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各地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保护地黄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随着种苗的不断引进,病原逐年积累,黄瓜的各种病害越来越多,特别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呈重发态势,危害日益严重,对黄瓜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对日光温室的黄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通过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大量调查,提出防治措施。
1 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症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偶尔在茎上发生,该病一般发生在黄瓜幼苗期和成株期,尤对成株期的叶片危害最重。
1.1 黄瓜子叶发病初为水浸状,颜色为浅绿色,近圆形凹陷斑,后变为淡褐色干枯透明斑。真叶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油渍状小斑点,并随着发病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褐斑,潮湿时叶背面的病斑处有乳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呈白粉末状。最后病斑容易干裂或穿孔,病斑有透光感觉。
1.2 茎、叶柄发病侵染点为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见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茎蔓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
1.3 瓜条发病果实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渐变为褐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
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属细菌性病害,其病源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浸染子叶。病菌从伤口和孔口侵入,经过7—10天后可出现病斑,从伤口侵入潜育期短,一般3—7天可出现病斑。黄瓜最易感病生育期是開花坐果期至采收盛期。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通过溅水浸染叶片、茎蔓和瓜条。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发病和流行的最适温度是20℃—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植株过密的地块病害较重。
3 防治措施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黄瓜上发生较为普遍,露地黄瓜以7~8月多雨季节发病重,温室大棚栽培黄瓜以春末夏初发病重。又因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容易与黄瓜霜霉病混淆,常常被误认为是霜霉病而贻误防治时机,造成大的危害。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是湿度,露地黄瓜5~6月份雨后发病重,保护地黄瓜在低温、高湿、重茬地温室、大棚发生严重,尤其是黄瓜叶片上有水珠或结露时间长,病害发生也严重。一旦发生病害,要严格按照“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3.1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无病壮苗。
②种子消毒a:温汤浸种,将55℃—60℃的热水缓缓倒入盛种子的容器中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期间需保持10—15分钟,而后浸泡1-2小时,用干净湿布包住放在30℃左右的环境中催芽。B、药剂消毒,用清水浸种1-2小时,再用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浸种2小时,或用磷酸三钠浸种30分钟,然后催芽播种。
③嫁接育苗,嫁接是黄瓜栽培中克服连作障碍,提高植株抗逆性,获得高产的一项主要技术,嫁接苗根系发达,生产势强,结果稳定,抗逆性强。常用的钻木为黑籽南瓜,嫁接方法:a靠接法,黄瓜播种6天后再播种南瓜,南瓜“一叶一心”,黄瓜苗的第二片真叶微露时,为靠接的最佳时期。嫁接好的嫁接苗,黄瓜子叶位于南瓜子叶之上,呈十字形。b插接法,南瓜播种3天后再播种黄瓜,当南瓜苗2片真叶,黄瓜子叶展平后48小时内嫁接,嫁接后,钻木与接穗成十字形,然后立即置于小拱棚内密闭并遮光一天。c贴接法,黄瓜播种后4-5天再播种南瓜,当黄瓜一叶一心,黄瓜叶瓣开展成45 角时方可嫁接,嫁接时,用刀片在砧木中部切45°角,将南瓜心叶及其中的一片子叶一同摘去,将接穗也切成45 角,留上部叶片部分,弃去根部,然后选粗细一致的钻木与接穗进行嫁接。
④在栽培管理中应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N、P、K肥的合理搭配,生长期间发现病株、病叶、病瓜及时摘除。
⑤收获后清除病残体,深埋或者焚烧并进行土壤消毒。
3.2 生态防治
①选用无滴膜;
②采用高垄地膜栽培;
③张挂反光幕,可增强温室内光照,提高温度,降低温度;
④及时放风,降低温室内湿度;
⑤膜下暗灌,冬季应减少浇水次数,切忌大水漫灌,应采用膜下暗灌或膜下滴灌、渗灌等方法,都可以降低室内湿度,控制病害发生。
3.3 化学防治
①用72%农用链霉素可温性粉剂4000倍液进行喷雾;
②用30%DT杀菌剂350倍灌根或500倍液喷雾;
③用2%抗霉菌素200倍液喷雾。
综上所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上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蔓和瓜条,严重时叶片干枯,果实腐烂,大量减产,给菜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常在温室中与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虽然发病没有霜霉病快,但在生产中也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043800山西省闻喜县农委农业环保能源站)
1 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症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偶尔在茎上发生,该病一般发生在黄瓜幼苗期和成株期,尤对成株期的叶片危害最重。
1.1 黄瓜子叶发病初为水浸状,颜色为浅绿色,近圆形凹陷斑,后变为淡褐色干枯透明斑。真叶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油渍状小斑点,并随着发病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褐斑,潮湿时叶背面的病斑处有乳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呈白粉末状。最后病斑容易干裂或穿孔,病斑有透光感觉。
1.2 茎、叶柄发病侵染点为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见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茎蔓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
1.3 瓜条发病果实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渐变为褐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
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属细菌性病害,其病源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浸染子叶。病菌从伤口和孔口侵入,经过7—10天后可出现病斑,从伤口侵入潜育期短,一般3—7天可出现病斑。黄瓜最易感病生育期是開花坐果期至采收盛期。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通过溅水浸染叶片、茎蔓和瓜条。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发病和流行的最适温度是20℃—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植株过密的地块病害较重。
3 防治措施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黄瓜上发生较为普遍,露地黄瓜以7~8月多雨季节发病重,温室大棚栽培黄瓜以春末夏初发病重。又因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容易与黄瓜霜霉病混淆,常常被误认为是霜霉病而贻误防治时机,造成大的危害。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是湿度,露地黄瓜5~6月份雨后发病重,保护地黄瓜在低温、高湿、重茬地温室、大棚发生严重,尤其是黄瓜叶片上有水珠或结露时间长,病害发生也严重。一旦发生病害,要严格按照“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3.1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无病壮苗。
②种子消毒a:温汤浸种,将55℃—60℃的热水缓缓倒入盛种子的容器中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期间需保持10—15分钟,而后浸泡1-2小时,用干净湿布包住放在30℃左右的环境中催芽。B、药剂消毒,用清水浸种1-2小时,再用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浸种2小时,或用磷酸三钠浸种30分钟,然后催芽播种。
③嫁接育苗,嫁接是黄瓜栽培中克服连作障碍,提高植株抗逆性,获得高产的一项主要技术,嫁接苗根系发达,生产势强,结果稳定,抗逆性强。常用的钻木为黑籽南瓜,嫁接方法:a靠接法,黄瓜播种6天后再播种南瓜,南瓜“一叶一心”,黄瓜苗的第二片真叶微露时,为靠接的最佳时期。嫁接好的嫁接苗,黄瓜子叶位于南瓜子叶之上,呈十字形。b插接法,南瓜播种3天后再播种黄瓜,当南瓜苗2片真叶,黄瓜子叶展平后48小时内嫁接,嫁接后,钻木与接穗成十字形,然后立即置于小拱棚内密闭并遮光一天。c贴接法,黄瓜播种后4-5天再播种南瓜,当黄瓜一叶一心,黄瓜叶瓣开展成45 角时方可嫁接,嫁接时,用刀片在砧木中部切45°角,将南瓜心叶及其中的一片子叶一同摘去,将接穗也切成45 角,留上部叶片部分,弃去根部,然后选粗细一致的钻木与接穗进行嫁接。
④在栽培管理中应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N、P、K肥的合理搭配,生长期间发现病株、病叶、病瓜及时摘除。
⑤收获后清除病残体,深埋或者焚烧并进行土壤消毒。
3.2 生态防治
①选用无滴膜;
②采用高垄地膜栽培;
③张挂反光幕,可增强温室内光照,提高温度,降低温度;
④及时放风,降低温室内湿度;
⑤膜下暗灌,冬季应减少浇水次数,切忌大水漫灌,应采用膜下暗灌或膜下滴灌、渗灌等方法,都可以降低室内湿度,控制病害发生。
3.3 化学防治
①用72%农用链霉素可温性粉剂4000倍液进行喷雾;
②用30%DT杀菌剂350倍灌根或500倍液喷雾;
③用2%抗霉菌素200倍液喷雾。
综上所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上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蔓和瓜条,严重时叶片干枯,果实腐烂,大量减产,给菜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常在温室中与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虽然发病没有霜霉病快,但在生产中也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043800山西省闻喜县农委农业环保能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