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书包在课堂中应用时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电子书包在课堂中应用的四个有效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公开展评策略、教师点评策略,并结合基本框架图展开论述,对策略的实施模式、操作程序、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 电子书包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公开展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从2013年开始,根据区教育局的实验计划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是全区十所“电子书包”实验学校之一,有四个实验班,这四个班的学生和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
为了使电子书包项目更好地推进,学校制订了完善的方案,多次集中实验班的教师进行集训,让骨干教师勇挑重担,严把课堂教学关。老师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向学生讲解电子书包使用意义、性能、操作要领、怎样更好地为学习服务等,学生们也渐渐适应了这套新系统。而怎样在课堂中更好地应用电子书包是教师们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的,老师们觉得脱离传统的课本和多媒体教学,完全使用电子书包,总觉得讲授知识不够透彻,感觉时间不够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只要实施几大策略,可以让电子书包的应用更有效。
1 自主学习策略
如在物理课上,传统教学中,很多宏观和微观的事物很难展示给学生,如天体运动、电场中电荷的运动、原子物理等,而应用电子书包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在导学案中将相关视频和动画发给学生,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而且学生能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性更强,不懂的细节地方更可反复观看,使学生容易建立物理模式。
学生进入学案导学模块,打开学案,自主浏览某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借助学习资源自主学习,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论坛发求助信息,组内讨论,组内解决不了可发全班,也可随时向教师发送信息,教师则监控反馈信息,并综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提炼为两三个核心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在课堂中,利用电子书包这个系统,教师在教师终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终端积极作出回应,真正做到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2 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与学案教学相结合是个重要的途径,每科老师都需要提前设计出每节课的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电子书包可创建多个班级小组讨论、投票活动,支持教师进行主题研讨式教学。如高中语文课中,针对单元课文,教师将课堂的重点、难点内容转化为一系列论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每个小组根据每个主题下的论题展开讨论,把意见挂到班级论坛上。
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加以讲解和指导。这种学习模式变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小组成员互学互练、互查互评、共同对话、共同探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发帖、讨论,许多平时不敢开口讨论的同学也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其他小组也能在班级论坛上看到该小组的讨论内容,教师和全体同学都能作出及时的反馈。这种堂上讨论突破了重难点,保留了学生的学习痕迹。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都能看到本节课甚至以前的讨论结果,可以把别人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时时回顾,这是传统课堂采用单纯的口头讨论所不能比拟的。
3 公开展评策略
在应用电子书包的课堂上,展评环节展示面广、形式多样、节省时间,其他同学还能及时看到同伴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笔记,如文本、笔迹录音、照片、附件等,方便快捷。更能让每位学生清晰感受展评作品,他们更能在评价环节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或者在展评者展评时就能同时进行评价,而全班同学都能一边观摩展评,一边接收别人评价的信息,学生的交互性更强,这是用大屏幕投影仪和传统的电脑室所无法达到的。
在信息技术课中,作品的创作者(或小组成员)利用电子书包,围绕作品的创作历程做经验介绍与分享,包括创意、实现的简要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还有哪些想法及困惑等。
当展评者介绍完后,同伴在他介绍的基础上对展评作品进行评价。每个小组利用电子书包发帖,提出“三个一”评价模式: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为展评者、评价者及全体学生后面的修改与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教师结合展评者介绍及同伴评价的结果,进行引领性评价,为学生后续的完善、修改、创意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扫清学习障碍。
如在语文课上,根据不同的目的,一是以培养阅读和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以写促读展示策略,是为了促进对文本主题、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对作者创作风格的了解,或是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等。二是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的以读促写展示策略,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写作技法,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4 教师点评策略
电子书包在各科的课堂运用中可以为教师随时实现评价功能,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性评价即发展性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对学生操作过程、操作结果上取得的成绩给予积极的影响,如给学生恰当积极的肯定的评语或笑脸、竖起大拇指等。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如教师可以在班级论坛上发帖“如果你们小组能做到每人都提出自己的意见会更好”或“这位同学的解题方法很有效,但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因为按照他的思路时间会比较长”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与热情,鼓励学生在提升学习质量上不断追求。这种过程性评价更具有纠偏功能,在展评环节集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知识累积情况、探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鼓励由学生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以上列举的只是电子书包在课堂中有效应用的四点策略,还可以进行随机应用的混合教学策略:即不要求教学流程中的任一环节都使用电子书包,而是视需要而用。甚至还可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学生列出自己不懂的知识清单,教师对其进行学习诊断评价,学生根据学习资源中再进行学习,并作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估。以上几种策略不一定都要在一节课内使用,但若能恰当使用这些策略,相信“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应用必定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郑明达.让展评更“给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2):49-52.
[2] 陈敬乐.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教育信息技术,2012(2):41-42.
[3] 李宗明,张征.培养探究意识 提高探究能力.中小学教育,2013(4):29.
[4] 左玉玲.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学习”刍议.中小学教育,2013(4):77.
关键词 电子书包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公开展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从2013年开始,根据区教育局的实验计划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是全区十所“电子书包”实验学校之一,有四个实验班,这四个班的学生和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
为了使电子书包项目更好地推进,学校制订了完善的方案,多次集中实验班的教师进行集训,让骨干教师勇挑重担,严把课堂教学关。老师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向学生讲解电子书包使用意义、性能、操作要领、怎样更好地为学习服务等,学生们也渐渐适应了这套新系统。而怎样在课堂中更好地应用电子书包是教师们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的,老师们觉得脱离传统的课本和多媒体教学,完全使用电子书包,总觉得讲授知识不够透彻,感觉时间不够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只要实施几大策略,可以让电子书包的应用更有效。
1 自主学习策略
如在物理课上,传统教学中,很多宏观和微观的事物很难展示给学生,如天体运动、电场中电荷的运动、原子物理等,而应用电子书包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在导学案中将相关视频和动画发给学生,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而且学生能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性更强,不懂的细节地方更可反复观看,使学生容易建立物理模式。
学生进入学案导学模块,打开学案,自主浏览某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借助学习资源自主学习,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论坛发求助信息,组内讨论,组内解决不了可发全班,也可随时向教师发送信息,教师则监控反馈信息,并综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提炼为两三个核心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在课堂中,利用电子书包这个系统,教师在教师终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终端积极作出回应,真正做到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2 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与学案教学相结合是个重要的途径,每科老师都需要提前设计出每节课的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电子书包可创建多个班级小组讨论、投票活动,支持教师进行主题研讨式教学。如高中语文课中,针对单元课文,教师将课堂的重点、难点内容转化为一系列论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每个小组根据每个主题下的论题展开讨论,把意见挂到班级论坛上。
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加以讲解和指导。这种学习模式变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小组成员互学互练、互查互评、共同对话、共同探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发帖、讨论,许多平时不敢开口讨论的同学也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其他小组也能在班级论坛上看到该小组的讨论内容,教师和全体同学都能作出及时的反馈。这种堂上讨论突破了重难点,保留了学生的学习痕迹。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都能看到本节课甚至以前的讨论结果,可以把别人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时时回顾,这是传统课堂采用单纯的口头讨论所不能比拟的。
3 公开展评策略
在应用电子书包的课堂上,展评环节展示面广、形式多样、节省时间,其他同学还能及时看到同伴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笔记,如文本、笔迹录音、照片、附件等,方便快捷。更能让每位学生清晰感受展评作品,他们更能在评价环节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或者在展评者展评时就能同时进行评价,而全班同学都能一边观摩展评,一边接收别人评价的信息,学生的交互性更强,这是用大屏幕投影仪和传统的电脑室所无法达到的。
在信息技术课中,作品的创作者(或小组成员)利用电子书包,围绕作品的创作历程做经验介绍与分享,包括创意、实现的简要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还有哪些想法及困惑等。
当展评者介绍完后,同伴在他介绍的基础上对展评作品进行评价。每个小组利用电子书包发帖,提出“三个一”评价模式: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为展评者、评价者及全体学生后面的修改与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教师结合展评者介绍及同伴评价的结果,进行引领性评价,为学生后续的完善、修改、创意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扫清学习障碍。
如在语文课上,根据不同的目的,一是以培养阅读和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以写促读展示策略,是为了促进对文本主题、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对作者创作风格的了解,或是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等。二是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的以读促写展示策略,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写作技法,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4 教师点评策略
电子书包在各科的课堂运用中可以为教师随时实现评价功能,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性评价即发展性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对学生操作过程、操作结果上取得的成绩给予积极的影响,如给学生恰当积极的肯定的评语或笑脸、竖起大拇指等。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如教师可以在班级论坛上发帖“如果你们小组能做到每人都提出自己的意见会更好”或“这位同学的解题方法很有效,但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因为按照他的思路时间会比较长”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与热情,鼓励学生在提升学习质量上不断追求。这种过程性评价更具有纠偏功能,在展评环节集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知识累积情况、探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鼓励由学生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以上列举的只是电子书包在课堂中有效应用的四点策略,还可以进行随机应用的混合教学策略:即不要求教学流程中的任一环节都使用电子书包,而是视需要而用。甚至还可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学生列出自己不懂的知识清单,教师对其进行学习诊断评价,学生根据学习资源中再进行学习,并作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估。以上几种策略不一定都要在一节课内使用,但若能恰当使用这些策略,相信“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应用必定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郑明达.让展评更“给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2):49-52.
[2] 陈敬乐.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教育信息技术,2012(2):41-42.
[3] 李宗明,张征.培养探究意识 提高探究能力.中小学教育,2013(4):29.
[4] 左玉玲.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学习”刍议.中小学教育,201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