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些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首先,我们应该以我们的激情来启发幼儿对舞蹈的热情,以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之间都有着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幼儿歌舞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幼儿舞蹈,它的歌与舞常常是不可分的,也就意味着诗歌、音乐、舞蹈要综合起来共同去打动幼儿爱美的心灵,因而把幼儿舞蹈叫做幼儿舞蹈。 创编幼儿舞蹈要合孩子"口味",舞蹈要多方面创新,既要民族化,又要多样化,只有孩子喜欢,才能起到教育作用。下面是我在编舞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确定主题
主题即"骨架",就是想反映什么,有民族舞,知识性的,庆祝节日的等等。在思想活跃时,把脑中的想法记下来,作为编舞时的参考资料,在确定主题时,在确定主题时,再利用这些想法产生良好的构思。或是看到某种现象由此受启发去用舞蹈表现。平时得多学、多看,不仅要多看歌舞类的节目,除舞蹈外的戏剧、杂技、小品、体操等等,古今中外的节目都要看,要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动作素材和创作素材,这样可以让自己在编舞时尽快地进入角色。
二、动作素材的作用
主题确定了,一个舞蹈就有骨架,还要付之于血肉-动作素材,选用什么样的风格特点?既要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又要能够表现主题。如:用手绢花表现捕蝴蝶,其风格特色非常适合表现孩子捕蝴蝶时欢快热烈的气氛。加快现代舞中的扭胯动作可表现小树成长。
三、舞蹈的长度
编舞过程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舞蹈的长度。幼儿舞蹈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3~4分钟比较合适。编舞时,需要多长的音乐要心中有数,如:出场需要3x8拍子,玩耍需要4x8拍,安排好之后,共多少拍,计算好长度表,在没有条件创作音乐时,便数好拍子,记录下来,把不需要的去掉,通过剪辑得到长度适度的音乐。 以上几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进行串排,根据音乐把所想的动作素材加以丰富后串起来,加上一定的队行变化,一个舞蹈就基本成型了。 这些只是我在编舞中的一点体会,还有待于不停地编舞。总之,多学、多看、多想、多做,才能编出好的幼儿歌舞。
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舞蹈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因此,通过正确的系统化的舞蹈教学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使舞蹈教育真正成为各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首先,我们应该以我们的激情来启发幼儿对舞蹈的热情,以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在幼儿园开展舞蹈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一种理想方式。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得以全面培养和拓展。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情感有其特殊的意义。舞蹈本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舞蹈,才能充分地体验舞蹈美并表现出来。假如,在课堂上教师表现得态度生硬和冷漠,就会使孩子们产生紧张、反应迟钝、根本无法体会舞蹈艺术的美感,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凭着一颗诚挚的心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建立彼此间亲切、和谐而良好的感情联系。课堂上耐心讲授,训练时热心辅导,用爱心去和他们沟通,用美去点燃他们求知的心灵之光, 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
为了在舞蹈教学中对幼儿实施审美意识的培养,我们应认真研究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如何生成美感的最基本的客观的现实。劳承万在他的《审美中介论》中说:"在审美活动中,要了解审美过程及其运动的基本环节,首先就得区分出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然后才能在"主体-客体"间找出中间环节。同时,审美过程或审美中介,也必须放在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的系统中,才能获得科学的解释。"事实上,幼儿在学动作,练组合、排节目期间,总是观察和跟随着教师的示范心摹手追地模仿,在聆听教师讲解动作的同时幼儿本人也手舞足蹈。这时他们主要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审美客体--动作的技术规格,起止路线,舞姿变化,风格韵律、音乐节奏,人物性格等作舞蹈艺术美的初步谛视和判断。
五、丰富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自身的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而且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幼儿舞蹈,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
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反映社会题材的舞蹈《红绿灯》、就运用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以及人、车在交通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道理,表现了一种公德之美。反映生活题材的幼儿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灵活地运用了汉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族服装,通过一群孩子在大年夜看戏种种充满童趣的神态表现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民俗文化之美;还有如表现海岛渔民劳作生产题材的幼儿律动组合《织网捕鱼》则可以体现出质朴的劳动之美;表现科技领域题材的幼儿舞蹈《小火箭》还能够给孩子以科学美的启迪;再如《我们去郊游》这一题材的舞蹈作品,则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确定主题
主题即"骨架",就是想反映什么,有民族舞,知识性的,庆祝节日的等等。在思想活跃时,把脑中的想法记下来,作为编舞时的参考资料,在确定主题时,在确定主题时,再利用这些想法产生良好的构思。或是看到某种现象由此受启发去用舞蹈表现。平时得多学、多看,不仅要多看歌舞类的节目,除舞蹈外的戏剧、杂技、小品、体操等等,古今中外的节目都要看,要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动作素材和创作素材,这样可以让自己在编舞时尽快地进入角色。
二、动作素材的作用
主题确定了,一个舞蹈就有骨架,还要付之于血肉-动作素材,选用什么样的风格特点?既要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又要能够表现主题。如:用手绢花表现捕蝴蝶,其风格特色非常适合表现孩子捕蝴蝶时欢快热烈的气氛。加快现代舞中的扭胯动作可表现小树成长。
三、舞蹈的长度
编舞过程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舞蹈的长度。幼儿舞蹈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3~4分钟比较合适。编舞时,需要多长的音乐要心中有数,如:出场需要3x8拍子,玩耍需要4x8拍,安排好之后,共多少拍,计算好长度表,在没有条件创作音乐时,便数好拍子,记录下来,把不需要的去掉,通过剪辑得到长度适度的音乐。 以上几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进行串排,根据音乐把所想的动作素材加以丰富后串起来,加上一定的队行变化,一个舞蹈就基本成型了。 这些只是我在编舞中的一点体会,还有待于不停地编舞。总之,多学、多看、多想、多做,才能编出好的幼儿歌舞。
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舞蹈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因此,通过正确的系统化的舞蹈教学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使舞蹈教育真正成为各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首先,我们应该以我们的激情来启发幼儿对舞蹈的热情,以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在幼儿园开展舞蹈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一种理想方式。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得以全面培养和拓展。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情感有其特殊的意义。舞蹈本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舞蹈,才能充分地体验舞蹈美并表现出来。假如,在课堂上教师表现得态度生硬和冷漠,就会使孩子们产生紧张、反应迟钝、根本无法体会舞蹈艺术的美感,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凭着一颗诚挚的心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建立彼此间亲切、和谐而良好的感情联系。课堂上耐心讲授,训练时热心辅导,用爱心去和他们沟通,用美去点燃他们求知的心灵之光, 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
为了在舞蹈教学中对幼儿实施审美意识的培养,我们应认真研究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如何生成美感的最基本的客观的现实。劳承万在他的《审美中介论》中说:"在审美活动中,要了解审美过程及其运动的基本环节,首先就得区分出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然后才能在"主体-客体"间找出中间环节。同时,审美过程或审美中介,也必须放在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的系统中,才能获得科学的解释。"事实上,幼儿在学动作,练组合、排节目期间,总是观察和跟随着教师的示范心摹手追地模仿,在聆听教师讲解动作的同时幼儿本人也手舞足蹈。这时他们主要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审美客体--动作的技术规格,起止路线,舞姿变化,风格韵律、音乐节奏,人物性格等作舞蹈艺术美的初步谛视和判断。
五、丰富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自身的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而且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幼儿舞蹈,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
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反映社会题材的舞蹈《红绿灯》、就运用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以及人、车在交通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道理,表现了一种公德之美。反映生活题材的幼儿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灵活地运用了汉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族服装,通过一群孩子在大年夜看戏种种充满童趣的神态表现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民俗文化之美;还有如表现海岛渔民劳作生产题材的幼儿律动组合《织网捕鱼》则可以体现出质朴的劳动之美;表现科技领域题材的幼儿舞蹈《小火箭》还能够给孩子以科学美的启迪;再如《我们去郊游》这一题材的舞蹈作品,则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