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地震“任性”的格罗宁根,不要天然气,也不要核电站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z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格罗宁根省的一村庄维尔德范克(Wildervank)发生了震源深度为3公里的1.5级地震。
  当地的村民反应都听到了沉闷的重击声,房屋也在跟着摇晃。而地震在当地并不算偶发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指向了一处—该地区多年的天然气开采史。
  荷兰的大选月选前辩论中,针对是否建新核电站、建在哪里的讨论, 看守内阁首相马克· 吕特的一句“ 可以考虑格罗宁根省” , 让这个荷兰北方省份的人民瞬间炸了锅。
  核电站虽然经济效益好、清洁度高,但一旦发生泄露,即使可能性再小,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偏巧吕特这番话发表没几天,就是日本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十周年纪念日。
  福岛核电站对当地带来的消极影响连续数日出现在荷兰主要的新闻频道,更是为针对新核电站的讨论加了一把火。
  其实格罗宁根人对核电站如此敏感,除了安全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不想再做荷兰能源的“奶牛”—一方面做着全国能源的大本营,另一方面却要独自承担能源开发带来的种种后果。

“舍己为人”的格罗宁根省


  自1959年在该省东部的斯洛赫特伦(Slochteren)发现了欧洲最大的天然气田,六十年来, 格罗宁根省( 以下简称“ 格省”)为荷兰输送了80%的天然气。
  不仅荷兰百姓取暖、洗澡、烧饭要靠格罗宁根,荷兰政府也离不开天然气田带来的收益。
  根据荷兰中央数据局(CBS)的统计数据,1965年以来在格省的天然气开采带来的财政收入共计4168亿欧元,而荷兰2018年的财政总收入为3370亿欧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天然气开采一度占到中央政府年度财政收入的10%。
  大笔大笔的收入流进了中央政府的钱包, 可要再掏出来花在人民身上, 并非易事。
  荷兰的地区贫富差距并不算骇人,但格省被视为贫困大农村也的确是荷兰人心中常见的刻板印象。
  格省人也常爱自嘲:开采天然气给中央政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可是一条阿姆斯特丹-格罗宁根高速铁路, 提案了二十几年,却每次都在最后的预算环节,因为花钱太多被否决。
  天然气造福了荷兰民众的日常生活,格省人民却为此没少遭罪。
  天然气的开采带来了隔三差五的地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格省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几十场地震,虽然震级通常不高,但足以把人半夜震醒,或者在屋子的墙上留下一道道裂痕。
  即使近十年来格罗宁根已经在逐步减少天然气开采,但地下被抽空造成的压力不平均,不是一时可以修复的。
  在2020一年之中发生的地震仍有69场。该省北方部分城镇的房屋受损程度已经非常严重,无法修复,只能把大批居民安置在临时住房,把震坏的旧房子推倒重建,工程量巨大。
  老百姓不会勤奋地查看政府财务报告的各项数据,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没有得到保障。
  住在一个似乎不受重视的地区,伴随着让人胆战心惊的地震,在格省的大多数人早厌倦了这种被迫“ 舍己为人”的生活,自然从心理上不会希望建一座核电站,再重蹈天然气的覆辙。

“未来20年,荷兰冬天怎么过?


  目前,格省已经决定在2035年彻底关闭天然气田。
  不仅因为地震,也是因为这种六十年前被视为清洁的能源,如今已经不再符合环保标准。不过省政府的能源结构调整计划书中也没有核能的身影。
  既不要天然气,又不要核电站;既要考虑环保目标,又不能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格省又有什么顾全两头的措施呢?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格省决定从加强房屋隔热和使用新能源方面入手,一方面减少居家整体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让消耗的能源尽量清洁。

  根据房屋建造的不同年代,具体的实施措施也有所不同。以格省省会格罗宁根市为例:
  新建住房
  荷兰20世纪纪90年代后建造的住房隔热系统基本比较完善,一般都会配有双层玻璃,墙体、阁楼等也都做了隔离措施,保证冬天屋内的热气尽量少地流逝。
  房顶上通常也安装了太阳能板,其供电量基本足够普通家庭自用。这样的房屋可以用电暖取代天然气取暖。
  一些近几年建造的房屋还会配地热泵,利用地下的热量为房屋取暖。
  總体来说,这类房屋要么建造时就已经使用了新能源系统,要么只需经过简单改造,就可以摆脱天然气。
  上世纪中后期住房
  有五六十年历史的房子,需要做的工作相对比较多。
  一方面,改善房屋的隔离效果很重要,国家和省政府会对此提供相应的隔离补助,居民可以自己选择隔离墙体、更换单层玻璃等。
  但是出于建造年代的限制,这类房屋隔热效果的改进空间有限,用电代替天然气的话,取暖的花费也会因此上升。
  对此格罗宁根市区选择了利用数据中心冷却后产生的余热。
  市区几个地方建造蓄热站(WarmteStat),将数据中心冷却设备产生的热量储存起来,然后通过地下铺设的管道运送到居民家中。
  目前市区一部分地区已经在计划管道的铺设。因为要掀地挖沟,各区也会邀请市民参与到计划过程中,广泛征集意见,尽量减少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
  在格罗宁根市的最中心,不少房子都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
  那时的房子建造都只有一层墙体,没有做隔热的可能;房顶小又不结实,装太阳能板也是挑战;而且市中心街道窄,来来往往的自行车、汽车也很多,挖地铺设新管道代价实在太高。
  针对这些房子,格市市政府的计划是保留原有的燃气管道和配套系统,只改变输送的热源。
  除天然气外,格罗宁根的造糖工业也很发达,造糖产生的废料,还有生活中的厨余垃圾等生物质, 都可以用来生热, 变废为宝。
  不过这种方式生产的热量规模有限,而且不能完全做到二氧化碳中和。
  格市目前也在探索用分离水中的氢元素, 希望这种清洁能源最终能够取代生物质,更加稳定、环保地提供热源。
  天然气开采带来的种种包袱,一定程度上促使格省必须在能源创新方面走在前面。
  积极探索其它形式的替代能源之外,格省也已经提出了相对完善具体的能源结构调整计划。
  百姓虽难免担心替代能源的价格和取暖效果,依旧对去天然气化表示支持的态度。
  无论是为了环保, 还是为了更好地居住体验, 希望在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 格省能在未来1 5年摆脱传统能源产地、地震高发区的帽子, 成为清洁居住的榜样。
其他文献
2019年3月23日,南京雞鸣寺附近的赏花游客络绎不绝
4月23日是世界文学的象征日,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等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鼓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时间虽不长,成长却很快,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4月23日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日”活动,有些还延长到一周乃至一个月。我国这两年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也可谓有声有色。发展如此之快,原因无外乎
新女性武侠掌门人沧月的新作《七夜雪》近日面世,该作品是沧月第一部的武侠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是由榕树下文化传播公司继《一座城池》、《莲花》两本畅销书之后推出的第三部重磅作品。  得到《七夜雪》的打印稿,已近一周了,沧月女王为催我看稿子,将MSN改成“死木头快给我交作业”,挂了三四天,要是弄到她的故事里,三四天,雪下得早盖过了昆仑山,魔教与中原武林打完架,尸体早躺了一地。抱歉,我这样,刚刚由江湖里洗手的
常年脚踩高跟鞋上班,勤勤恳恳在一线,绝对的公务明星1、门面  1 972年,莱蒂齐亚出生在一个西班牙中产阶级家庭,从祖母到父亲再到她,祖传三代学新闻。  一双深邃明艳的眉眼,脸部线条干脆利落,神似老友记莫妮卡。萊蒂齐亚  饱满立体的上镜脸,加之过硬的主持采访能力,她很快成为了西班牙国家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台柱子。  还被特派去采访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30岁前就拿下了赫赫有名的西班牙传媒“劳拉”奖
年轻的伦勃朗-伦勃朗·范·莱恩  提起荷兰画家及经典作品,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  是梵高的《星夜》?  还是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荷兰作为文化底蕴浓厚的艺术大国,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艺术家,给荷兰人留下了旷世杰作。  今年是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诞辰415周年。这位荷兰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艺术家穷尽一生为艺术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擅长把控光与影之间的平衡,利用色彩和光影娴熟地展现人物、
纽约观光马车业 何去何从  在美国西部城市生活的蓁蓁,当年为了《欲望都市》某一集中凯莉的俄罗斯男友在某个下雪的早晨驾着马车,带她绕中央公园走一圈那一幕而深受感动,于是与先生后来借着到纽约跨年的机会,特意到了中央公园坐马车。除了“没有碰到下雪”外,蓁蓁对这一趟40分钟的浪漫车旅感觉很棒。爱好旅行的她,在全美许多观光城市的市区见过马拉车,比如大学城波士顿、山景城圣安东尼奥和滑雪小镇太浩湖,但她觉得纽约
读书人口在国民中所占比例与社会的阅读风尚,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文明指标,也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世纪交替的2000年,媒体上叫得很有诗意的一句话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然而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5年来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全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前不久《参考消息》
一家顶尖法国餐厅公开要求退出地位崇高的米其林美食指南,并且已经获得批准。  名厨塞巴斯蒂安·布拉斯的Le Suquet餐厅位于法国南部,拥有米其林三星称号已经18年。  2017年9月,他一言震惊了美食界。当时他表示,已经决定放弃这个美食界的最高地位,因为他在食评家评判之下感到“巨大压力”,而他不想再这样下厨。  这是米其林历史上首次允许一家餐厅退出它的指南。 塞巴斯蒂安·布拉斯(左)在10
夏洛特公主2015年5月2日生于伦敦。这张照片是不久前在肯辛顿宫草坪上拍摄的这一张是在诺福克郡王室庄园拍摄的这一张也是在诺福克郡的庄园拍摄的  英国夏洛特小公主迎来四岁生日,王室发布最新照片,小公主清新可爱的萌照迷倒一众王室粉丝。  夏洛特公主是剑桥公爵夫妇的第二个孩子,哥哥是乔治王子,弟弟是路易王子。  夏洛特公主是英国王室的第四顺位继承人,2015年5月2日生于伦敦的圣玛丽医院。  此次皇室发
美国数学家凯伦·乌伦贝克(Karen Uhlenbeck)因其在分析、几何和数学物理方面的广泛工作,获得 2019 年度阿贝尔奖 (Abel Prize)。她是自 2002 年阿贝尔奖设立以来,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女性科学家。阿贝尔奖以 19 世纪挪威数学家尼尔斯·阿贝尔(Niels Abel)命名,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数学奖项之一,也被称为“数学诺贝尔奖”。该奖项由挪威科学和文学学院颁发,奖金为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