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为普遍哲学的现象学到汉语现象学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塞尔的现象学包含了两个向度的统一:一个向度是具有绝对性、统一性的普遍哲学,一种普遍的意识学或存在学;另一个向度则是对直观的、当下的、活生生的实际性经验的描述。由此,存在于整体性和多元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张力得到了统一。这种具有非现成性、历史性和开放性特征的现象学为一门跨文化哲学奠基,也使得现象学与汉语思想传统的结合成为可能。今天汉语现象学在跨文化理解和中西思想资源的“共创性”上成为世界现象学和汉语哲学的典范之一。一方面汉语思想资源借助于现象学方法以“如其所是”的方式得到表达,从而撑开了新的阐释空间;另一方面现象学传统在汉语语境中实现了“接着讲”,汉语现象学承接了整个现象学运动的原创性开拓之重任,未来的现象学可以也应当是讲汉语的。
其他文献
科研经费资助由权力管制转向合同规制,治理创新是契合科研合同规制的必然要求。推进科研经费有效治理,应厘清科研合同属性,但将其定性为行政合同、民事合同抑或组合合同,都难以解决科研经费治理的难题。纵观科研合同性质的全貌,将其定位为公私融合合同,合于合同背后承载的科研关系特质与科研合同规制的演进脉络。科研合同规制应遵循科研自由的法秩序,建构与合同属性相适应的功能性规制模式,打造科研合同功能性规制的创新体系。科研合同功能性规制的制度化,既应补充同具拘束力的非合意要素,又应实现合意要素的再造,形成内容系统、逻辑清晰、
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特别是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化,进而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代际流动性。基于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在地区竞争的框架内讨论纵向转移支付的作用,发现转移支付能够有效促进人力资本在代际间的流动性。将2010年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与县级财政转移支付数据进行匹配,基于出生年份群组和地区两个维度的差异,考察转移支付能否提升人力资本在代际间的流动性,验证了以上理论结论,且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内部的教育类转移支付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为促进人力资本获得的公平性,需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下,“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的健康促进策略被置于优先地位。探究导致老年疾病的早期风险因素,是预防和干预的前提,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题中之义。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的伤残权重评估结果,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中的健康状况赋予伤残权重,并以伤残损失生命年(YLDs)为量化指标,评估早期社会心理风险对老年健康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早期社会心理风险显著增加老年伤残损失生命年,对于老年高危健康状况也具有显著预测力,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因果性的。此外,研究识
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既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历史逻辑的必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文化自觉程度,体现了中国学者为世界学术作出贡献的远大志向。对跨文化研究和阐发研究等核心问题的争论,是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进程中最引人注目、最持久的焦点。其突出特征表明,中国学派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创新都是在激烈争论中实现的,彰显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深层次的文化自信诉求。客观辩证地审视跨文化研究和阐发研究,正视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既有利于中国学派可持续健康发展,又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
政策数量变化的“背离现象”表明,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政策问题的构建基础在2014年已经开始发生转换,较早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目前,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政策内容的调整方向在于改变结构性失衡和提高前瞻性。提高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政策的绩效,需要尽快实现由阶梯式政策过程偏好向均衡式政策过程偏好的转换。政策工具选择模式是否向着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的方向衍变,取决于政策对象、政策环境及政府的威权程度等要素之间的互相调适。治理模式以公共政策为表现形式,透过公共政策的运行,能够观察和描述治理模式。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可
外交研究有其独到的学科传统。自晚清、民国以降,就“中国外交源于何时”这一问题,历史学界、国际法学界和外交学界曾提出过夏朝说、商朝说、春秋说与晚清说四类意见。随着现代政治学研究对“主权国家”的日渐重视,外交作为一种古老的政治活动,日益为“主权国家”观念所限制和窄化,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春秋盟会被移出了外交研究的视野。但追本溯源,外交活动的发端明显早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无论从历史的眼光,学科的传统,还是当下学科的发展方向上看,有关中国外交起源的研究,都不应受到“主权国家”理论的过强影响,而应依照外交学自身对“
期刊
为更好地推出精品力作,推动理论和学术创新,自2021年起,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开展《中国社会科学》年度好文章评选活动。首届评选活动方案如下:一、文章遴选范围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第1—12期刊发的全部文章。二、评选标准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通过马克思对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符号的深刻分析,可发现社会符号的颠倒与否定性质是社会符号普遍的有规律性的特质,是社会符号在一定社会形态下获得的历史规定性,其根源于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即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矛盾运动,由实践的辩证本质即以否定性为媒介的关系所规定,是否定性辩证法在符号上的具体表达。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社会符号论的批判是基于实践、基于现实、指向未来的,是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建设性的批判。在当代,构建科学的社会符号论,不仅可以推动符号学的发展,而且是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面。
“经济决定论”或“经济唯物主义”思潮始于第二国际,时下仍存有类似观点。“经济决定论”几乎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挥之不去的“误读”。理论上,“经济决定论”作为一种基于传统哲学进路理解人类历史的理论模式,诉诸“基础主义”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机械地解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强调经济因素的唯一决定性。实践中,“经济决定论”的教条主义倾向,切割理论和实践,将历史唯物主义异化为一种“旁观的实证科学”,遮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立场,妨碍革命实践甚至走向革命运动的反面。因此,有必要从学理上反思和揭示“经济决定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