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应用型学习层次结构分析与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un5802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学历资格框架(DQP)是美国新兴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工具,其核心是围绕大学生在毕业取得某一层次学历时应具备的学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融合应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较强的匹配性。本研究以学历资格框架中应用学习领域的要求为基础,结合其他学习领域的参照点要求,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规律与应用能力培养过程,提出了应用型学习的层次结构模型,包括阐述知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任务实践、构建问题与完成任务这六个层次,以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設计的框架性参考。
  关键词:DQP;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学习; 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4-0087-05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所确定的重要发展方向。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但对于应用型人才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规格要求,尚不够明确[1]。有学者认为,应用型人才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 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其核心是“用”,本质是“学以致用”[2]。但如何“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以及如何证明学生在毕业时已经能够“学以致用”,相关研究不多。本文以美国学历资格框架(DQP)为基础,根据其教育理念与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参照点,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应用型学习进行初步探究。
  一、应用能力与应用型学习
  (一)应用能力
  在《汉语大词典》中,“应用”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使用,如使用某种技术、方法;二是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的,如应用文、应用技术。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使用技术、工具、方法于生产或生活实践中。这一解释与高等教育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义比较吻合,即“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社会效益)的人才”[3]。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应用是实践技能[4],应用能力是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能力[5]。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应用能力不是一种单一技能。应用能力是一般通用能力和专业关键能力的共同运用的一种综合能力。一般通用能力包含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专业关键能力包含专业技能、专业应变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6]。在国家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也常有“综合应用能力”科目,侧重测查应考人员在工作中运用法律、法规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这一要求与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QCF)中“应用与实践”指标要求也基本一致:解决解释明确但复杂的问题;决定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运用相关的研究解释行动方案;评价行动、方法和结果(QCF5级水平)。
  (二)应用型学习
  在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体系中,应用包括执行(executing)与使用(using),前者是指学生把一个程序应用于一个熟悉任务(表现动作),后者是指学生把一个或更多个程序应用于一个陌生任务(解决问题)。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陌生任务。应用能力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7]。这一过程既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消化、知识的应用转化、实际技能的培养[8],也包括必要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心要从学生的灌输式学习向应用型学习转变。应用型学习包括两层涵义,首先应用型学习是以“学以致用”为中心的学习,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掌握专业知识或技能,更重要的是知识或技能在实践(或仿真环境)的应用;其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有关应用的技能,即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在美国“应用学习能力表现标准(Applied Learning Performance Standards)”中,有关应用的技能具体分为五类:解决问题、交流工具与技巧、信息工具与技巧、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工具与技巧、与他人共同工作的工具与技巧[9]。
  高校学生的应用学习,不只是简单的技能型操作,也不只是某一项知识或技能的实践,更侧重于应用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方法能力(如信息利用等)和社会能力(如与人合作等)。同时,对于这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学习,也不应只是通过一些孤立的实践活动来学习如何应用,而应该与学生已学的其它知识或技能相融合,侧重于已学知识或技能的应用。
  与灌输式学习相比,应用型学习不但解决了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学生如何“学以致用”的问题,后者又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学生“学了真的有用吗”的疑惑(见表1)。因此,应用型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 美国学历资格框架及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匹配性
  (一)美国学历资格框架的主要特点
  学历资格框架(Degree Qualifications Profile,DQP)是美国露明纳基金会(Lumina Foundation①)于2011年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改革的工具。至2014年,已经有超过400所美国高等院校应用了学历资格框架[10]。
  学历资格框架的核心是围绕大学生在毕业取得某一层次学历时,应具备的学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融合应用——以更好地适应以后工作、生活与公民参与[11]。为清晰阐述学历的学业资格要求(毕业生知道些什么以及能做些什么),学历资格框架采用了规划五个独立且相融的基本学习领域(专门知识、广泛且融合的知识、智力技能、应用与协作学习公民与全球学习)作为资格框架的主体结构;对每个学习领域按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性与累积性规律设置了学业要求的一个或多个参照点(Reference Points),用以印证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的综合熟练程度(Proficiency);对参照条款的表述是按照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模式,并强调使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Bloom’s Taxonomy)中的行为动词[12]。   (二)学历资格框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匹配性
  美国学历资格框架涉及副学士、学士、硕士三个层次的学历,在同一学历层次上没有学科界限,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历资格框架也具有较强的匹配性。
  首先,学历资格框架是以学生为中心及学习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为基础。从这一角度来看,学历资格框架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当前的改革与发展重点是一致的。目前,不少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在教學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应用与推行成果导向教育并取得成效;也有研究论证,成果导向教育与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及教育重心等方面,有较强的适应性[13]。
  其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将从岗位技能逐步转移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4-15]。学历资格框架所提出的五个学习领域(专门知识、广泛且融合的知识、智力技能、应用与协作学习、公民与全球学习)符合“全面发展”的理念,尤其学历资格框架所倡导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更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提供了启发。
  再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倡导的核心要求。学历资格框架,在体系结构上是学习领域,没有直接提及职业能力,但其基础是职业能力,由职业能力的培养衍生出需要学习的领域,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培养能力而学习。学历资格框架参照点是从毕业生的“应知应会”出发,采用“行为动词 任务情境”的方式,更明确地对毕业生知识技能的综合熟练程度提出要求,也让毕业生的能力更具有可视化、可操作化与可衡量化。表2列举了部分学历资格框架参照点与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提出的“八大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之间的对应。
  三、基于学历资格框架的应用型学习的层次结构
  (一)学历资格框架在学生应用学习领域的要求
  应用能力既包括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也包括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还涉及应对非常规问题的能力、权衡竞争态势的能力、在模糊环境下进行决策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预测并应对他们在越来越复杂的工作和生活中将会遇到的挑战[16]。在学历资格框架中,应用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也被视为最关键的一项学习成果,要求学生能“用其所知而有所能做”,并强调学生在应用过程中致力于分析调查(解析探究)、主动学习、实际问题解决、创新。学历资格框架对毕业生(副学士学历)在应用学习领域的要求为:书面汇报至少一个案例—自己是怎样将所学的学术性知识与技术技能,应用于实地(实践)挑战;并提出证据或案例,用来证明自己在应用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或有其它的收获;分析至少一个自己在课堂外学来的重要概念或方法;对于一个超出课上所学内容的实践难题,对难题准确定位,收集相关线索与信息,进行组织与分析,并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另外,学历资格框架强调,学生展示其应用能力,不仅只是通过传统的作业,也可通过其它一些灵活的方式提供其是否掌握所学的证据,如在工作环境中、人际交往中、以及日常遇到的经济、社会、文化事务中的(行为)表现。
  (二)基于学历资格框架的应用型学习的层次结构
  在学历资格框架中,应用学习的要求并非孤立的,应用学习必须融入其他学习领域中,应用学习为不同学习领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连接的主题。学生的学习不但涉及应用所需的专业知识及跨专业领域的知识,也涉及“有效应用”所需的方法与技巧;不但要求“应用性”地解决问题,也要求“应用性地完成任务”;不但要求课堂内的模拟应用,也要求在“实地”的实践应用。
  本研究将学历资格框架中副学士学历的五个学习领域的能力参照点,按照以应用为主线进行了重新编排(见下页表3),并根据学习规律进行归纳与分类,构建了应用型学习要求的六层次结构模型(见下页图1)。这六个层次遵循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路径,并按照学生学习成果要求表述,依次为阐述知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任务实践、构建问题、完成任务。最终引导学生综合性的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完成一件“应用型作品”。
  (三)基于学历资格框架的应用型学习示例
  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根据岗位用人需求与工作过程分析,设置了“招聘与甄选”课程模块。在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模式下,课程教学以知识点或技能点的理论(如招聘渠道、招聘信息、面试技术等)为主,学习评价也基本采用书面测验的形式(如选择题、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以“阐述知识”为主,基本没有涉及应用或者说只是纸上谈兵型的应用。在应用型学习模式下,课程设置了一个核心预期学习成果“学生能够在学校社团招新过程中有效实施招聘与面试(采用照片、视频及书面报告的形式作为展现学习成果的载体)”,这属于典型的应用所学知识完成真实任务。但是,学生如果只是学习理论性知识点与技能点,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完成真实任务。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如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具体的任务中。此时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应用以往社会学习积累的经验,而非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在课程预期学习成果设计中,还要考虑在“完成任务”之前,设置一些阶段性预期学习成果,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情境、不同能力导向的应用型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步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见图2)
  综上所述,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学生要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于实践任务,这一过程既包括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与消化,也包括对如何将知识或技能加以应用的学习。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心要从学生的灌输式学习向应用型学习转变,在学习过程中以“应用”为主线,贯穿学生的各个学习领域。在美国学历资格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规律与应用能力培养过程,应用型学习可以按照六个层次逐步推进,这六个层次依次为阐述知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任务实践、构建问题、完成任务。   注释:
  ①美国露明纳基金会(Lumina Foundation)是全美最大的专注于提升美国高等教育成效的私人基金会。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应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24-26.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3]吴阿林.应用型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122-124.
  [4]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培训中心.高技能网络人才培养新模式——多元应用能力模型“MAAM”[J].计算机教育,2009(9):37-39.
  [5][6]陈雪梅,卢宁.构建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3(1):105-106.
  [7][9]高峡.国内外应用能力框架之比较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24-30.
  [8]周锦荣.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下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57-60.
  [10]Lucia Anderson Weathers. Degree Qualifications Profile released for large-scale implementation[EB/OL].(2014-10-08).http://www.luminafoundation.org/news-and-events/degree-qualifications-profile-launch-news.
  [11][16]Lumina Foundation.Degree Qualifications Profile[EB/OL].(2015-01).http://degreeprofile.org/download- the-dqp/.
  [12]殷明,刘丹青,郑继昌.美国学历资格框架(DQP)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82-79.
  [11]李贤凤.成果导向教育对当代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浅析[J]北方经贸,2015(10):243-244.
  [13][14]潘建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误区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150.
  [15]朱彦慧,李桂萍,戴海蓉.《教育哲学》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大学报,2015(6):96-97.
  (责任编辑:刘东菊)
其他文献
摘要:将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5W1H”分析方法运用到南通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中,根据南通理工学院办学实际、应用型本科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全程开放,协同共赢”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南通理工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并对同类院校有所启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5W1H”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通过“校企校”合作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林洋电子学院建设案例分析,探索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架构下现代学徒制 “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基础上,中高职学校与同一企业开展“一體化、分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解决学生学历提升、高质量对口就业和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三大难题。同时针对“校企校”合作学院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校企校”合作学院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高职衔
摘要:以25个高职创新创业试点学院为研究样本,从人才培养、政策指引等方面阐述其建设内涵;从组织架构、办学模式等方面探讨其组织机制;从功能定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其运行机制;从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探讨其保障机制。以期为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关键。政府、学校、企业合作建立技术服务中心,可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本文从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思想出发,提出了以体育保健专业的技术技能为核心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
摘要:通过对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词汇习得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词汇习得策略的使用情况,证实了词汇习得策略与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探究提高词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词汇习得的策略。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词汇习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0-0048-04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素材,是语言习得的基础。
教育部近日公布首批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填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领域的空白。  此次公布的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没有国家统一的教学标准要求,导致学校在教学中无标准可循、人才培
摘要:高职学业评价领域因其评价理念和操作模式滞后以及工作过程评价的缺失,很难支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执于事实性知识和操作技能两端的学业评价范式,无法满足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诊断和评价的要求。高职学业评价必须要针对跨职业、跨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依据新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模式进行,从评价制度、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的构成,都要围绕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进行重构和反思。  关键词:高职;学业评价
摘要: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面临的不利局面的有效举措。本文根据河北省产业结构特点,阐述了构建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培训机构多元化、市场需求与人才培训相互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学员受训宽进严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
关于职业教育理论创新  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在教育思想层面,要体现对三个关键词的深刻把握:第一个词是“教育”,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二个词是“职业”,这里讲的是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这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第三个词是“高等”,中国的职业教育有层次的区别。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解读,“教育”是本质定位,“职业”是特征定位,“高等”是层次定位。在教学思想层面,要体现对四个
摘要: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本研究以常州大学城为例,剖析兼职教师的来源,并基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揭示其蕴含的机理,科学厘清兼职教师的理念,提出设立兼职教师的管理机构和构建兼职教师数据库两个平台,制定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关注兼职教师的经济利益并采取“1 N”的兼职教师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来源;机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