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也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这既是对政党政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有助于加强党的性质宗旨、党章党规的落实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入把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五大基本要求,即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党,从而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和文化强党协调推进。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基本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作者简介] 段光鹏(1994—),男,山东新泰人,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执政党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05-0053-06 [收稿日期] 2017-03-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1]之后,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2]这既是对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的阐释,也是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党内政治文化是对政党政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党员干部精神追求的反映,是融入党员干部血脉的精神标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弘扬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深入贯彻党的性质和宗旨、贯彻党章和党规。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入把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党,从而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和文化强党并行推进。
一、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
党内政治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信仰文化。所谓的信仰就是一个政党的政治灵魂,是一个政党政治实践的“初心”。正是由于不同政党的信仰存在差异,它的政治实践、价值追求、根本目标才各有所异。因此,一个政党的信仰就是对政党政治文化精神内核的塑造,使得党内政治文化呈现出一种鲜明的信仰文化特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时,就坚定地扬起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3](P179)列宁也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4](P777)毛泽东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5](P296)邓小平也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6](P164)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以“继承、创新、坚持、发展”为纽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才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在我们党的96年历史中,党坚持人民立场,以巨大的努力、辛勤的汗水,在中国具体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断胜利,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亮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面硕果累累,构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当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首要要求就是要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南,深入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建设。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科学思想武器。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P4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信仰、政治灵魂和理论旗帜,也就是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精神上的“鈣”。这在政治文化上的突出表现就是,为理想奋斗、为正义献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至死不渝”;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文化对于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发斗志、不懈追求、蓬勃朝气,以及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一切贪腐享乐、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态度和作风,都无法与之相匹配。
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
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精神命脉和精神根基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所说的老祖宗不能丢,就是指这两大源头。如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丢失,党的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基础、心理基础和认同基础。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它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其间经历了曲折,但始终没有中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主要表現在一系列的文明结晶与政治智慧当中:比如,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关于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知行合一的思想;关于安民富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以德立人、仁者爱人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关于中和泰和、和谐相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博施众利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居安思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和爱国情怀;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关于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等等。这些文化精神是党内政治文化最丰富的精神宝库和政治智慧来源,既可以启迪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8]实践表明,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始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感召力,而且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建立在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础上的。而所谓的繁荣昌盛实际上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和底蕴的。也就是说,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丰富的智慧结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不断与时俱进,在与不同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中汲取了外来优秀文化的养分,丰富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人文魅力,使其更加博大精深。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正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和醇厚的文化智慧。只有中国人民树立起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更加昂首阔步地向前发展,使中华文明更加源远流长,使中华民族具有蓬勃向上的生机。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立足于文化自信,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遗产的智慧推进治国理政,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昂扬的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建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必然要从中汲取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9]这就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在哪里、中华民族何以文化自信等问题,告诫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自觉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汲取政治智慧。
三、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始终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灵魂”就在于革命文化的传承。因为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就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革命文化是我们最需要珍惜的精神食粮。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开创与延续作出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贡献。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割裂了领土完整,致使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明遭遇严重危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是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0](P1357)在96年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通过“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纪元,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我们党带领人民作出的这三大历史贡献,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今,我们基于5000多年中华民族的盛衰兴败、170多年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成绩,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油然而生。
回顾党的历史,提炼革命文化,目的在于传承与发展。因为革命文化是对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的深刻展示,是对其主流和本质的真正揭示,说明历史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原因,激励我们党凝心聚力、不断前进、始终保持纯洁作风。革命文化就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创造的各种革命精神。比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的长征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在革命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将这些革命文化精神作为“压舱石”,塑魂铸魄,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保持奋发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头”,不畏艰难,不断前行,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就是使中国共产党人更有底气地驰骋在“新的伟大革命”的征程中,更加自信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堅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的信任;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就是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11](P7)因此,革命文化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传承下去。
四、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2](P550)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世界性的眼光审视历史发展趋势,作出了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尤其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坚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改革创新的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居于主体地位。而党内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文化反映。其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与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如出一辙”,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追求与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交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表现与党内政治文化的现实表现“协调一致”,均在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当前,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这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的核心在于價值观,价值观在政治变迁中具有重要作用,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途径。而在众多价值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支配作用的是核心价值观,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在价值观中起思想导向和引领作用,可以为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3](P163)我们党在总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P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们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最大交集,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然具有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而党的性质和宗旨又决定了我们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与其他政党不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我们党成为了一个有着8800多万党员、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党。新形势下,“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10](P1161)党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纽带,使共产党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同时,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还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党内核心价值观,以党内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内风尚,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使广大党员干部端正政治思想、注重政治敏觉、强化政治认同、提高政治鉴别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凝心聚力。
五、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员干部精神追求的当代反映,是党员干部心中崇高的精神标识。新时期我们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挖掘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就是要贯彻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章和党规;就是要加强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总结,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反思当下社会现状。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建成具有时代特点和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其中,“忠诚老实”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光明坦荡”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做事光明磊落、正直坦白,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公道正派”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坚守党性原则,保持优良的思想品质、行为作风;“实事求是”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准则;“艰苦奋斗”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奋斗的精神状态;“清正廉洁”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组织观念,提高纪律意识。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就是服从组织安排,严守党的纪律。只有纪律严明,才能使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因此,所有党员都应接受制度纪律的约束,自觉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用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进行约束和规范,体现制度的严肃性、执行的坚决性,进而形成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请示报告、专题报告、及时报告等制度,按时参加“三会一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和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第二,强化责任意识,突出担当精神。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5](P257)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P424)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绷紧“责任弦”,明确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知责、尽责、负责,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形成涵养党内责任文化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健全党员责任制、严格执行问责条例等一系列措施,使党员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具体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严肃、严格的政治文化建设氛围。第三,保持好党员间纯洁关系,实现党内关系正常化。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环境,必须抓好党员间的关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清除山头主义、团伙习气,打击庸俗“关系学”,破除“潜规则”,使党员遵守党纪国法,讲党性、守纪律,切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进而使同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简单、纯洁、可靠”为名片,干干净净,规规矩矩,无利益交织,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第四,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慎重对待社会交往。共产党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待各种社会利益的诱惑要保持清醒头脑,并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真正认识到权力的神圣性,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树立党性“防火墙”,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做到对党和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
结 语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现代政党,一直具有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在延安整风时期就形成我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比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兩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目的就在于引导党员干部在政治文化层面注重思想自觉、提高政治敏觉、做到行动坚决。当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文化反思,加强文化自省,提高文化觉悟,增进文化自信。因为党内政治文化是否先进是影响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增强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引领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獻]
[1] 王炳林,房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 2016-12-21.
[2] 马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重大意义[N].学习时报,2017-04-05.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
[4] 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干部读本[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14.
[8]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 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htm.
[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
[10]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 话(节选)[J].求是,2017,(01).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Abstract :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the Eighth Central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 on the Seven Plenary Sessions not only concentrat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but also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This is not only a profound grasp of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nature, the par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implement and regulate the political basis of political life.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thoroughly grasp the fiv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political culture, that is, to uphold the banner of Marxist theory, to learn the political wisdom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nherit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to grasp the advanced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culture, to reflect the party’s requireme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party’s political culture to build a strong party and the party, so as to achieve ideological party building,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and cultural strong party to promote.
Key Words : Party political culture ; basic requirements ;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Party discipline
[责任编校:赵哲]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基本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作者简介] 段光鹏(1994—),男,山东新泰人,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执政党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05-0053-06 [收稿日期] 2017-03-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1]之后,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2]这既是对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的阐释,也是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党内政治文化是对政党政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党员干部精神追求的反映,是融入党员干部血脉的精神标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弘扬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深入贯彻党的性质和宗旨、贯彻党章和党规。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入把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党,从而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和文化强党并行推进。
一、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
党内政治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信仰文化。所谓的信仰就是一个政党的政治灵魂,是一个政党政治实践的“初心”。正是由于不同政党的信仰存在差异,它的政治实践、价值追求、根本目标才各有所异。因此,一个政党的信仰就是对政党政治文化精神内核的塑造,使得党内政治文化呈现出一种鲜明的信仰文化特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时,就坚定地扬起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3](P179)列宁也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4](P777)毛泽东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5](P296)邓小平也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6](P164)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以“继承、创新、坚持、发展”为纽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才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在我们党的96年历史中,党坚持人民立场,以巨大的努力、辛勤的汗水,在中国具体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断胜利,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亮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面硕果累累,构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当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首要要求就是要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南,深入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建设。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科学思想武器。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P4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信仰、政治灵魂和理论旗帜,也就是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精神上的“鈣”。这在政治文化上的突出表现就是,为理想奋斗、为正义献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至死不渝”;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文化对于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发斗志、不懈追求、蓬勃朝气,以及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一切贪腐享乐、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态度和作风,都无法与之相匹配。
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
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精神命脉和精神根基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所说的老祖宗不能丢,就是指这两大源头。如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丢失,党的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基础、心理基础和认同基础。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它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其间经历了曲折,但始终没有中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主要表現在一系列的文明结晶与政治智慧当中:比如,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关于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知行合一的思想;关于安民富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以德立人、仁者爱人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关于中和泰和、和谐相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博施众利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居安思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和爱国情怀;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关于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等等。这些文化精神是党内政治文化最丰富的精神宝库和政治智慧来源,既可以启迪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8]实践表明,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始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感召力,而且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建立在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础上的。而所谓的繁荣昌盛实际上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和底蕴的。也就是说,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丰富的智慧结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不断与时俱进,在与不同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中汲取了外来优秀文化的养分,丰富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人文魅力,使其更加博大精深。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正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和醇厚的文化智慧。只有中国人民树立起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更加昂首阔步地向前发展,使中华文明更加源远流长,使中华民族具有蓬勃向上的生机。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立足于文化自信,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遗产的智慧推进治国理政,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昂扬的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建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必然要从中汲取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9]这就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在哪里、中华民族何以文化自信等问题,告诫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自觉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汲取政治智慧。
三、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始终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灵魂”就在于革命文化的传承。因为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就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革命文化是我们最需要珍惜的精神食粮。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开创与延续作出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贡献。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割裂了领土完整,致使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明遭遇严重危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是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0](P1357)在96年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通过“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纪元,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我们党带领人民作出的这三大历史贡献,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今,我们基于5000多年中华民族的盛衰兴败、170多年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成绩,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油然而生。
回顾党的历史,提炼革命文化,目的在于传承与发展。因为革命文化是对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的深刻展示,是对其主流和本质的真正揭示,说明历史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原因,激励我们党凝心聚力、不断前进、始终保持纯洁作风。革命文化就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创造的各种革命精神。比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的长征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在革命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将这些革命文化精神作为“压舱石”,塑魂铸魄,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保持奋发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头”,不畏艰难,不断前行,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就是使中国共产党人更有底气地驰骋在“新的伟大革命”的征程中,更加自信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堅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的信任;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就是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11](P7)因此,革命文化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传承下去。
四、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2](P550)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世界性的眼光审视历史发展趋势,作出了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尤其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坚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改革创新的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居于主体地位。而党内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文化反映。其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与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如出一辙”,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追求与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交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表现与党内政治文化的现实表现“协调一致”,均在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当前,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这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的核心在于價值观,价值观在政治变迁中具有重要作用,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途径。而在众多价值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支配作用的是核心价值观,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在价值观中起思想导向和引领作用,可以为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3](P163)我们党在总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P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们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最大交集,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然具有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而党的性质和宗旨又决定了我们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与其他政党不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我们党成为了一个有着8800多万党员、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党。新形势下,“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10](P1161)党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纽带,使共产党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同时,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还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党内核心价值观,以党内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内风尚,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使广大党员干部端正政治思想、注重政治敏觉、强化政治认同、提高政治鉴别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凝心聚力。
五、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员干部精神追求的当代反映,是党员干部心中崇高的精神标识。新时期我们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挖掘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就是要贯彻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章和党规;就是要加强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总结,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反思当下社会现状。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建成具有时代特点和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其中,“忠诚老实”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光明坦荡”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做事光明磊落、正直坦白,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公道正派”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坚守党性原则,保持优良的思想品质、行为作风;“实事求是”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准则;“艰苦奋斗”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奋斗的精神状态;“清正廉洁”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组织观念,提高纪律意识。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就是服从组织安排,严守党的纪律。只有纪律严明,才能使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因此,所有党员都应接受制度纪律的约束,自觉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用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进行约束和规范,体现制度的严肃性、执行的坚决性,进而形成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请示报告、专题报告、及时报告等制度,按时参加“三会一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和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第二,强化责任意识,突出担当精神。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5](P257)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P424)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绷紧“责任弦”,明确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知责、尽责、负责,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形成涵养党内责任文化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健全党员责任制、严格执行问责条例等一系列措施,使党员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具体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严肃、严格的政治文化建设氛围。第三,保持好党员间纯洁关系,实现党内关系正常化。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环境,必须抓好党员间的关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清除山头主义、团伙习气,打击庸俗“关系学”,破除“潜规则”,使党员遵守党纪国法,讲党性、守纪律,切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进而使同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简单、纯洁、可靠”为名片,干干净净,规规矩矩,无利益交织,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第四,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慎重对待社会交往。共产党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待各种社会利益的诱惑要保持清醒头脑,并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真正认识到权力的神圣性,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树立党性“防火墙”,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做到对党和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
结 语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现代政党,一直具有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在延安整风时期就形成我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比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兩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目的就在于引导党员干部在政治文化层面注重思想自觉、提高政治敏觉、做到行动坚决。当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文化反思,加强文化自省,提高文化觉悟,增进文化自信。因为党内政治文化是否先进是影响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增强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引领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獻]
[1] 王炳林,房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 2016-12-21.
[2] 马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重大意义[N].学习时报,2017-04-05.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
[4] 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干部读本[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14.
[8]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 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htm.
[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
[10]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 话(节选)[J].求是,2017,(01).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Abstract :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the Eighth Central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 on the Seven Plenary Sessions not only concentrat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but also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This is not only a profound grasp of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nature, the par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implement and regulate the political basis of political life.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thoroughly grasp the fiv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political culture, that is, to uphold the banner of Marxist theory, to learn the political wisdom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nherit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to grasp the advanced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culture, to reflect the party’s requireme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party’s political culture to build a strong party and the party, so as to achieve ideological party building,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and cultural strong party to promote.
Key Words : Party political culture ; basic requirements ;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Party discipline
[责任编校: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