学能力;第二,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工作的节奏,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的一生;第三,远程模式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平等的继续教育机会,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开放,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第四,接受教育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掌握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非常有益。
  
  (三)有利于改革继续教育内容
  继续教育内容是继续教育实践中最活跃的因素,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工作任务的形态变化而变化。在信息化教育逐步推进的条件下,技术资源空间进一步扩大,继续教育必将增加新的内容,增添新的课题。继续教育的实用性将进一步凸现,科学技术传承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拓展、加深;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也将随着专业内容与信息化内容的整合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四)有利于创新继续教育方法
  继续教育的方法由继续教育的形式、过程、手段等多种要素构成,受到教育目标、内容、环境、条件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和人的观念及知识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制约。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模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综合集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改革创新继续教育方法、手段,拓宽继续教育途径从根本上提供了可能。例如:多媒体技术取代电化教学,实现了图文一体化、视听一体化,形成了人机互动的操作环境和实时交流,扩大教学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模拟仿真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形象直观、效果逼真、培训方便、不受环境限制,还可重复利用;网络技术应用于继续教育,不但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还可以实施跨部门、跨地域的资源共享。
  
  三、建设继续教育现代化平台的建议
  
  继续教育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建立继 续教育现代化平台,是实现继续教育创新的必经之路,只有在继续教育现代化平台上才能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优质资源的共享、继续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继续教育现代化平台的设计思路
  设计继续教育现代化平台的目的是增强继续教育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效益服务。其设计思路应该是:为改革现有继续教育的市场“拉班”或“组班”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继续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使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朝着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立足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合理的、专业的、先进的教学资源库;其次,建立学习者的继续教育档案,为其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建立相应的数据同步系统,保证资源更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第四,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发继续教育信息反馈系统,使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运行及组织更科学、更有效。
  
  (二)开发功能完善的综合继续教育教学系统
  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继续教育教学系统的具体涵盖是:基于继续教育机构本身或同领域内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包括高校、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的教师资源、教学场地、实验实习教学资源管理等;学习者的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岗位特征、专业技术方向以及培训目标层次等;继续教育教务信息管理,涉及教学计划、课程信息、教学实施方案、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的管理;教学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监控与分析、教学状态的统计与预测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系统。这些基本功能将确保整个继续教育的教与学过程各环节有效进行、科学运转。
  
  (三)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
  在管理手段上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通过教学管理软件对日常继续教育教学进行高效准确的管理;在管理方法上将以往笔写纸载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利用计算机软件快速、高效地处理、保存、查询和传递数据,改变传统教学管理中速度慢、效率低、查询难、传递难的弊端;在管理模式上,分配设置多个用户的模块使用权限,采用两级或多级管理模式。教务人员可根据各自的权限通过网络进行各自的管理操作,教学信息可在继续教育现代化信息平台上发布,并从中获取相应的动态信息。
  
  (四)建设安全实用的继续教育网络化环境
  继续教育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能否实现,系统整个投资能否发挥应有的效益,最终取决于该系统是否安全实用。为此,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以Internet为载体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设施建设。一个集教学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为一体的先进的继续教育平台系统,能为教务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功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处理和控制技术,能及时、准确地采集、传输和处理各种信息,实现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跨平台的信息资源访问。因此,只有平台系统的高起点设计,建立功能齐全且快捷高效的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和人机交互的人性化网络环境,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继续教育创新,也才能适应未来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
  
  四、加快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的措施
  
  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以在职、业余学习者为主,学习者由于受到工作条件、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的继续教育脱产集中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继续教育也应该建立起以个体学习为主,为学习者搭建的自主学习平台——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自主安排学习。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为学习者学习提供多种媒体课程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的教学模式,这将大大促进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一)建立起适应成人在职学习的内容和课程体系
  成人学习以注重能力培养为主线,在课程内容里体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把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在课程设计上采取模块化:即按照能力为主线的要求构建通识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等课程群组,供学习者选择。打破了以往建立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块;在媒体建设上实现一体化,根据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设计和编制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录像教材、学习包以及计算机课件、网上学习资源。
  
  (二)建立起适应成人在职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师和学习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现代教育观念,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者自主学习;学习者的多元性和学习资源的可选择性;多种媒体综合利用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把远程课程理论学习与集中面授辅导结合起来,把集中研讨与个别答疑结合起来。个别答疑可以通过电话、语音信箱、网络等多种方式;把个别自主学习和小组协助学习结合起来;把传统单向式教学与网上的互动结合起来。在教学上突出四学:即学习者基于多种媒体自学,通过教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导学,学习小组协作助学以及由教学组织者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实现促学。这种远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三个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面授辅导转变为多种媒体综合利用,以封闭和半封闭的教学转变为灵活开放的教与学,大大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和有效性,促进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立起适应成人在职学习并贯穿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这种教学支持服务有助于消除学习者师生间的距离感和学习者的孤独感,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主要从学习者职业生涯规划人手,依据其专业技术方向、岗位特征设计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并提供相应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合理的教学与支持服务模式,在教学服务过程中,对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解决方案和途径,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营造个性化的继续教育网络环境。
  总之,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这对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合剂AA-3在治疗重症胰腺炎(SAP)肠粘膜屏障缺血性损害及对抗肠源性感染导致的二次打击中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O)、SAP组和AA-3组。式激活剂胰被膜均匀浸润法制模;中药AA-3以生
探讨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的改革,开展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对培养高师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研究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军队院校基层建设的重点在学员队,学员队的建设重点在基层学员队干部,其综合素质建设的整体状况,直接影响到军校学员的成长进步和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实施。本文从机关指导基层建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信息查询自助终端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信息查询自助终端。本规范中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运用CH离子浓度传感器及其测试系统,研究燃烧室内低压对两态混气紊燃烧的压力脉动和放热劝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装置的结构参数决定了燃烧装置的固有频率,随着压力升高,剧烈化学反
给出了一种预测三维激盘/附面层相互作用诱导的流动起始分离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所诱导的二次流动是影响起始分离的重要因素。当来流相对马赫数大于1.5时,强
针对网络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产品认证要素并建立网络产品适用的认证制度。认证要素包括产品的认证特性、认证遵循的标准或技术规范、适用的认证模式、适用的检测方
传统中国文化之中,道与术往往相提并论。中国文化重道,认为举凡一切体系与个人的发展,均离不开“道”。而“道”一字,在儒释道三方面虽各有见解,但也可简而言之,“道”乃是一切发展
应用激光方法测量压力振荡过程吕的固体推进剂瞬态燃速。发现对应压力的每一次振荡,都存在一次燃速振荡,但燃速对压力变化的响应有一时间滞后。对压力振荡频率为20-35Hz的燃烧过程,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