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百年,立于幼教,3-6岁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我国却是屡禁不止,这一问题不断的困扰着每一所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深受其害,为彻底铲除“小学化”倾向的土壤,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9月12日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明确了幼儿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帮助家长和教师对3-6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建立合理的期望,为有效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作为省级示范园《指南》实施试点园,我园积极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向因“竞争”而迎合“家长口味”的“小学化”教育行为发起挑战,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行为、教育环境、家园合作”这五个方面为突破口,有效抵制了“小学化”倾向。下面就我園贯彻落实《指南》,防止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途径和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
一、教育理念:营造学习《指南》、运用《指南》的浓厚氛围,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为了让全体教师深刻领悟《指南》精神和精髓,在教育教学中正确运用《指南》去关注幼儿发展、了解幼儿学习特点,将“小学化”教育行为从教师的思想根源铲除,我园首先对教师进行了以“园本研修”为主要途径的全园培训活动。通过建立幼儿园学习型组织团队,以“培训、自主学习、网络研讨学习、听课评课、竞赛测试”等形式让教师认真通读、学习《指南》中的各个条目,让教师熟知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核心价值及教育建议并在工作中运用,结合日常的幼儿园教学进行学习、交流、反思、提出困惑和见解,增强教师学习的紧迫感,促进教师认真、扎实掌握《指南》内容及精神,明确行动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二、教育模式:以《指南》为引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明确教育目标,科学设置幼儿园教育模式
1、现状分析:2011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我县县内也先后建立了多所贵族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10余家),面临这些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作为全县唯一一所汉朝合一的省级示范园,我们深知身上所肩负的重任,我们对那些“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超前教育模式深恶痛绝为此,我园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积极发挥省级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决抵制一切违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不良现象。
2、对症下药: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顽症”,《指南》为我们提供了一副“良药”,明确了办园方向、目标和教育模式:以“以爱施教”为园训,坚持关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追求培养健康、智慧、快乐、善良、文明的儿童为教育目标,努力营造“平等、尊重、和谐、快乐”的环境,建立以“主题教育、蒙氏教育、礼仪教育、生活教育、区域活动”等专业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体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园内幼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幼教管理体系。
三、教育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握蕴含在其中的教育契机,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从注重“教会、学会了什么”到关注“儿童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发展什么”的转变。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园教师会结合《指南》对各领域、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对本班幼儿进行总体发展规划,从知识---能力---发展的涵盖。在主题的选择、小主题的预设、生成都更加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适时的调整。
2、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从形式“华而不实”到“实践出真知”的教育行为转变。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可谓是“百花齐放”。那么,我们开展的这些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孩子们喜欢这些“花枝招展”的教学“形式”吗?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就能让孩子真正的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吗?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实践性”需要,积极为幼儿创设参与体验的机会,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在与同伴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学会分享、享受快乐。
3、转变师幼的主体地位,从被动的“机器人”到主动的“小精灵”的转变。
《指南》强调孩子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机会和条件,激发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鼓励、引导和支持孩子去主动探究和学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化”教育让孩子们被动的在老师的主导和指挥下学习,没有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谓“机器人”就是“小学化”教育的产物,孩子们只会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满堂灌”,每天重复地进行教师“教”,幼儿“学”,这种教育行为使孩子们失去自我思考、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空间,因为“遥控器”在教师手中,教师指到哪里,幼儿就走到哪里。
4、从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关注幼儿“礼仪”品格发展。
《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为此,我园在培养孩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优秀品格的培养,积极引进了“6+1”礼仪品格教育课程,旨在让孩子在更加和谐的教育环境中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格行为习惯。
四、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丰富的教育成长环境
1、物质环境: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为我园投资添置了蒙特梭利教具、学具、奥尔夫打击乐器、投影仪等多媒体影像设施、户外大型滑梯、室内决明子沙池、感统训练等玩教具和娱乐设施硬;我园也努力自筹资金充实教学装备,不断改善办园条件。
2、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师生及家长的智慧,创设丰富多彩、优美清洁、富有童趣、利于幼儿成长的文化环境氛围,利废利旧,让每一面墙和角落都赋予生命成为会说话的墙,每班走廊都设有“主题墙”,各班组结合主题进行创设(金秋九月、开爱的祖国、环境与卫生、冬天的故事),各年龄段班组会在大主题下生成系列小主题如:可爱的祖国(小班组展示的是家乡变化、家乡美食、朝鲜族民俗风情;中班组展示的是国旗、国徽、国歌)等。
3、环境创设: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把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倾听孩子创设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如:我园为创设让幼儿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在园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特在后院开了辟绿色种植园地。种植园地用石头摆出不同造型作为各班种植区的划分,各园地间为了便于幼儿、老师观察、操作留有小路,老师们带领幼儿来到种植园进行了耕地、种植活动,孩子们帮老师递秧苗、锄草、浇水……师生共同体验了种植园的美与劳动的快乐。
作为省级示范园《指南》实施试点园,我园积极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向因“竞争”而迎合“家长口味”的“小学化”教育行为发起挑战,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行为、教育环境、家园合作”这五个方面为突破口,有效抵制了“小学化”倾向。下面就我園贯彻落实《指南》,防止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途径和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
一、教育理念:营造学习《指南》、运用《指南》的浓厚氛围,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为了让全体教师深刻领悟《指南》精神和精髓,在教育教学中正确运用《指南》去关注幼儿发展、了解幼儿学习特点,将“小学化”教育行为从教师的思想根源铲除,我园首先对教师进行了以“园本研修”为主要途径的全园培训活动。通过建立幼儿园学习型组织团队,以“培训、自主学习、网络研讨学习、听课评课、竞赛测试”等形式让教师认真通读、学习《指南》中的各个条目,让教师熟知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核心价值及教育建议并在工作中运用,结合日常的幼儿园教学进行学习、交流、反思、提出困惑和见解,增强教师学习的紧迫感,促进教师认真、扎实掌握《指南》内容及精神,明确行动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二、教育模式:以《指南》为引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明确教育目标,科学设置幼儿园教育模式
1、现状分析:2011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我县县内也先后建立了多所贵族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10余家),面临这些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作为全县唯一一所汉朝合一的省级示范园,我们深知身上所肩负的重任,我们对那些“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超前教育模式深恶痛绝为此,我园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积极发挥省级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决抵制一切违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不良现象。
2、对症下药: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顽症”,《指南》为我们提供了一副“良药”,明确了办园方向、目标和教育模式:以“以爱施教”为园训,坚持关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追求培养健康、智慧、快乐、善良、文明的儿童为教育目标,努力营造“平等、尊重、和谐、快乐”的环境,建立以“主题教育、蒙氏教育、礼仪教育、生活教育、区域活动”等专业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体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园内幼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幼教管理体系。
三、教育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握蕴含在其中的教育契机,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从注重“教会、学会了什么”到关注“儿童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发展什么”的转变。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园教师会结合《指南》对各领域、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对本班幼儿进行总体发展规划,从知识---能力---发展的涵盖。在主题的选择、小主题的预设、生成都更加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适时的调整。
2、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从形式“华而不实”到“实践出真知”的教育行为转变。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可谓是“百花齐放”。那么,我们开展的这些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孩子们喜欢这些“花枝招展”的教学“形式”吗?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就能让孩子真正的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吗?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实践性”需要,积极为幼儿创设参与体验的机会,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在与同伴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学会分享、享受快乐。
3、转变师幼的主体地位,从被动的“机器人”到主动的“小精灵”的转变。
《指南》强调孩子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机会和条件,激发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鼓励、引导和支持孩子去主动探究和学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化”教育让孩子们被动的在老师的主导和指挥下学习,没有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谓“机器人”就是“小学化”教育的产物,孩子们只会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满堂灌”,每天重复地进行教师“教”,幼儿“学”,这种教育行为使孩子们失去自我思考、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空间,因为“遥控器”在教师手中,教师指到哪里,幼儿就走到哪里。
4、从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关注幼儿“礼仪”品格发展。
《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为此,我园在培养孩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优秀品格的培养,积极引进了“6+1”礼仪品格教育课程,旨在让孩子在更加和谐的教育环境中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格行为习惯。
四、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丰富的教育成长环境
1、物质环境: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为我园投资添置了蒙特梭利教具、学具、奥尔夫打击乐器、投影仪等多媒体影像设施、户外大型滑梯、室内决明子沙池、感统训练等玩教具和娱乐设施硬;我园也努力自筹资金充实教学装备,不断改善办园条件。
2、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师生及家长的智慧,创设丰富多彩、优美清洁、富有童趣、利于幼儿成长的文化环境氛围,利废利旧,让每一面墙和角落都赋予生命成为会说话的墙,每班走廊都设有“主题墙”,各班组结合主题进行创设(金秋九月、开爱的祖国、环境与卫生、冬天的故事),各年龄段班组会在大主题下生成系列小主题如:可爱的祖国(小班组展示的是家乡变化、家乡美食、朝鲜族民俗风情;中班组展示的是国旗、国徽、国歌)等。
3、环境创设: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把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倾听孩子创设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如:我园为创设让幼儿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在园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特在后院开了辟绿色种植园地。种植园地用石头摆出不同造型作为各班种植区的划分,各园地间为了便于幼儿、老师观察、操作留有小路,老师们带领幼儿来到种植园进行了耕地、种植活动,孩子们帮老师递秧苗、锄草、浇水……师生共同体验了种植园的美与劳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