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潭静深的湖水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mao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久闻木心先生之大名,初读其作品,感受同诸评论家相同:博学,丰富,典雅,意境稍深涩难懂。在此仅选一篇易读的小散文稍作评论。
  这篇散文,笔者读至开篇时,以为只是对童年所做的佛事进行少许的回忆和有关风俗、古今的议论,但顺着作者清丽的白描手法和似若无其事的平淡笔触读下来,后文那“平平地划着水”的盌却不知不觉扣了人的心弦。当读完全文时,不由感到整颗心也好似随着那下沉的碗一般,无声地没入那静深的水天茫茫之中。
  木心先生这篇散文的语言,少了晦涩的用典和议论思辨。虽刻画人事时多用白描,但却丝毫未伤及其典雅清丽。首先,本文以一个孩童的角度,述说与家人去山上做佛事祭奠祖先结束后发生的一件“小事”,前文花了大量笔墨在典淡的寺庙生活和对往年学习生活的回忆上(如对“睡狮庵”名字的困惑,与和尚诵经相关的描写,以及对幼时的我背书作文的回忆),为文章奠定了一种朴实而雅致的基调。“我只好瞎凑……凑到近两百,‘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到卷子发回,朱笔改得‘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样带着文墨气息的幽默使行文优雅而又不失风趣。文中不时穿插“山已玩够,素斋吃得望而生畏,那关在庵后山洞里的疯僧也逗腻了。心里兀自抱怨:超度祖宗真不容易”和“经他们一说,倒使我不服,除了省县乡,我还分得清寺庙院殿观宫庵呢”这样的句子,显出童真童趣的童言。儿童丰富的心理描写,让文章显出了一种朴实真挚的意趣,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寺院佛事的静谧典雅和孩童活泼生动的心理一起赋予了本文语言风格的“雅”与“真”。
  在这样的语言风格所赋予的平淡真挚的氛围下,本文的主要事件在看似平静的一切之中悄悄展开,且渐至跌宕震撼:终于佛事结束,大家可以乘船回家;可即将开船之际,“我”却想起来自己将寺庙老法师赠予的一个珍贵的盌落在了山上的卧室床上——在一番抗争后,母亲嘱咐船夫上山去取……文章的笔墨从前文对寺庙生活和往事回忆的泛泛描述,一下集中到了返程的这一件小事上。船夫远远地空手下来,又从怀里掏出碗的这一细节动作,让读者的心随着“我”一样先期待、急切,后驚讶、失望,最终转而惊喜、庆幸。
  本来,寻碗一事就此终了。读者同主人公一样带着失而复得的庆幸,刚刚松了口气,事情就又发展变化了。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此刻,读者的心也随着那碗的脱手霎时提到了嗓子眼,“那碗在疾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汆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读者的心也随着那消失的碗,同主人公一齐“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痛惜、不舍、悔恨、难以置信的感觉紧紧攥住每个人的内心。
  如此曲折而细致的描写,让这一件过程极短的“小事”在主人公和读者心里造成了极大的起伏。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读者同主人公在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的长久痛惜之中听到了母亲这样发人深思的话语: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如此生动、细腻、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束后,配以母亲最后一句的“轻描淡写”,颇有种对于人生无奈的参透和看淡。紧接着,“我”心里“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的设问,将全书的情感和立意和盘托出,着实为画龙点睛之笔。文章从貌似简单平淡的回忆散文一下嬗变为富有深刻哲理、震撼人心的美文。生活,这潭看似平静却深不可测的湖水曾吞噬掉那原属于我们的,多少珍贵的人和事啊!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布局的精巧:先是让读者沉浸在主人公山中寺庙祭祖的恬淡生活和对人物的充分理解中,体会到浓厚真实的生活气息与孩童的心理,产生共鸣;同时不忘用回忆、诗句、祭祖过程等来丰富内容,塑造恬淡沉静的氛围。一切就绪,情节便集中到归船启程这里,在前文读者已将自己带入的基础上,毫不费力地、曲折而细致地展开。其过程紧张跌宕而丝毫不显突兀。最后,在结局主人公的叹惋、不平之中抒发的简短议论尤为发人深省、震撼人心: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汆的碗,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结尾处与题目呼应。用一句虚写结束全文,给人留下不尽的回味与思考空间。无奈,生活就是那潭静深的湖水,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我们所珍爱的人和事物。
  如果说生活是那潭湖水,我还要说,木心先生在这篇文章的语言与结构方面暗下笔力而毫无雕琢之迹,也似一潭静深之水,表面平静,实则暗涌着无尽激荡心灵的哲思与情感。
  作者简介:苏桦凡,女,1998年出生,现为济南大学2016级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爱好阅读、写作、音乐等,曾获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却是被误认的身影  仍固执地坚守  彼此间的軌迹是屡次反复迷宫的道路  我们距出口或长或短  有时一步之遥  面面相对却无法坦然视之  仅缄口不语和出口背道而驰  有时感慨颇多  相谈甚欢  向出口徘徊  挪移  但始终无法找到正确的路  直到疲惫  厌倦  最后困死在迷宫里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期刊
桃李花开一壶酒,乌篷摇梦起沙鷗。  虽易踏山寻流水,天涯何处觅知音!  红尘过往多少事,沧海几度已桑田。  遥想桃园三结义,至今依旧美名扬。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期刊
秋思  瑟瑟秋风,薰薰酒意,  天涯倦客箫声起。  漫天黄叶怅归途,  阳关半阕愁残壁。  淡淡相思,深深记忆,  时光荏苒清眸替。  此情犹是碧莲花,  一生为你开一季。  书香女子  你从书海中走来  一路幽香芬芳迷人  你婉约的深情  像一朵优雅的墨花  温暖地绽放着诱人的书香  你用你的情怀拥抱美好 拥抱真诚  你就是热情沙漠的一把火  燃烧生命的力量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走近你  做一个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能够从网络上获取海量的资讯。而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其丰富的传播符号和传播方式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相当的优势。然而,网络背景下的新闻标题与传统媒介理论中狭义的新闻消息的标题和报纸、电视、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介中的标题相比,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存在价值,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时代 新闻标题 传播方式  一、新闻标题的特点  标题作为新闻消息的“点睛之笔”,
期刊
被太陽水洒过的街道  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我要像春天一样哀悼  还要再等一分钟踌躇  一分钟踌躇。纪念  念了十六年的书  有人在欢笑,有人在啜泣  有人把听过的话唱成梵音  我啊,我要风,要世界剧终  要太阳燃成一盏巨大的火球  我在时间里咆哮  在终结里咆哮  在湮灭中咆哮  在永恒中咆哮  我站在风口浪尖  犹如站在世界之巅  说到如今么  如今我还是窝在街角  拍拍土站起来  追赶一只流
期刊
仲秋初日照高林,谷深水俞清,一片青山半片黄。  数点寒鸦,潇潇落叶,江天暮雨晚云收。  山月当知心里事,归思无重数,桑榆晚景在天涯!  长笛悠悠,空谷傳响,江面竹排孤灯影。(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期刊
乡野是文学取材不竭的源流,贾平凹和莫言都把乡野作为汲取文学素材的基地。80后的安宁同样在泰山脚下的村落里,用她独有的宁静,轻掬玉手,从生活深处,打捞庞然的存在,施以微火,给予关乎,令之鲜活,满目葱茏。  《乡野闲人》是她“乡村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较之《遗忘在乡下的植物》,运笔更为练达、笔触更为精微、输出文本的现场感更为强烈,信息的存在更为庞然。  这部书中的篇目多为一个带有“的”字的助词句式,譬如
期刊
摘要:“朝阳群众”之所以能各司其职、顺畅高效地运作,取决于其灵活便捷的信息收集渠道、全面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科学保密的信息反馈机制。本文从安全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等环节对“朝阳群众”的安全信息网络进行全面解析。  关键词:朝阳群众 安全 信息  “朝阳群众”又立功了——这一媒体上的常用语,不时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从明星涉毒、嫖娼的大案、要案,到路边猜瓜子诈骗的治安警情,“朝阳群众”无时无刻不紧盯着
期刊
摘要:伴随着部队安全管理呈现出的社会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当前部队安全管理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管理效益,可以借鉴“朝阳群众”机制,贯彻“开放管理”“体系融合”“信息之上”的管理理念,形成管理合力。  关键词:朝阳群众 理念 安全管理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朝阳群众”之所以能够创造治安管理上的奇迹,核心要素就是以信息管理为中心,进行开放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管理上的精细化、系统化、
期刊
一  貌似不能再写情话  我已负担不了更多情分  在人间四月  尽管天上飞着芬芳  地上生着妖娆  恨春风  它指引我心  身影有了故事  从此,你是躲在故事里的人  没有温度,没有表情  二  风像个撒娇的孩子  抚摸多情的杨柳  我独自矗立于高岗  向平原要一個问安  给烈日,给云朵  安静地冥想  把天地正确地理解  这像它们赐给我一个你一般的  美好  芦苇飘摇  蜻蜓追着蜻蜓  你看着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