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自主的参与体验、参与创造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欣赏课。本文以《打开管弦乐队欣赏之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课堂实录为例,结合“学讲方式”的主要教学环节来阐述如何突出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音乐欣赏;学生的主体性;管弦乐器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是中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目标。如何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和核心是初中音乐欣赏课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我对初中音乐欣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去感受和体会。本文,我以执教的参加县优质课比赛的《打开管弦乐队欣赏之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这一音乐欣赏课教学以例,从教学中的“说”、“听”、“讲”、“找”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如何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怎样“主宰”的音乐课堂。
一、自主先学,引导问答,让学生“说出来”
初中音乐课一直不被重视,想让学生达到完全的“自主先学”,是很难实现的。教材的循环使用和音乐不被重视的地位,导致学生很少在课余时间学习和了解音乐课程。所以,我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图片导人,创设情境,以问答的形式科学、系统的引导学生说出乐器的音色如何,如短笛的音色尖锐;单簧管的音色圆润;小号的音色嘹亮;大号的音色低沉浑厚等等。
在这一讲授过程中我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体验不同乐器的音色,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并自己总结。首先,引导学生说出管弦乐队分为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弓弦乐器、打击乐器和色彩性乐器。我们可以趣味性的称它们为老铜家、老木家、老弦家、老打家和老彩家,为接下来的课堂游戏做铺垫;其次,根据各组乐器的演奏方式不同,了解管类的铜管的音色比木管音色更为厚重;再者,以弦乐器家族为例,让学生明白各乐器之间体积越大,音调越低,音色就越低沉。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直观教具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加以趣味性的语言,用语言艺术感染学生从心底喜欢音乐课,启发学生主动说出他们思考的结果,这是音乐欣赏课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最明显的表现。
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听出来”
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是“学讲课堂”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这也是初中音乐欣赏课常用的方式。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于个体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
这一环节中我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简单介绍乐曲又称《珀赛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以读词组的方式分别读出主题、变奏、赋格,让学生自己听出全曲分为三个部分。接着,以计分竞赛的形式请各小组聆听珀赛尔主题段完成表格:以管弦乐队齐奏开始,请学生听写出老木家一老铜家一老弦家一老打家,最后又回到管弦乐队齐奏。再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复听珀赛尔主题片段,让学生自己揭晓乐曲的演奏顺序。
这样以趣味性的竞赛为助手,让同学之间互学互助、相互交流听赏信息,既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和乐器音色的记忆,又让学生体验揭晓竞赛答案惊心动魄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高度自觉地参与其中,与音乐本体擦出火花,这一火花正是由学生自己“听出来”的,是音乐欣赏中最简单也是最广泛的聆听。而作为主导的我在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同时,在必要时给予某些偏离方向的小组或个人一定的友情提示。
三、检测反馈,循序渐进,让学生“讲出来”
对于音乐欣赏课来讲,与其说这是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不如说这是再巩固和再复习的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巩固。这一环节我将本节课的难点进一步突破——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我继续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这一乐曲,以全曲的十三个小变奏部分为欣赏内容,改用抢答的方式继续进行趣味的课堂竞赛活动,听辨十三种主奏乐器,让学生用“玩耍”的感情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比如,当学生听出第十变奏的演奏乐器是铜管组的圆号时,我会及时给于这位抢答的同学肯定和表扬,引导他向大家讲出来圆号的音色和猎号音色相似,柔和而高雅。同时我向学生介绍圆号又称为法国号,但是它却起源于德国,它的音色介乎于木管和铜管之间。在课堂游戏结束后,将《珀赛尔主题变奏与赋格》的变奏部分完整复听,复听的同时不断以问答形式和学生回顾主奏乐器的相关特征,深化学生对西洋管弦乐器的知识的掌握。
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这里就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用简单的语言将乐器音色一一“说出来”,在检测反馈中一一听到各种乐器单独演奏的音色再“讲出来”。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对乐器音色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自己的理性认识,讲出自己对某一乐器音色的认识,掌握了音乐本体的知识。
四、展示拓展,直观演示,让学生“找出来”
展示是对学生成果的检查,也是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管弦乐队音乐知识,理清音乐知识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述交流的综合能力。同时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围绕教材《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这首乐曲的学习,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出乐器的特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乐器音色和情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乐器外观,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各种乐器之间的关系。找出西洋管弦乐队在舞台上的分布情况,以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弦乐器组在舞台的最前面;木管乐器分布在舞台的中间;铜管乐器分布在木管乐器后面和舞台的右后方;打击乐器分布在舞台左后方;色彩性乐器分布在舞台的左边。最后,让学生们在欣赏和拍手中,再次体验管弦乐的美妙,播放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拉德茨基進行曲》,首尾呼应,寓教于乐,使学生对日后的继续欣赏有所期待。
《打开管弦乐队欣赏之门》只是我对音乐欣赏教学“学讲课堂”认识的开始和尝试,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更好的组织欣赏教学。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作为教师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带领学生走进音乐,让学生爱上音乐,让学生们成为音乐欣赏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欣赏;学生的主体性;管弦乐器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是中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目标。如何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和核心是初中音乐欣赏课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我对初中音乐欣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去感受和体会。本文,我以执教的参加县优质课比赛的《打开管弦乐队欣赏之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这一音乐欣赏课教学以例,从教学中的“说”、“听”、“讲”、“找”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如何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怎样“主宰”的音乐课堂。
一、自主先学,引导问答,让学生“说出来”
初中音乐课一直不被重视,想让学生达到完全的“自主先学”,是很难实现的。教材的循环使用和音乐不被重视的地位,导致学生很少在课余时间学习和了解音乐课程。所以,我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图片导人,创设情境,以问答的形式科学、系统的引导学生说出乐器的音色如何,如短笛的音色尖锐;单簧管的音色圆润;小号的音色嘹亮;大号的音色低沉浑厚等等。
在这一讲授过程中我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体验不同乐器的音色,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并自己总结。首先,引导学生说出管弦乐队分为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弓弦乐器、打击乐器和色彩性乐器。我们可以趣味性的称它们为老铜家、老木家、老弦家、老打家和老彩家,为接下来的课堂游戏做铺垫;其次,根据各组乐器的演奏方式不同,了解管类的铜管的音色比木管音色更为厚重;再者,以弦乐器家族为例,让学生明白各乐器之间体积越大,音调越低,音色就越低沉。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直观教具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加以趣味性的语言,用语言艺术感染学生从心底喜欢音乐课,启发学生主动说出他们思考的结果,这是音乐欣赏课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最明显的表现。
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听出来”
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是“学讲课堂”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这也是初中音乐欣赏课常用的方式。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于个体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
这一环节中我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简单介绍乐曲又称《珀赛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以读词组的方式分别读出主题、变奏、赋格,让学生自己听出全曲分为三个部分。接着,以计分竞赛的形式请各小组聆听珀赛尔主题段完成表格:以管弦乐队齐奏开始,请学生听写出老木家一老铜家一老弦家一老打家,最后又回到管弦乐队齐奏。再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复听珀赛尔主题片段,让学生自己揭晓乐曲的演奏顺序。
这样以趣味性的竞赛为助手,让同学之间互学互助、相互交流听赏信息,既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和乐器音色的记忆,又让学生体验揭晓竞赛答案惊心动魄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高度自觉地参与其中,与音乐本体擦出火花,这一火花正是由学生自己“听出来”的,是音乐欣赏中最简单也是最广泛的聆听。而作为主导的我在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同时,在必要时给予某些偏离方向的小组或个人一定的友情提示。
三、检测反馈,循序渐进,让学生“讲出来”
对于音乐欣赏课来讲,与其说这是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不如说这是再巩固和再复习的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巩固。这一环节我将本节课的难点进一步突破——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我继续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这一乐曲,以全曲的十三个小变奏部分为欣赏内容,改用抢答的方式继续进行趣味的课堂竞赛活动,听辨十三种主奏乐器,让学生用“玩耍”的感情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比如,当学生听出第十变奏的演奏乐器是铜管组的圆号时,我会及时给于这位抢答的同学肯定和表扬,引导他向大家讲出来圆号的音色和猎号音色相似,柔和而高雅。同时我向学生介绍圆号又称为法国号,但是它却起源于德国,它的音色介乎于木管和铜管之间。在课堂游戏结束后,将《珀赛尔主题变奏与赋格》的变奏部分完整复听,复听的同时不断以问答形式和学生回顾主奏乐器的相关特征,深化学生对西洋管弦乐器的知识的掌握。
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这里就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用简单的语言将乐器音色一一“说出来”,在检测反馈中一一听到各种乐器单独演奏的音色再“讲出来”。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对乐器音色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自己的理性认识,讲出自己对某一乐器音色的认识,掌握了音乐本体的知识。
四、展示拓展,直观演示,让学生“找出来”
展示是对学生成果的检查,也是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管弦乐队音乐知识,理清音乐知识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述交流的综合能力。同时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围绕教材《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这首乐曲的学习,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出乐器的特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乐器音色和情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乐器外观,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各种乐器之间的关系。找出西洋管弦乐队在舞台上的分布情况,以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弦乐器组在舞台的最前面;木管乐器分布在舞台的中间;铜管乐器分布在木管乐器后面和舞台的右后方;打击乐器分布在舞台左后方;色彩性乐器分布在舞台的左边。最后,让学生们在欣赏和拍手中,再次体验管弦乐的美妙,播放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拉德茨基進行曲》,首尾呼应,寓教于乐,使学生对日后的继续欣赏有所期待。
《打开管弦乐队欣赏之门》只是我对音乐欣赏教学“学讲课堂”认识的开始和尝试,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更好的组织欣赏教学。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作为教师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带领学生走进音乐,让学生爱上音乐,让学生们成为音乐欣赏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