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的意义不能只是教给学生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以历史文本为载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渗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这也是历史教学的最终归宿。
一、将歌曲与历史教学结合,渗透人文教育
歌曲是一种表现艺术,很多歌曲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声,而且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主题,更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挖掘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时,可根据内容将反映时代主题的歌曲引进课堂,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如在学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穿插三首歌曲辅助教学。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并配以图片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之中,使学生受到感染,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凶狠残暴,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已将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然后引出民族战歌——《义勇军进行曲》,播放乐曲,师生齐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此刻,在屏幕上显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声音回荡在教室里,回荡在情绪激扬的每个同学的心头,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极点!这样,国土被侵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内心深处,还激起了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在《精忠报国》的歌声中结束教学,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油然而生,很自然的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
二、将影视剧、民间故事与历史教学结合,渗透人文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料、民间传说等,再现历史的生命,展现历史的场景。例如在学习唐太宗时,教师可将课本内容与电视剧《贞观长歌》联系起来,将所学内容与影视剧中的相关情节结合,播放视频节选,以加深学生对唐太宗的认识和了解。唐太宗被西北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一方面在于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得力于他的宽厚仁慈和博大的胸怀。唐太宗打败颉利,将其押解长安,并力排众议不但没有杀死颉利还赦免了他的罪行。他的仁爱和宽广的胸怀,还使他打败并感化草原猛将阿史那思摩,并使其称服,真心归顺大唐。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对敌人最残忍的方法就是将他变成自己的朋友”。再如学习尧、舜、禹时,可讲述舜以德报怨,感化继母父兄的民间故事,让学生感受舜的宽大胸怀以及最终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因。
三、将现实与历史教学结合,渗透人文教育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还可以通过讨论、辨析,与现实联系,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其以史鉴今的能力,更好的理解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如在学习《宋金南北对峙》时,讲述岳飞抗金为什么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要是顺民心合民意的行为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然后拓展延伸,与我们国家免除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惠民政策的现实联系,使学生真正认识此举措的深远意义。岳飞的抗金斗争节节胜利,秦桧等人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通过对此事件的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为民利者民敬之,损民利者民唾之”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人的历史”和“历史的人”有更真切的体悟与洞悉,从而超越阻碍理解历史的羁绊,感悟历史和现实,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自觉地抵制假、丑、恶,追求真、善、美。
我们应该自豪,因为我们拥有五千年不间断的灿烂的文明史;我们倍感屈辱,因为鸦片战争的硝烟还在眼前,北洋水师的沉船,还沉重地躺在黄海海底,还有南京城那30万魂灵哭泣的泪……历史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着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一个从灵魂深处氤氲着丝丝甘泉滋润精神家园的地方,历史教师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阐释历史,让学生在探讨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在历史的感悟与历史的情境中,接受人文的熏陶,精神的浸润,情操的濡染,在“暗香浮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一、将歌曲与历史教学结合,渗透人文教育
歌曲是一种表现艺术,很多歌曲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声,而且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主题,更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挖掘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时,可根据内容将反映时代主题的歌曲引进课堂,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如在学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穿插三首歌曲辅助教学。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并配以图片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之中,使学生受到感染,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凶狠残暴,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已将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然后引出民族战歌——《义勇军进行曲》,播放乐曲,师生齐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此刻,在屏幕上显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声音回荡在教室里,回荡在情绪激扬的每个同学的心头,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极点!这样,国土被侵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内心深处,还激起了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在《精忠报国》的歌声中结束教学,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油然而生,很自然的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
二、将影视剧、民间故事与历史教学结合,渗透人文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料、民间传说等,再现历史的生命,展现历史的场景。例如在学习唐太宗时,教师可将课本内容与电视剧《贞观长歌》联系起来,将所学内容与影视剧中的相关情节结合,播放视频节选,以加深学生对唐太宗的认识和了解。唐太宗被西北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一方面在于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得力于他的宽厚仁慈和博大的胸怀。唐太宗打败颉利,将其押解长安,并力排众议不但没有杀死颉利还赦免了他的罪行。他的仁爱和宽广的胸怀,还使他打败并感化草原猛将阿史那思摩,并使其称服,真心归顺大唐。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对敌人最残忍的方法就是将他变成自己的朋友”。再如学习尧、舜、禹时,可讲述舜以德报怨,感化继母父兄的民间故事,让学生感受舜的宽大胸怀以及最终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因。
三、将现实与历史教学结合,渗透人文教育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还可以通过讨论、辨析,与现实联系,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其以史鉴今的能力,更好的理解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如在学习《宋金南北对峙》时,讲述岳飞抗金为什么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要是顺民心合民意的行为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然后拓展延伸,与我们国家免除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惠民政策的现实联系,使学生真正认识此举措的深远意义。岳飞的抗金斗争节节胜利,秦桧等人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通过对此事件的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为民利者民敬之,损民利者民唾之”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人的历史”和“历史的人”有更真切的体悟与洞悉,从而超越阻碍理解历史的羁绊,感悟历史和现实,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自觉地抵制假、丑、恶,追求真、善、美。
我们应该自豪,因为我们拥有五千年不间断的灿烂的文明史;我们倍感屈辱,因为鸦片战争的硝烟还在眼前,北洋水师的沉船,还沉重地躺在黄海海底,还有南京城那30万魂灵哭泣的泪……历史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着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一个从灵魂深处氤氲着丝丝甘泉滋润精神家园的地方,历史教师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阐释历史,让学生在探讨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在历史的感悟与历史的情境中,接受人文的熏陶,精神的浸润,情操的濡染,在“暗香浮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