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架起你我之间的彩虹桥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园共育可以促使家长和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把教育看成是双方共同的事情,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过程。家园共育在促进家长育儿观念、改进教育方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家园共育;促进;教育质量;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一、家园教育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仅靠幼儿园或者家庭某一方面的力量,对于幼儿园而言,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因为家长资源也是很丰富的,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有很大帮助。作为家长,如果把孩子的教育全部让幼儿园来承担,那么,孩子今后的发展是不健全的。
  家园共育可以促使家长和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把教育看成是双方共同的事情,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过程。
  案例:老师不理解家长
  豆豆是班级内比较淘气的孩子,每周来幼儿园三四天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后有很大改变,但放假后又会改变。这样翻来覆去老师觉得特别累,就跟家长进行沟通,家长说放假了,想让孩子放松下就没有约束孩子各方面的行为,在老师认为这是不能理解,这也是沟通几次后没有达成一致的目的,为此看到豆豆各方面行为,老师们会觉得特别累。
  案例:家长不理解老师
  中班开学不久,班上的家委会成员找到我反应班上配班老师的情况。因为配班老师是这学期重新分配到班级的,家长认为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不好,会大声的吼孩子,不喜欢与孩子一起做活动等等,我听到这些,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配班老师与我以前也合作过,是个热爱孩子的老师。经过与家长们的沟通了解事情。家长们认为:这学期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肯定是新老师的问题,新老师在孩子们的眼里特别厉害。听到家长的话,我明白了家长们可能习惯了以前老師温柔说话,当新老师是个说话中气很足的老师时,就误认为老师大声吼孩子。
  分析:
  (一)教师应重视家庭教育,与家长平等沟通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家园合作,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在家园共育中最重的一点就是重视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切不可认为自己是专业的,而看不起家长。即使家长的教育理念上存在问题,也要耐心和家长去沟通,这样的心态去沟通才是有效的,才可以解决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和家长进行沟通时,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他们为了孩子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因为教育理念不同,可能教育方式也不同,教师要多包容家长,更多的时候成为家长的朋友,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也让家长感受到,他们为了孩子的教育也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家长应与教师成为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一上幼儿园就放松了,认为教育都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幼儿在家里的吃喝睡就行了,这样的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知识,只顾放学把孩子接回家,认为孩子小,在家里各方面的行为习惯依然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长期下去,幼儿很难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在家园共育引导下,家长会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不足,应该先配合幼儿园教育理念,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在家里发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时,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要利用在园集体生活的力量来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家园共育是一个整体发展的教育过程
  通过家园共育,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特点,主动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关系,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使得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家长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意识到教育好孩子不能光依赖幼儿园,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一个整体关系,相互促进共发展的关系,有一方在教育孩子时不用力就不能促进幼儿发展,所以必须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地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家园共育促进教育孩子的方法改变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实施的教育。但是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下,大部分都是按照成年人的思想去教育孩子,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可是孩子却又不能按照家长的思想去做,长期下去,家庭教育就非常的累、效果甚微。
  这时家园共育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的教育理念,自然而然家园共育的价值就得到了认可。
  方法一: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要会赏识孩子
  孩子最喜欢听到成人的鼓励,一句“你的小手真厉害!”“你的想法不错!”等等,都能让孩子感到自信,孩子也会继续努力,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也能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的心,什么都想去尝试,也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赏识,所以我们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要为他们助威、呐喊!
  孩子想自己整理衣服,又怕整理不好被家长责备,这时你若能说:“没事的,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孩子会鼓起勇气继续整理衣服,也会发现确实比想象的好,而且孩子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今后他会更愿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会更加信任你,亲近你。
  方法二:蹲下来平等沟通——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你愿意和孩子成为朋友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有多少家长是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呢?总认为孩子小,没有自己懂得多,无法进一步交流,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也是幼稚的、非常累。只要孩子需要帮助了给予帮助了,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其实这样的关系不是朋友,并没有和孩子进行交流,孩子自然也不会对成年人敞开心扉。
  要想和孩子成为好朋友首先要尊重孩子,要在意识里认为和孩子是平等的,说话的时候蹲下去和孩子平视,让孩子感觉到你没有那么可怕。特别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能够听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孩子也会慢慢感受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你是他的伙伴,你们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各有所长,在成长中也会各有各的问题。但是,当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通常就不会很理智客观的看待问题了,总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好。或者总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觉得孩子哪儿都不行,形成不同的看待孩子的观点。
  在幼儿园,老师面对的孩子比较多,对于一些内向,比较不爱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关注度会较少,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问题会被放大多过优点,这样对孩子的看法会有偏颇。只有幼儿园与家庭携手合作,才能更多的了解幼儿,正确看待孩子,用适宜的方法引导孩子,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一)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形成好的习惯
  案例:乱扔东西、不收拾
  承承每次玩过玩具就不收拾东西,把区域里搞得乱七八糟的,经沟通了解后发现家里也是这样的,乱放东西不整理玩具,怎么说都不听。这时老师知道仅靠幼儿园老师嘴巴上提醒,回家还是会忘记的,所以在家里也需要引导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引导,承承有了很大改变,在幼儿园进娃娃家玩的时候学会主动整理玩具,在家里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所以玩具都收拾的非常整齐。
  分析:要想在家园共育中解决孩子的习惯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孩子的有些问题是在家和幼儿园都存在的,有些是只存在于家中或者幼儿园的,所以双方的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方便双方制订最适合孩子的解决方案。
  一个好的习惯和一个坏的习惯的养成,都不是由单一、简单的因素促成的。所以很难通过家长或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快速找到坏习惯的原因所在,也不能只在一个方面的努力下就能改掉坏习惯。必须在双方的配合下完成,首先幼儿园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养成好习惯的方式方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改变习惯。教师还可以在孩子面前多鼓励孩子,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其次,生活也是孩子的课堂,家长可以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在家中按照幼儿园的要求进行练习,并且以身作则,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看到什么是好习惯,继而逐渐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各个年龄段特点不同也决定了幼儿习惯养成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如小班幼儿更多是生活习惯的培养,孩子在幼儿园尽量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家长在家里尽量配合老师的教育目标,引导幼儿自己穿衣服,收拾玩具等等,长期下去幼儿的生活习惯会慢慢建立起来的。
  中班幼儿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在和同伴交往时会发生冲突,所以家园配合时,家长要有意识地扩大幼儿交往范围,引导幼儿正确表打自己的想法。
  大班幼儿更偏重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马上就要上小学的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幼儿园会针对大班幼儿开展整理小书包、教学活动时间慢慢与小学上课时间一致等等,让孩子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所以家长在家里也应该配合教师的工作,帮助幼儿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顺利完成这个重要阶段的过渡。
  (二)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形成好的性格
  案例:爱计较、爱哭闹
  婷婷跟老师在一起时候是个很活泼开朗的孩子,跟小朋友在一起相处发现她会时不时地哭,经常也是为了小事和小伙伴吵,这样下去都没有小朋友敢和他一起玩了,后来我们找来了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沟通中发现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平时都很宠爱她,什么事情都去满足她,时间久了婷婷就养成这种性格了,后面经過一段时间的家园合作,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进去。
  分析:幼儿期是人生个性开始形成期,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性格中会有一些消极的方面:比如任性、自私等等,这些不好的个性长久以往就很难改变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培养孩子更加健全的个性品质。
  家长与老师共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严格要求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投入耐心、爱心,那么孩子的意志力、责任感、独立性、创造性等等都会有积极地影响。因此,家长与老师应该积极配合,密切联系,共同的为孩子成长努力。
  由此可以看出,家园共育对于家长和老师都是有共同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更好的全面发展。因为一致性,家长和老师更要紧密合作,少了哪一方面,对幼儿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之间应该是互帮互助的,在家园双方了解与沟通的基础上,正确定位自己的教育观念,为幼儿的发展发挥各自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了能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你我之间需要这座七彩桥。
  参考文献
  [1]田莉.幼儿园班级工作中家园合作问题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2] 晏红.幼儿教师家长沟通之道[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李季湄,冯晓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5]李季湄.《家庭教育学》[M],南方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6]陈鹤琴.《家庭教育》[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在独生子女占大部分比例的今天,独立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给现在的幼儿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小小年纪的他们不仅要坚持入园,学习幼儿园应掌握的一日常规、各种习惯、各领域教学等知识,还要在家长的期望下学习多种特长。对于在心理还处于成长期的幼儿来说,一上学就被期望所左右,被望子成龙的家长灌输各种各样的理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这些小朋友们的内心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从而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不稳
期刊
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众多,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也有很多思想被真真切切的应用,其中“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在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从一日生活之中我们有很多的教育契机,我们都应该抓住生活之中的各种教育契机,应用于教育管理之中,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推进。以班级管理为载体,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利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紧抓生活中细节,实现幼儿的自主管理、家园管理等。  关键词:陶行知
期刊
摘要:攻击行为的小学生心理辅导,对其进行行为功能分析,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辅导中以①与个案建立和保持牢固的辅导联盟②寻找攻击行为的替代方法③植入合理信念“你值得被爱”为主线,并以此进行辅导中的反思。  关键词:认知行为;攻击;心理辅导;行为功能分析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一)一般资料  闹闹,男,10岁,四年级的一名学生。与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一起居住,家中有一对龙凤胎的弟弟妹妹。在妈妈二胎怀孕
期刊
探索興趣岛共建未来城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对校园体育课教学采用表象训练法,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象训练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能较快地熟练掌握体育技能。运用有效的表象训练方法。在校园体育训练当中进行实施,对现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成绩,也对体育训练方法提出一些
期刊
摘要:我校职高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弱,针对此状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如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适宜交往的环境;开办交际诊所,解决学生的交际困难及提高学生的交际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以此满足学生的当前的心理需要及未来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人际关系;塑造;健全人格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合作精神、能
期刊
摘要:教育是以人育人的社会事业。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幸福感,事关教师自身的职业状态和生存意义,对学生的学业、人格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决定着教育事业能否取得发展进步的持久性。但是伴随着教师心理问题增多、压力增大、职业倦怠的产生,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因此,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做一名引领孩子幸福成长的创造者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教师倦怠;影响学生;提升;幸福感  
期刊
摘要:本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设计的一节心理辅导课,课程借助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  关键词: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根據学生的不同需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节课是针对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而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学习动机,增加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
期刊
摘要:教育事业是心灵的事业,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敞开心扉倾听孩子的心声,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 唤起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接纳异样的孩子,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获得师生心灵共鸣. 拆除学生心中的栅栏,打开心扉进行交流与沟通,带着学生的微笑去学习去生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得到成功喜悦,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关键词:课堂;活动;引领;心灵;港湾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是五彩缤纷的,我们就要以学生为主
期刊
摘要:中学生对自己不够自信,甚至自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自卑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天生的气质秉性;其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三是成长经历。由此,这样的心理问题很难避免,因此对于孩子自卑的问题,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积极地预防和给予指导。本次咨询就是这样一位女生,对学校的一场演讲比赛特别紧张焦虑,运用系统脱敏法来帮助她克服对演讲比赛的焦虑情绪。经过五次的心理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演讲比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