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地理教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分析与改革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12所高师院校的学科地理教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进行比较分析,并从课程结构类别、实践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学科地理教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学科地理教育;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1.引言
  地理学课程是中学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地理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学科地理教学硕士专业学位在发展改革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切实突出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仍是我国全日制地理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综合对比分析12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发现其异同点,揭示其优势与不足,从而改进与完善学科地理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2.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选取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以下皆称“师大”)、广州大学、河南大学这12所高校全日制学科地理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2.1培养目标分析
  对比12所院校学科地理专业培养方案,虽目标定位有些许不同,但总体目标均包括: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地理基础教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胜任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掌握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
  2.2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析
  专业必修课中,比之地理学类课程,教育类及地理教育教学类课程数量最多,地理专业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存在欠缺;专业选修课就数量而言,各校差异较大,华东师大12门,首都师大、东北师大、湖南师大仅3门,就种类而言,北师大侧重地理专业知识的学习,陕师大侧重教育教学类知识的掌握,其他10所则分布较均匀。整体来看,华东师大和西南大学选修课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课程数量丰富,种类分布较均匀,课程设置较合理。
  2.3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分析
  12所高校实践教学环节都采取教育实习的形式,尽可能采取顶岗、代课的实习方式进行。但是了解到学生由于实习期短,实习基地不到位,各校的实践课程总体完成度不高,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双导师制度未能落到实处。
  3.培养方案改革对策
  3.1调整地理类必修课结构,增加选修课类别
  对比分析各校专业必修课程种类和比例,发现多数高校较侧重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忽略了地理类专业知识。因此,各校应调整必修课程的结构,适当增加纯地理类专业课程的种类和数量,也可增加一些教师礼仪、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与探讨等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2减少内容重复率较大的课程设置,引进不同研究方向硕导
  了解到很多高校课程尤其是教育教学类存在内容重复率较大的现象,导致课程综合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因此,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尽量减少内容重复率较大的课程设置,引进更多不同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的导师,完善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更好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3.3重视教育实践,完善实践课程安排
  直接顶岗、代课实习往往在开始阶段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多环节来衔接,进而提高实践课程质量。学生研一适当减少一些内容重復率较大的课程,安排一些见习、微课教学等实践课,而后学习相关课程,从而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外,学校要落实双导师制度,尽量统一安排实习学校,以便对学生具体实习情况管理和评价,使实习效果更佳。
  4.结论
  各高校在培养目标上没有明显区别,但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差异明显且存在不足,应在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实践教学的效果上不断改进,职前职后一体化,更好适应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子江. 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学术化倾向及改革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05:62-66.
  [2]张广花,邹宁,王晓俊. 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优化探讨[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7:76-78.
  [3]路书红,魏薇,许士国. 基于共同体模式: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03- 05.
  [4][美]伯顿·克拉克,王承绪译. 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6-22.
  [5]杨明全,时花玲,王艳玲.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07:57-61.
  作者简介:吕殿青(1975-),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教授,从事地理教学的研究。
  本文由湖南师范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15JG06)“全日制学科教育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资助。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西藏高校辅导员的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也是体现辅导员专业化的主要因素。西藏高校始终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处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第一线,因此,西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西藏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采用有效的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提出对策,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期刊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但是教育信息化的速度也没有达到预想速度,科技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剪刀差,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的还需要有所发展。尤其,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支撑的学科,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需要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从我国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在土木工程教学中,提
期刊
摘要: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当中,教务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决定着高校教务管理的水平,因此作为教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才能够应对日益繁重的教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教务教务管理能力提升  当前,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教育目标下,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要保证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相应的任课教师与相关课程也呈现出同比的增长。这对教务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职业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对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职业教育除了要为学生从事现有的工作做准备外,还应注重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准军事化管理成为许多技工院校的一种趋势,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严格按照准军事化规范,能培育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准军事化管理;学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发展,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科研探索、产品研制和开发、产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都拥有相当先进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这就要求即将成为科研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大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仪器分析实验能够促使学生对仪器分析理论知识、仪器构造与主要部件功能的直观理解和掌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仪
期刊
摘要: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最活跃阵地,是互联网环境下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的实践基础。本文主要围绕高校互联网基层党建状况及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改进思考。  一、高校“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应用现状  高校的基层党支部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最活跃细胞,在“互联网+”大规模渗透实务工作的主流趋势下,也在不断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创新学生支部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为支部党员提供素材丰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是在军事实力都得到了飞速的提升,等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代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这也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作为新时代新中国的未来,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发展社会、建设国家的使命,理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人弘扬公平正义精
期刊
摘要:大数据对于发现研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法学领域的大数据研究将会越来越普及。这一技术的运用也代表着大数据时代对于法学相关研究工作的影响,但是当前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不仅是因为法律自身的因素,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的。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大数据对法学研究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法学;影响  一、大数据到大数据时代  (一)大数据的特征  通过大
期刊
摘要:本文以某高校对本科毕业生去向调查的样本数据为例,建立了广义线性模型中的多类别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逐步回归优化回归方程的选择,针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去向的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毕业去向;多类别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  由表可知,毕业生去向和性别之间的相关性较弱。通过计算条件数,可以度量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若条件数k1000,则认为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利用R语言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立足于当前形势下所提出的价值追求,而大学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当前所不能忽视的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且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本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