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按照民国的阶段性建构大的纵向框架,探索留学生群体在民国各阶段发展中的作用,比如清末留学生参与新政改革,北洋留学生多元的救国道路,抗战中留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以及战后留学生的政治诉求等;下编以专题为线索,探讨留学生群体在民国不同领域的贡献,包括建立新式教育体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推进军事和国防的现代转型,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等。本书从纵横两个方向论述留学生群体的作用,结构合理,规模宏大,史料丰富,论证严密,有较多值得重视的新观点,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提炼,达到了新的高度。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按照民国的阶段性建构大的纵向框架,探索留学生群体在民国各阶段发展中的作用,比如清末留学生参与新政改革,北洋留学生多元的救国道路,抗战中留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以及战后留学生的政治诉求等;下编以专题为线索,探讨留学生群体在民国不同领域的贡献,包括建立新式教育体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推进军事和国防的现代转型,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等。本书从纵横两个方向论述留学生群体的作用,结构合理,规模宏大,史料丰富,论证严密,有较多值得重视的新观点,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提炼,达到了新的高度。本书已纳入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作者长期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这个课题的重大成果。
其他文献
齐锡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版,138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及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关系,不但使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和西方强国形成实质性的政治军事合作,而且在抗日战争的最后四年中,帮助中国从一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半殖民地国家跃升为世界四强之一。这个变化如何产生?其过程有怎样的特色?中美两国处理同盟关系的基本态度有哪些不同?
魏舒歌著,魏舒歌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79元租界英文报刊数量庞大,信息广泛,但长期未被学界充分发掘,近年始逐渐引起一些学者关注。该书以租界英文报刊为主要研究对象,探寻自1928年济南惨案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国民政府和精英人士如何在国弱言微、内忧外患的情势下突破信息封锁,力挫日本在国际舆论界的优势地位,将日本侵华企图与在华行径公之于众,并建立联通国际的宣传渠道的过程。
徐昂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20年版,78元该书以近代中国银行业的代表人物陈光甫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藏陈光甫个人档案及台湾、上海等地所藏的原始档案文献,梳理了这位金融家具体的思想、事业和社会活动历程,展现了1911—1937年中国私营金融资本发展中的政商互动及复杂关系。
召见制度与奏折制度是维护清代皇权专制的核心制度。宣统二年(1910)底,清廷决定仿行责任内阁制。在制订内阁官制时,加强内阁总理大臣责任,限制召见官员资格、缩小奏事范围是这一制度的应有之义。不过,摄政王与众大臣们考虑到实际情况,只能拟订暂行章程基本维持原状。但是,暂行章程毕竟只是临时政策,随着完全内阁的实施,召见制度、奏折制度必将产生巨大变化,这甚至会触动皇权的根本。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才中断了这一进程。
郑孝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较复杂人物,对近代政治、文学、艺术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因参与伪满洲国沦为汉奸,长期以来论者多以政治标准评判,反使学界对他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整体评价也显得过于简单。本书立基于史、文史结合,充分使用了多方面、多类别的文献资料,基本厘清了郑孝胥在1931年以前的生平经历,并以清末民国的时代大变为背景,探讨了郑孝胥在此背景下的“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对他的政治、社会活动以及相应的身份,做了客观、多层面的呈现。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黄河的研究,应用环境史的研究方法,试图强调由1855年黄河改道所带来的环境变迁。第二部分为科学史和科学史学史,将术语与概念问题置于有关科学各学科兴起的整体问题下来加以考虑。第三部分为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历史实践,探讨西方知识在晚清中国的普及及应用。
由本刊编辑部选编的《〈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1979-2018)》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敬请各位入选篇目作者把收取样书地址、收件人姓名和电话号码发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jdsyj.jd@cass.org.cn,主题请标注“文存”二字。非常感谢!
回到历史视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逾百年的探索积累,既包括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先贤所领导的民国乡村建设实践,也包括“有实无名的乡村建设”和“没有乡建派的乡村建设”这两类常被遮蔽的广泛实践。该书编写历时十余年,以乡村建设的“实践—研究者”为独特视野,以“百年”为单位重新梳理乡村建设的内外环境与基本脉络,通过打破历史与当代实践在时空和叙述上的割裂,遴选出自清末实业家张謇到新世纪乡村建设的珍贵照片近千幅,辅以专文导读与详细注释,为读者系统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乡村建设整体面貌,以全新视角探寻了乡村振兴的历