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赫的音乐作品享誉全球,影响深远。而小提琴作为弓弦乐器,是音乐领域中较难掌握的演奏工具之一。本文首先对巴赫音乐作品进行简要概述,再以小提琴为例对巴赫音乐作品中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探讨,进而领略巴赫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巴赫音乐作品 演奏技巧 小提琴演奏
巴赫音乐中的小提琴作品堪称经典,是小提琴学习者演奏率较高的作品。因此,当代音乐学者不断研究巴赫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希望从中得到感悟,创作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一、巴赫与巴赫音乐
巴赫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出生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巴赫自小追随父亲学习小提琴演奏,一生都在从事教堂和宫廷乐师工作。虽然他创作了许多绝世的音乐作品,但在当时这些作品默默无闻,无人关注。直至他去世50年后,巴赫音乐才逐渐被一些音乐家重视起来,直到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音乐大家广泛演奏,才让巴赫音乐重新复活,闻名全球。因此巴赫也被世人誉为“不可超越的大师”“音乐之父”。[1]
巴赫音乐蕴含了西欧多民族音乐的风格和内涵,并将意大利、德国、法国等传统音乐进行糅合,才形成了特有的巴赫音乐。他的音乐作品包括《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等多首大型声乐套曲和器乐作品。
二、巴赫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
巴赫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对位法,音乐表现变化多姿,尤其是和声部分与复调的对立使用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实现完美平衡,更加突出了他的音乐表现力。他1720年所作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被誉为“小提琴音乐的圣经”,是各大国际音乐赛事中必不可少的作品。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以慢板、快板重复四个部分组成,其中“g小调第一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是组曲中的核心。该奏鸣曲中的第一部分运用恢宏、深沉的音色奠定音乐的整体情感基调,并以复音和弦以及托卡塔曲式交替演奏,再将音阶、琶音样式旋律完美结合于四声部和三声部;第二部分由三声部构成庄严、气势的场景,突出曲式乐曲风格以及音乐作品主题;第三部分在西西里舞曲的烘托下引入田园风格音色,从三声部区域直接划分;第四部分以华丽、愉悦的吉格舞曲风格作为终曲,并将琶音样式以及音群完美收尾。
巴赫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小提琴学习者而言,更需要不断地练习以达到双手的完美配合。以左手指法为例,需要学习者适当运用手指的灵活性和弹跳性,如准确掌握手指按压角度保障四个音的音准;掌握旋律走向和手指快慢的抬落问题。[2]其次,左手手指跟随旋律律动时要保持合理的收放与乐曲保持契合,也要控制好手指力度,使揉弦动作保持连续性,如运弓时引起的揉弦或长弓大揉等情况。
右手运弓时在压力、速度、触弦点等因素影響下,如何保持小提琴前后音色的一致性也是演奏技巧中常遇见的问题。如和弦运弓时,如何把握触弦点向指板位置移动的时间,以及大弧度演奏时间等。这是因为在指板附近的琴弦弧度相比于在琴码附近时有更为明显的平缓性和就近性,在该位置弹奏的音色更加干净、柔和。一般情况下需在三个音或四个音合奏时以变化莫测的形式快速引入;另一个演奏技巧问题就是当弓杆偏向琴头方向时,如何增大弓毛与琴弦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弓弦力度的变化,以及保持运弓的稳定性等问题。
对于演奏技巧中常见的问题若不合理处理,就很容易转变巴赫音乐作品的风格,影响到音乐的整体表现力。因此,小提琴学者不仅要勤加练习,更需要在演奏音乐作品时严格控制基本技巧,再将所有的技巧进行融合。虽然看似简单却可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演奏,这不仅可以锻炼小提琴学习者扎实的功底,熟练掌握演奏技巧,积累演奏经验,同时也是将巴赫作品中的小提琴音乐在单旋律乐器演奏时,以独特的和声与对位法演奏技巧,呈现出多声部的演奏效果,将变幻多姿的单旋律演奏出如弦乐合奏般的壮阔、恢宏。
巴赫无伴奏奏鸣曲于19世纪被两位小提琴演奏家公开演奏后,无伴奏复调音乐便以此为契机逐渐得到世人关注,重返音乐殿堂。在“巴洛克”时代,受小提琴制作不精良、琴弓张弛不紧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演奏中可随时用拇指调音的方法改变琴弓的松紧度,这也是小提琴复音演奏时的前提。因为巴赫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高难度演奏技巧,为了表现复调音乐的圆滑、华丽,还需演奏者不断钻研巴赫作品中的高难度演奏技巧,让巴赫的音乐作品继续在世界乐坛发光、发亮,引导一代又一代的演奏者走向成功。
三、结语
巴赫音乐作品不仅体现德国本土音乐的风格,也将欧洲所有国家的民族音乐融汇到他的音乐作品中,将各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完美揉合,创作出深邃、静谧、均衡以及感悟浓烈的音乐作品,留给世人无限的遐想,形成独一无二、影响深远的“巴赫音乐”。
参考文献:
[1]胡润泽.论双小提琴的练习方法——以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J].大众文艺,2015(21).
[2]青彦言.巴赫小提琴作品原谱释文研究[J].音乐时空,2015(06).
(作者简介:洪雪, 女 ,本科, 安徽省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视唱练耳、小提琴演奏)(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巴赫音乐作品 演奏技巧 小提琴演奏
巴赫音乐中的小提琴作品堪称经典,是小提琴学习者演奏率较高的作品。因此,当代音乐学者不断研究巴赫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希望从中得到感悟,创作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一、巴赫与巴赫音乐
巴赫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出生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巴赫自小追随父亲学习小提琴演奏,一生都在从事教堂和宫廷乐师工作。虽然他创作了许多绝世的音乐作品,但在当时这些作品默默无闻,无人关注。直至他去世50年后,巴赫音乐才逐渐被一些音乐家重视起来,直到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音乐大家广泛演奏,才让巴赫音乐重新复活,闻名全球。因此巴赫也被世人誉为“不可超越的大师”“音乐之父”。[1]
巴赫音乐蕴含了西欧多民族音乐的风格和内涵,并将意大利、德国、法国等传统音乐进行糅合,才形成了特有的巴赫音乐。他的音乐作品包括《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等多首大型声乐套曲和器乐作品。
二、巴赫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
巴赫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对位法,音乐表现变化多姿,尤其是和声部分与复调的对立使用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实现完美平衡,更加突出了他的音乐表现力。他1720年所作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被誉为“小提琴音乐的圣经”,是各大国际音乐赛事中必不可少的作品。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以慢板、快板重复四个部分组成,其中“g小调第一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是组曲中的核心。该奏鸣曲中的第一部分运用恢宏、深沉的音色奠定音乐的整体情感基调,并以复音和弦以及托卡塔曲式交替演奏,再将音阶、琶音样式旋律完美结合于四声部和三声部;第二部分由三声部构成庄严、气势的场景,突出曲式乐曲风格以及音乐作品主题;第三部分在西西里舞曲的烘托下引入田园风格音色,从三声部区域直接划分;第四部分以华丽、愉悦的吉格舞曲风格作为终曲,并将琶音样式以及音群完美收尾。
巴赫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小提琴学习者而言,更需要不断地练习以达到双手的完美配合。以左手指法为例,需要学习者适当运用手指的灵活性和弹跳性,如准确掌握手指按压角度保障四个音的音准;掌握旋律走向和手指快慢的抬落问题。[2]其次,左手手指跟随旋律律动时要保持合理的收放与乐曲保持契合,也要控制好手指力度,使揉弦动作保持连续性,如运弓时引起的揉弦或长弓大揉等情况。
右手运弓时在压力、速度、触弦点等因素影響下,如何保持小提琴前后音色的一致性也是演奏技巧中常遇见的问题。如和弦运弓时,如何把握触弦点向指板位置移动的时间,以及大弧度演奏时间等。这是因为在指板附近的琴弦弧度相比于在琴码附近时有更为明显的平缓性和就近性,在该位置弹奏的音色更加干净、柔和。一般情况下需在三个音或四个音合奏时以变化莫测的形式快速引入;另一个演奏技巧问题就是当弓杆偏向琴头方向时,如何增大弓毛与琴弦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弓弦力度的变化,以及保持运弓的稳定性等问题。
对于演奏技巧中常见的问题若不合理处理,就很容易转变巴赫音乐作品的风格,影响到音乐的整体表现力。因此,小提琴学者不仅要勤加练习,更需要在演奏音乐作品时严格控制基本技巧,再将所有的技巧进行融合。虽然看似简单却可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演奏,这不仅可以锻炼小提琴学习者扎实的功底,熟练掌握演奏技巧,积累演奏经验,同时也是将巴赫作品中的小提琴音乐在单旋律乐器演奏时,以独特的和声与对位法演奏技巧,呈现出多声部的演奏效果,将变幻多姿的单旋律演奏出如弦乐合奏般的壮阔、恢宏。
巴赫无伴奏奏鸣曲于19世纪被两位小提琴演奏家公开演奏后,无伴奏复调音乐便以此为契机逐渐得到世人关注,重返音乐殿堂。在“巴洛克”时代,受小提琴制作不精良、琴弓张弛不紧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演奏中可随时用拇指调音的方法改变琴弓的松紧度,这也是小提琴复音演奏时的前提。因为巴赫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高难度演奏技巧,为了表现复调音乐的圆滑、华丽,还需演奏者不断钻研巴赫作品中的高难度演奏技巧,让巴赫的音乐作品继续在世界乐坛发光、发亮,引导一代又一代的演奏者走向成功。
三、结语
巴赫音乐作品不仅体现德国本土音乐的风格,也将欧洲所有国家的民族音乐融汇到他的音乐作品中,将各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完美揉合,创作出深邃、静谧、均衡以及感悟浓烈的音乐作品,留给世人无限的遐想,形成独一无二、影响深远的“巴赫音乐”。
参考文献:
[1]胡润泽.论双小提琴的练习方法——以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J].大众文艺,2015(21).
[2]青彦言.巴赫小提琴作品原谱释文研究[J].音乐时空,2015(06).
(作者简介:洪雪, 女 ,本科, 安徽省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视唱练耳、小提琴演奏)(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