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从创新意识抓起。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那么,培养创新意识就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基本指向。小学生正是意识和思维都比较活跃的阶段,所以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下面我结合数学学科谈一谈对创新意识培养的做法。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小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才能异常活跃和丰富。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创造一个天高地阔的空间让学生去充分施展,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 并且课堂上要格外珍惜和爱护每一名学生的创新萌芽。如:讲“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利用微机,制作了课件。当讲做活动角这个环节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做活动角的材料,硬纸条和图钉。到底怎样做我没演示,也没讲解,而是尽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这样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角时,有如下三种情况:
这是老师所没想到的,从这些活动角,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新颖独特,富有创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发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观点和见解,培养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知道,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为什么还能行驶的又快又平稳?”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的性质。学生发现假如我们拿一根尺子量一量圆周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就会发现,它们都相等。这个相等的距离,叫做半径。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在圆心上,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就总是等于车轮半径那么长。这样车轮在地面上就容易滚动了。而且坐在车子上,会平稳地被車子拉着走。假如这个车轮子是方形、三角形的,从轮缘到轮子圆心的距离各不相等,那么,这种车子走起来,一定会忽高忽低,震动得很厉害。因此。车轮都是圆的。理解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使他们初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启迪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从解题策略上,培养创新意识
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习惯于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的心理。思维定势会严重妨碍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定势,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因此开展创造性探究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教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时,例题是:700-300=?,多数学生的思路是:7个百减3个百是4个百。当学生利用口算思路解答后,我提出问题,你还能想出其他算法吗?组织学生讨论了三分钟,学生分别想出:(1)把700-300看成7-3=4,在末尾添两个“0”;(2)因为400+300=700,所以700-300=400。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敢想、敢说,他们找出来的答案新奇、富有创意。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学生学会了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它的意义也远远超过了获取知识本身。
四、巧设练习,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教材中学生训练的绝大部分题目都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学生一旦碰到条件不足、多余或多个答案时就会束手无策。因而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探究和创新,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教学“十几减九”后,我设计的一组练习为:“给小动物找家”。
这时出现小狗找不到家怎么办呢?有的说:“把17-9改为10-4”,有的说:“把6号改为8号”,有的说:“我在给它盖一座房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自然会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依托开放练习,不断训练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相信小学生潜藏的智慧,他们正是意识和思维都比较活跃的阶段,所以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小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才能异常活跃和丰富。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创造一个天高地阔的空间让学生去充分施展,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 并且课堂上要格外珍惜和爱护每一名学生的创新萌芽。如:讲“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利用微机,制作了课件。当讲做活动角这个环节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做活动角的材料,硬纸条和图钉。到底怎样做我没演示,也没讲解,而是尽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这样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角时,有如下三种情况:
这是老师所没想到的,从这些活动角,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新颖独特,富有创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发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观点和见解,培养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知道,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为什么还能行驶的又快又平稳?”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的性质。学生发现假如我们拿一根尺子量一量圆周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就会发现,它们都相等。这个相等的距离,叫做半径。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在圆心上,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就总是等于车轮半径那么长。这样车轮在地面上就容易滚动了。而且坐在车子上,会平稳地被車子拉着走。假如这个车轮子是方形、三角形的,从轮缘到轮子圆心的距离各不相等,那么,这种车子走起来,一定会忽高忽低,震动得很厉害。因此。车轮都是圆的。理解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使他们初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启迪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从解题策略上,培养创新意识
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习惯于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的心理。思维定势会严重妨碍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定势,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因此开展创造性探究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教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时,例题是:700-300=?,多数学生的思路是:7个百减3个百是4个百。当学生利用口算思路解答后,我提出问题,你还能想出其他算法吗?组织学生讨论了三分钟,学生分别想出:(1)把700-300看成7-3=4,在末尾添两个“0”;(2)因为400+300=700,所以700-300=400。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敢想、敢说,他们找出来的答案新奇、富有创意。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学生学会了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它的意义也远远超过了获取知识本身。
四、巧设练习,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教材中学生训练的绝大部分题目都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学生一旦碰到条件不足、多余或多个答案时就会束手无策。因而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探究和创新,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教学“十几减九”后,我设计的一组练习为:“给小动物找家”。
这时出现小狗找不到家怎么办呢?有的说:“把17-9改为10-4”,有的说:“把6号改为8号”,有的说:“我在给它盖一座房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自然会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依托开放练习,不断训练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相信小学生潜藏的智慧,他们正是意识和思维都比较活跃的阶段,所以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