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人才需求状况,有针对性进行独立学院IT类人才的培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进而确定知识结构及知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独立学院IT类专业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IT类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212-01
目前,IT类专业是独立学院院校普遍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但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究其主要原因是培养模式不对路。仔细分析我国IT人才的结构发现,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需要的IT人才包括以下三个层次,首先是组织软硬件系统开发的系统分析员,这是IT人才的最高层次。其次是从事软件设计的高级人才。第三层次是初级程序员。前两个层次需要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很难掌握,它需要二本以上的教育层次才能完成此培养任务。第三个层次的人才属于IT人才的低端,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此类人才,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这类人才不需要具有很深的理论知识,即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特殊强调技能的训练。独立学院教育要对照IT人才的第三个层次,明确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构建切实可行的知识、素质结构,进而确定翔实、具体的培养模式。
1 基于实践问题,顺应社会需要,提出改革方案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方面积极总结经验,一方面积极关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吸收新的教育观念,按照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方向,研究社会需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提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新的培养方案贯穿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特长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方向教学,即把专科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课教学分为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维护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三个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和特长选定学习方向,从而强化特长培养。二是课程设置,在确保基本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加大实用技术课程设置的比例,及时纳入反映新技术的课程。三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实训教学的模式,即在每个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到3门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主要在实训实验室集中进行,内容是模拟性的实际项目设计或操作。
2 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主要课程及专业方向的确定:
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
在专业方向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别制定了ABC三个专业模式:
1)应用软件开发方向(A模式)主要方向课程: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应用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编程技术。2)计算机系统维护方向(B模式)主要方向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微型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维护技术、网络编程、互联网软件应用。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方向(C模式)主要方向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平面图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及效果图制作、室内外装潢设计、CAD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制作。
专业特色、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证书:
1)专业特色。本专业突出MIS系统开发、微机系统的维护、局域网的安装、管理和维护、INTERNET互联网的应用和平面图形设计、室内外装潢设计、影视动画设计能力。2)专业技能。微机系统维护、管理,小型MIS系统开发和编程,局域网的安装、管理、维护、Internet网页制作和计算机静态、动态图像的创作与设计。3)专业技术证书。学生毕业时通过考试可获得国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证书和国家初级程序员资格证书。
在三个专业方向模式下分别对一些课程实行实训的授课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3 独立学院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本科计算机领域有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等专业,从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划分上并不能体现出明显的区别。因此,确立“大类宽口招生,基础统一教学,专业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层次的基础平台,多方向的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我国计算机类独立学院本科应建立“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专业方向模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体现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的要求;柔性专业方向模块的选择,体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符合职业性特征;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体现技术性和以就业为导向;综合素质教育体现全面发展,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分为理论学习阶段和企业实训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是接受理论教育;在企业实训阶段,主要是在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包括项目工作在内的实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和技术技能等。第七学期结束,学生如果通过考试就能获得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八学期在大学接受理论教育并完成学位论文。总的说来,除去公共课,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比例大约为3∶2。
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让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了解企业及其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从而增强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并将企业的技术项目引入课堂,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二是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如CIW培训与取证、华为认证讲师培训、网络工程监理师等;三是通过让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聘请网络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等,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5 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评机制
建立一套以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为考核目标,以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为评价手段,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特点的评价机制。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查原有学习证据等,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的宗旨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建立以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导思想的考核系统,减少专业课理论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应从传统的卷面考核逐步过渡到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努力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6 方案实施效果
此方案在我校两届学生中实施,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一般都能形成较强的应用技能,一部分学生还表现出较好的专业特长。学生在校外实习时,大多都能为实习单位解决和处理一些实际工作问题,显示出良好的业务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部分学生在实习中就被提前录用。因此,新的方案基本适应了社会对独立学院高专人才的要求,初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7 结束语
通过这几年改革方案的实施,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程序化的新教学模式。在不断总结完善取得成效的同时,通过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索,对该专业在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并获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誉。
参考文献
[1]阚迪.计算机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辽宁独立学院学报,2006,4.
[2]刘玉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3,3.
关键词 IT类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212-01
目前,IT类专业是独立学院院校普遍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但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究其主要原因是培养模式不对路。仔细分析我国IT人才的结构发现,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需要的IT人才包括以下三个层次,首先是组织软硬件系统开发的系统分析员,这是IT人才的最高层次。其次是从事软件设计的高级人才。第三层次是初级程序员。前两个层次需要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很难掌握,它需要二本以上的教育层次才能完成此培养任务。第三个层次的人才属于IT人才的低端,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此类人才,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这类人才不需要具有很深的理论知识,即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特殊强调技能的训练。独立学院教育要对照IT人才的第三个层次,明确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构建切实可行的知识、素质结构,进而确定翔实、具体的培养模式。
1 基于实践问题,顺应社会需要,提出改革方案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方面积极总结经验,一方面积极关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吸收新的教育观念,按照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方向,研究社会需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提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新的培养方案贯穿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特长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方向教学,即把专科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课教学分为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维护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三个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和特长选定学习方向,从而强化特长培养。二是课程设置,在确保基本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加大实用技术课程设置的比例,及时纳入反映新技术的课程。三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实训教学的模式,即在每个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到3门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主要在实训实验室集中进行,内容是模拟性的实际项目设计或操作。
2 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主要课程及专业方向的确定:
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
在专业方向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别制定了ABC三个专业模式:
1)应用软件开发方向(A模式)主要方向课程: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应用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编程技术。2)计算机系统维护方向(B模式)主要方向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微型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维护技术、网络编程、互联网软件应用。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方向(C模式)主要方向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平面图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及效果图制作、室内外装潢设计、CAD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制作。
专业特色、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证书:
1)专业特色。本专业突出MIS系统开发、微机系统的维护、局域网的安装、管理和维护、INTERNET互联网的应用和平面图形设计、室内外装潢设计、影视动画设计能力。2)专业技能。微机系统维护、管理,小型MIS系统开发和编程,局域网的安装、管理、维护、Internet网页制作和计算机静态、动态图像的创作与设计。3)专业技术证书。学生毕业时通过考试可获得国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证书和国家初级程序员资格证书。
在三个专业方向模式下分别对一些课程实行实训的授课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3 独立学院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本科计算机领域有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等专业,从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划分上并不能体现出明显的区别。因此,确立“大类宽口招生,基础统一教学,专业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层次的基础平台,多方向的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我国计算机类独立学院本科应建立“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专业方向模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体现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的要求;柔性专业方向模块的选择,体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符合职业性特征;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体现技术性和以就业为导向;综合素质教育体现全面发展,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分为理论学习阶段和企业实训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是接受理论教育;在企业实训阶段,主要是在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包括项目工作在内的实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和技术技能等。第七学期结束,学生如果通过考试就能获得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八学期在大学接受理论教育并完成学位论文。总的说来,除去公共课,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比例大约为3∶2。
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让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了解企业及其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从而增强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并将企业的技术项目引入课堂,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二是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如CIW培训与取证、华为认证讲师培训、网络工程监理师等;三是通过让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聘请网络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等,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5 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评机制
建立一套以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为考核目标,以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为评价手段,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特点的评价机制。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查原有学习证据等,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的宗旨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建立以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导思想的考核系统,减少专业课理论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应从传统的卷面考核逐步过渡到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努力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6 方案实施效果
此方案在我校两届学生中实施,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一般都能形成较强的应用技能,一部分学生还表现出较好的专业特长。学生在校外实习时,大多都能为实习单位解决和处理一些实际工作问题,显示出良好的业务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部分学生在实习中就被提前录用。因此,新的方案基本适应了社会对独立学院高专人才的要求,初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7 结束语
通过这几年改革方案的实施,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程序化的新教学模式。在不断总结完善取得成效的同时,通过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索,对该专业在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并获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誉。
参考文献
[1]阚迪.计算机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辽宁独立学院学报,2006,4.
[2]刘玉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